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约车时代打车反而越来越难?

移动智观察


现在大家在“吐槽”打车难,那么等到打车无比容易的时候,大家就该埋怨价格贵了。

作为用户的立场上,既要便宜又能快速打到车,这个出发点是人之常情。但是大家都一味只追求这点,又要司机来得快,又要司机赚得少,那么只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司机不干了。第二,公司倒闭了。

我们就只单说“难”这个问题,“难”是没有绝对的,只有相对的。那么,跟什么对比之后大家觉得现在打车“难”呢?看问题的话重点就是“网约车时代”了。是不是因为现在明明可以网上预约,而网络这么发达,科技上来了,为什么效率下去了呢?

那好,我们来看看非网约车时代打车为什么容易些。

以前都是路边拦车为主,也有些是留着司机的名片然后电话联系。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就是提高坐车成功率。路边挥挥手,司机能不能带,车上客满不满双方示意一下就知道了;电话一打双方几句话也就说明白了。

司机们能带就带,不能带就拒绝,提升了双方效率。你不能带我我就叫别的,实在不行就坐公交地铁了。

而现在,因为是网约车,很多打车的乘客都是偏远不好打车的地方用软件打车,司机的单都是自动接的。有时候千里迢迢往那赶,去晚了,顾客一取消订单……白跑了。

而且现在的油价已经7块多,如果一天做以前那样的事,司机们是不是“掐自己的大腿”跟自己过不去?如果还遇上乘客只是按单趟收费的情况,然后返回就得跑空车……

所以司机有时候也不是不想快点接完上单跑下单,有时候看到一南一北,一东一西……乘客再给个差评,平台的“只获取单方面意见”,让“出租车司机”这个行业变了味道。而司机的不满不能发给上司,不好发给家人,所以很明显现在司机的态度比以前差了好多,但又怕差评影响业绩都是“绷着”的,或者就干脆“破罐子破摔”。抱着我难你也难的心态,但这只会恶性循环。

本来,出租车就只是交通工具的一种补充,而且现在的交通市场上商家都在争取自己的那份蛋糕,网约车所属的平台更是得与“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还有常胜不衰的公交车、地铁等“抗衡”。

一方面让百姓觉得实惠,觉得打的就跟坐公交一样必不可少。那么只能从司机这边抽成,以至于很多司机不断流失。

这也就导致“供不应求”了。所以要整顿的不单是司机,还有顾客问题了,毕竟人口越来越多……


镁客网


新一轮打车难背后:5倍处罚、司机捣乱、滴滴两难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司机不接单了,一些司机还在捣乱

虽然早在今年6月底,就有滴滴司机告诉36氪,从7月1号开始,滴滴会停止给外地户籍的司机派单——不过滴滴内部人士称,派单依旧正常。不过因为监管力度加大,很多司机不愿承担风险,所以不再出门拉活了。

36氪了解到,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司机微信群里开始流传“执法地图”,司机们在哪些地区遭遇交管执法部门,这些地方都会在地图上被标注出来,以提醒同行们尽量避让。机场、火车站、医院、热门商圈和白领写字楼聚集的地方显然是重灾区,几乎全都都在“地图”上,而且新的地点还在不断增加。

微信群里,司机们的情绪也在不断变化。7月初的那两天,一些司机更愿意在群里分享和执法人员“斗智斗勇”的经历,例如如何绕开了可能会被检查和扣车的地区,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司机被查,群里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一些司机开始用侮辱性的字眼,还有一些群——司机们开始商量着如何反击。

究其原因,因为滴滴目前用的是派单制,除顺风车和预约订单外,司机只能接受平台派来的单子。如果司机频繁地取消派过来的单子,就会触发平台的惩罚机制,甚至被封号。“如果平台让你去机场、去火车站,你只能去,但是去了就有可能被执法人员检查”,上述快车司机说。

