清明节汾阳遭遇“戍楼春带雪”

清明节汾阳遭遇“戍楼春带雪”

2018年4月4日夜,已经春风骀荡桃杏怒放的山西晋中平原,忽然来了寒潮,下起雪来,雪花落地即化,唯有高处留存一层白斑,如车顶、房顶背阴处等,不由人想起杜牧的诗句“戍楼春带雪”。

晚唐大诗人杜牧《并州道中》写于太原晋阳通往汾州汾阳城的官道上,世称并汾路,是李唐胜利起义之路,所以白居易称“并汾旧路”。其诗曰“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戍楼春带雪,边角暮吹云。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雁群。如何遣公子,高卧醉醺醺”。

清明节汾阳遭遇“戍楼春带雪”

“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记录了自己长途跋涉独自远游太原的艰苦孤旅,一路上又孤独又劳累,一腔爱国苦衷无处诉说。

“戍楼春带雪,边角暮吹云”,孤旅南行,期望早归故里,清明时节桃杏怒放杨柳青青了,却突然来了一场寒潮,飘起了雨夹雪。雨停了,春色里的城堡之上雪花未融,日暮长风,边地天空里白云随风起舞。“边角”指边地,当时太原是对抗河北割据势力的前线,所以杜牧写为边角。

清明节汾阳遭遇“戍楼春带雪”

“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雁群”,回忆了太原南下汾阳的风景,晋中平原一望无际,早春时节游人稀少,只有北飞的大雁欢乐地鸣叫而过,我不由得回头目送它们北去,更增加了我的孤独寂寞之情。

“如何遣公子,高卧醉醺醺”,乡情们盛情招待了我,驱走了我的落寞之情,痛饮了美酒,我幸福悠闲地饱醉而眠。“高卧”指安卧,悠闲地躺着。这一句诗歌来的十分突然,与前面的孤独劳累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公子”是对别人的敬称,杜牧自称“公子”是引用了别人对自己的称谓,“公子”之名说明杜牧在并州道中遇到了故人。我们发现,原来杜牧曾祖父杜希望曾经在汾州任职汾州刺史,并且死在汾州,《汾州府志》将杜希望列入名宦祠。刺史之孙来到汾州,被百姓称谓“公子”,盛情款待,是最合理的注解。《并州道中》当为杜牧离开汾州后对一路上有苦有甜的回忆之作,与《清明》一诗当为姊妹之篇。

清明节汾阳遭遇“戍楼春带雪”

“戍楼春带雪,边角暮吹云”,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两句都是反映了这次路上寒潮的实际情况。“纷纷”一词是用来形容“飘落”的,多用来形容雪花。杜牧在这里化用自《诗经》语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雨纷纷”所表达的正是“雨雪霏霏”的意思,是对北方初春亦雨亦雪寒潮天气的表达。

其“回头送雁群”之后,即出现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情节。杏花村给予杜牧的,不仅是他乡遇故知,而且是“高卧醉醺醺”。

并州道中

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

戍楼春带雪,边角暮吹云。

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雁群。

如何遣公子,高卧醉醺醺。

清明节汾阳遭遇“戍楼春带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