一名滴滴快车司机称,从7月开始,他所在的300多人司机群里,经常有人提议,所有司机都不许出去接单。最近几天更是有司机在群里鼓励大家出去“钓鱼”,在滴滴平台上频繁叫单,等司机赶过来之后再恶意取消订单,或者是按照约定上车,不过下车后给司机一星差评,从而降低“不配合者”的信用度。

司机们看似在自己给自己捣乱,但最终目的正是让滴滴改变自己的派单制度,以及给司机们提供更有保障的解决方案。

36氪了解到,滴滴司机端有“机场、火车站”的选项,司机可以通过它决定是否要接受去机场以及火车站的单子,如果不勾选,则接收不到平台派来的相应单子。最近这半个月,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滴滴司机都承认,自己取消了去机场和火车站的选项。这意味着,去这两个地点的乘客很难叫到车。

另一方面,根据新政规定,外地车牌或者非京籍司机开的京牌车万一被查了,面临2-5万元罚款,以及车辆被扣押一个月,并且每个月就得交4500元的停车费,“这是很大的损失,很不值得”。虽然滴滴一直让司机保留好各种单据,以便平台报销罚款,不过多名滴滴司机透露,实际的报销流程很慢,而且因为各地的运营和管理规定不同,最终未必能够全部报销。36氪了解到,滴滴目前对非法购买账号、人车和注册信息不匹配的司机不提供报销。

所以严格的监管力度下,司机们大多选择停止接单,躲避风头。而对于乘客来说,这导致原本就供不应求的出行市场变得雪上加霜。多名滴滴司机透露,最近半个月以来单量巨减,从以前的最多一天能拉26单到现在最多十单。很多乘客一看等不起了会选择改坐公交或地铁,或者直接在路边拦出租车。据他所知有些同行都选择不继续做网约车,有些同行选择白天不跑晚上跑因为运管抓的特别严。


受处罚司机比原来多了5倍

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行政处罚结果信息公示的数据显示,因使用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的车辆,擅自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的,6月22日至30日被处罚的人数为53人,而7月2日至7月10日被处罚的人数为250人。

同样的时间里,受到处罚的司机数量变成了5倍。这缘起7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的《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该文件规定,对无证从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即网约车)客运经营的,将扣押车辆并处以罚款。

此前,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副总队长郭振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从7月1日起,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将组织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非法客运专项行动。

36氪了解到,两种情况下司机有可能受到处罚:一种是未拿到准入许可证的区域,在这些地区,运管部门是有权利进行查扣的。另一种是在已经办理三证的区域(网约车准入许可证,网约车营运证,网约车从业者资格证)没有取得证件就进行运营的,也会受到查扣的处罚。

这意味着如果司机没有网约车从业者资格证,就无法在北京等城市接单。要考取证书,首先要符合网约车新政的规定细则,而京户京牌这个高门槛就可以刷掉绝大部分司机,并且,从业者资格证每次有名额限制,考试和拿证流程都较长,所以司机们想要快速拿证,显然并不现实。

同时,车辆变更也难倒了大量司机。很多车主虽然符合网约车新政细则,但并不希望将自己的私家车变更为运营性质,因为不但需要上更多更贵的保险,受更严格的监管,而且一旦想日后卖掉,价格也不如正常的私家车。

所以虽然2016年10月网约车新政颁布至今已经有近两年的时间了,各地方的新政细则也陆续颁布,滴滴等平台在各地进入了最严的新政执行期,不过因为网约车市场的供不应求的需求属性,很多不合规的司机依旧还在接单。当过渡期结束后,7月1日开始实施的《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正在缩小这其中的灰色地带。

“快两年都没有能解决的问题,现在让滴滴一朝一夕解决掉,这也不现实”,一名滴滴内部人士称。在今年5月初空姐遇害案之后,滴滴全面清理外地牌照车辆,之前的确存在外地车牌注册为假京牌的行为。但是想要完全避免违规司机进入市场,依旧还是太难了。

以北京为例,如果让外地牌照和外地户口的司机全部从滴滴平台上消失,那么合规运力将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另外,一些司机也会通过购买账号、套牌、注册信息和实际情况不符等行为规避平台的管理,而这种情况往往很难通过技术手段查询。

所以对于平台来说,要保证足够的运力,还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对于司机来说,能出去接单才有钱赚,这双双导致了“打车难”的困境。


两难的滴滴

“自从7月1号起,滴滴要给司机报销的罚款成本就得增加至少大几百万。”知情人士称。

而更隐形、也更糟糕的损失则来自单量的下滑。虽然滴滴官方表示不方便透露半个多月以来单量缩减的具体数据,不过一名内部人士则告诉36氪,光北京地区,这半个多月的单量至少缩减了30%。

对于通过司机和乘客端抽佣来维持网约车主体业务的滴滴来说,这必然是不小的损失,从营收角度来说,滴滴对单量有依赖性。更何况这家公司最近还在谋求上市,而单量等数据,以及在国内网约车市场的地位,一直都是滴滴给资本方和二级市场的信心保证。

不仅如此,这场严查,也让司机和乘客都陷入了质疑的情绪中。“乘客打不到车,第一反应就是这是滴滴的问题,然后会通过各种渠道发泄,骂平台”,一名滴滴内部人士称。而司机也更愿意将责任归结为平台本身,“一名司机在被交管部门扣车时大骂,为什么要抓司机,直接把滴滴封掉不就行了么”。

“之前美团做打车的时候,有人说网约车市场没有门槛,有钱就可以进,但是进来做一下才知道这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上述内部人士称。

陷入两难的滴滴似乎没有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36氪了解到,目前滴滴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加大司机端的补贴力度,尤其是早晚高峰和深夜时段,希望以此刺激更多的司机出来接单。

不过,不仅在北京,从准入门槛到法规政策的执行,近期全国多地对网约车的监管也都在趋严。所以打车难的情况不会在短时间之内消失,一段时间之内,滴滴可能也无法走出困境。


36氪


虽然进入了“网约车”时代,但最近很多人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越来越难打到车了。以前叫专车、快车,司机们接单很快,车也很多。但现在每次打开软件都是附近无车,要不就是需要加价。就算是预约也是久久没有回应。我们会很明显的发现,用滴滴打车时等待时间比之前长了很多,为什么?

车少了,也贵了。2017年下半年,很多城市像深圳、北京等经过了新政过渡期之后,开始正式实施网约车细则,包括严格限制车辆、司机、车牌等等。而目前大部分网约车和司机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实际上无论北京也好,深圳也罢,出台网约车细则,核心意义就是限制外地人参与网约车市场。所以新政的实施导致网约车平台少了,符合条件的司机少了,车自然也就少了,而我们感受到的就是打车难了。其次,很多司机放弃了全职或者兼职来跑滴滴,因为越来越没钱可赚了。平台收费太高,补贴少了,司机们觉得不合适,也导致了网约车的减少。

打车难时代回来了吗?的确,网约车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方便快捷还便宜,随便站在路边就可以约到车,那对于乘客来说是一段愉快的打车生活。但今后网约车价格势必高抬,关键是车辆减少了。而这些情况就会导致黑车等乱象重新抬头,我们打车更难了。所以,已经有不少人开始选择重新使用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或者打出租车。


独角兽工场


各位看官,大家好,我是2016年6月6号那天开始跑的滴滴,在长沙,到现在5100多单,说下我的感受:每天跑10个小时到12个小时,跑到流水300到400。于2016年12月在高铁南站被运政扣车一次,罚款2万。跑滴滴压力很大,长沙很多地方抓车,另外我想说素质好的乘客还是占多数,他们都认为是一种出行方式,素质不高的乘客也有一些,比如带宠物上车的,带小孩在车里面吃东西乱丢的,撒尿的,醉酒吐的,醉酒上车到目的地睡着的,各种指挥道路的,按滴滴内置导航走说绕路投诉的,到达预订地点等待乘客10分钟以上然后各种联系不上或者不接电话的,遇到要坐5个大人强制要上车的!遇到5个大人我拒载而乘客不取消订单,自己取消订单申诉失败扣成交率的,遇到乘客叫车我快到预订地点乘客取消订单而扣成交率的!遇到一上车就各种指责的乘客!遇到各种送这送那的(快递)!遇到各种进小巷子的(进退两难)而车身被挂的。遇到很多坐霸王车的到现在也不付款的(问滴滴,滴滴还说订单异常)大概有500左右没有付款的。遇到同性恋对你动手动脚的!!!等 等!!!(此处省略 ) 上面这些都是我遇到过的,跑滴滴压力确实大啊,滴滴搞一个服务分出来,服务分高的优先接单,我到目前服务分在88-90分之间,经常跑3-4公里去接单,不堵车还好,堵车的话要不停的解释和安抚,接到乘客后还要赔笑脸再解释,向乘客了解到她们说附近有几台车不派给他。另外我想说的是这个评价系统,给我的感觉明显是向着乘客的,想提升乘客的用车体验,但是滴滴你有没有想过,一台车每天要遇到那么多的乘客(各种素质的),司机压力可想而知,不是一般人还真吃不了这碗饭,参加多次滴滴邀请的调研,会不会推荐新司机进来,你说拿这点钱,抗这么大的压力,我会推荐吗?这不害人吗? 滴滴优步2016年8月22号合并开始 收入越来越少,乘客取消的补贴也是各种抱怨(这里面很多的乘客原来是坐公交车的,现在取消了补贴,费用压力大了)把不爽发泄到网约车师傅身上。让乘客和网约车师傅产生矛盾。 平台抽取师傅20%的管理费和5毛钱一单的派单费,这个费用是做什么的不得而知,但是请顾及这些师傅们的感受,客服不在是摆设,就目前来说,没有这些师傅存在,滴滴你依靠谁? 另外 跑过黑车的车友肯定也知道,这个平台还是带来很多好处(自己体会)。 对需要坐车的乘客来说,这个平台也带来了很多好处(自己去体会)。 大家相互理解 包容,其实乘客和网约车师傅都没有错。把这个乘客和师傅们的需求做的更合理一些。也希望平台有人看到师傅们的心声。 以上是一位还在坚持跑网约车师傅的体会。


月光的飞舞


之前,网约车给人们带来很多的方便,几乎走哪里都可以叫到车,哪里也都可以接送,真所谓‘’滴滴一下,美好出行”。而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网约车的规范越来越严格等等原因,变成了网约车时代打车越来越难!我是一名滴滴司机,我现在滴滴司机端浅谈一下为什么现如今越来越难打车!


首先,网约车对司机的补贴越来越少了,几乎没有了!

就拿滴滴来说吧,之前滴滴刚进入市场对滴滴司机和乘客的补贴都很多,优惠力度很大,很多司机也希望加入滴滴司机行列,即使有很高的抽成,也愿意加入进来!况且方便快捷,只要注册成功就能接单!而现在需要耗着油,搭着人力,车损等等,都挣不够这些费用,谁还愿意继续干下去呢!滴滴司机的大量退出,造成了打车难的问题!

其次,高峰段或节假日堵车严重,很少网约车司机出来接单!

对于这点应该好理解,在上下班高峰,城市路段拥堵严重这是每个城市的通病,这个时候叫单,司机很少去接的,再说了,高峰时间段平台都派很远的单子,两三公里,谁愿意开车办个小时去接乘客呢,即使接了有可能只是个起步价,还挣不够油钱呢!堵的那么厉害,没几个司机愿意心甘情愿的跑过去接乘客!到了节假日更是如此,堵的更厉害!司机也有亲朋好友,也有人情往来,不能因挣那两个钱,还不挣钱,舍弃时间去接单子,换作谁,谁也不愿意干!

还有,“单子特别”不容易干,单子也稀少!

有些乘客去的地方很偏僻,或者是出租车都不愿意拉的单子,乘客就叫网约车!这样的偏僻的地方或是不值得去的地方,谁也不愿意接。如果接了到了地方没有个顺风车,再空车回来,那不亏本了吗?连油钱都不够了!有的时候,司机想稍微加些价钱或是取消单子走线下,乘客不愿意,还气愤愤的想要投诉你,弄得你也非常生气。那么难伺候的乘客谁愿意拉,我是出来挣钱的,不是来受你气的,你说对不对?因此,有些不好的单子都不愿意接,乘客打不着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最后,《网约车新规》的出现,让网约车大量减少!

现在《网约车新规》的出现让很多司机望而却步,不得不撤出网约车行列!如果被交运逮着那可就麻烦了,不单压车还得交很多的罚款,据说5000~20000不等,这么多的罚款,谁也不愿意当出头鸟,顶风作案吧,现在各个地方都抓那么紧!因此,现在打车越来越难!


滴滴畅谈


想打快车、专车,周边叫不到车;想打出租车,不加价就没有司机接单……刚刚过去的春节,打车难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虽然被上海交通委等约谈后滴滴出行已于2月1日起在上海取消加价功能,但乘客纷纷吐槽:网约车平台已从“滴滴一下,马上出发”发展到了如今的“无人应答”。步入网约车时代,打车难缘何重现街头?

市民:路上空车不少但就是不接单

今年春运开始前,有媒体预测今年火车票为“史上最难抢”。但很快市民发现,除了火车票难买,打车也变得很难。

“路过有好几辆空车,但扬招就是不停。”市民李先生表示,年初三傍晚他们一家人从莘庄赶赴徐家汇参加聚会,在路边等候了接近10分钟,有四五辆空车驶过,但都没停下接客。

李先生随即打开手机呼叫滴滴专车,屏幕却显示“高峰时段溢价1.8倍”。他转而又通过滴滴呼叫巡游出租车,等了2分钟依然没有司机接单,平台提醒“增加调度费司机更愿意接单”,于是李先生先后从加价3元、5元,10元,最终加价20元后一辆强生出租车接了单。

新春佳节,叫车不是高额溢价,就是叫不来车,这让李先生一家倍感无奈,感慨“又回到了打车难的时代”。

“你要是加价少于10元,肯定叫不到车;去机场、火车站,至少加20元才有人接单。”年初二,记者通过滴滴平台叫车坐上一辆大众出租车,司机王师傅表示,春节打不到车也正常,“一方面很多司机过节不出车,另一方面生意是好,单子多了就要挑挑拣拣了”。

据了解,打车难一直从节前延续到了春节期间。“这种情况节前就开始了,节前一周,出租车几乎不加钱就打不着,不仅是早晚高峰,很多时段专车车费也出现浮动倍数。”市民徐小姐告诉记者,她往年打车,越临近春节越好打,但今年春节前的这一周,她用滴滴叫出租车,必须增加8-10元调度费才会有司机接单。“因为出租车不是专车,基本都是本地司机,我觉得不应该存在打车难的问题。”徐小姐说。

徐小姐的遭遇并非个例。记者注意到,春节前夕,一篇吐槽上海打车难的文章《致滴滴,一个让我出行变得不美好的互联网平台》在朋友圈刷屏。作为当今网约车平台的龙头,滴滴成为了众矢之的。文章作者认为是滴滴的调度费和动态加价策略搅乱了出行市场,让打车变得困难且昂贵,很多网友也转发文章表达因打车难且贵而积累的情绪。

滴滴:“打车难”因供需失衡所致

针对平台加价功能,市交通委和市消保委于节前分别约谈多家网约车企业。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说,近期网约车加价问题备受指责,其核心是网约车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尤其在叫车的高峰期,使得简单的消费行为变成没有充分信息参考下的“价高者得”竞价模式。“究竟车辆是否真的供不应求?经过了所谓的大数据后台计算后APP不停地建议消费者加价,但事实上消费者的实际感受却是‘满大街都是空车’,感观和数据的背离就使得大数据的真实性受到了质疑。”

对此,滴滴回应称,大数据后台并没有经过额外人为的干预。在快车的部分,企业采取的是派单制,将加价的价格明示,并对加价的比例以及加价的总数有上限限定;在出租车的部分,由于特大城市的出租车常年供给不足,考虑到出租车采用的是抢单制,消费者加价的情况下可以被接单的可能性更大。

在约谈中,当被问到滴滴让更有需要的人优先乘车还是让加钱更多的人优先乘车时,滴滴方面称,价格是衡量需求的重要标准,用户需求的紧急性可以用钱体现。

然而,根据《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无论出租汽车驾驶员采用什么方式承接业务,如超过计价器显示金额收取相关费用,根据乘客的投诉,查实后均可按照多收费予以处罚。近期,上海市交通执法总队已经开始针对拒载的专项整治,出租车企业和行业协会组织管理人员上路纠违,并将有关违规行为报送总队立案查处。

好在,滴滴方面已做出整改。记者注意到,2月1日起取消了加价功能的滴滴打车软件已经在沪上线。只要用户重新启动手机或重新下载软件,都将获得无巡游出租汽车加价功能的滴滴“打车软件”。

不过,虽然加价功能已取消,但正如滴滴方面所言,这可能也将给部分乘客带来呼叫等待时间增加,打车成功率降低的影响。也就是说,滴滴此项调整,在满足网友公平要求的同时,很可能会加剧打车难。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波网约车时代的打车难?滴滴方面称,春节期间司机在线数量下降了近25%,订单数量则增长了30%。也就是说,一方面出现了春节用工荒,另一方面市民出行的需求却在春节出现“井喷”,供需失衡导致了打车难,打车贵。

春节用工荒导致一时的打车难,市民或许都能接受,但广大市民担忧的是,这波打车难还将持续多久?会否成为网约车时代打车难的开始?记者注意到,去年7月,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颁布了网约出租车管理办法,随后,各地根据新政制定了具体实施细则。以上海为例,网约车须沪牌、司机须沪籍,此外还对车辆轴距、司机上一年度交通违法次数等有具体限制。据统计,如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符合要求的网约车数量将不足之前的3%。这意味着供需失衡问题将很难解决。

业内:供需关系之外平台另有打算

除了显而易见的供需关系,有业内人士指出,打车平台设计的规则和运营方案也在控制着打车的难易程度。“在司机不肯接单、或者周围没有车辆的情况下,滴滴会提醒用户使用加价功能以提升叫车成功率。而这一派单逻辑存在的问题就是:司机知道用户可以多次选择加价,于是司机选择第一次不接不加价的单子,他知道你叫不到车就会提高小费,就故意等着。而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乘客要反复加价才能打到车,花更多的时间以及更多的钱。”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为了让用户打专车,滴滴可能没有把订单推送给的哥。“曾有很多用户爆料,遇到过许多次加价都抢不到出租车,专车一喊就来的情况,但是有时候在路边却反而能拦到出租车,的哥还说根本没有接到单子。由于出租车那边滴滴拿不到分成,所以滴滴有可能并没有给的哥推送单子,通过出租车叫车的糟糕体验,把用户吸引到专车那里。”而此时,专车往往也会显示动态调价1.5倍、2倍、甚至是2.3倍的情况,但专车司机表示,动态调价的那些加价费他们基本拿不到。滴滴从中分流了订单,同时也能赚取加价费。

专家:增加供给、发展公交是关键

针对打车难问题,专家普遍认为,增加供给是关键。

数据显示,目前,上海有2400万人口,但每天运营的出租车只有5万辆左右,出租车现有的规模显然不足。

究其原因,目前上海出租车司机数量呈下降趋势,出租车司机的平均年龄已达到48-49岁之间,每年没有人开的停驶出租车数量成倍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家出租汽车企业里,约有近3000部出租车没人开。“原来运距短、周转快,我们一天可以做35笔左右业务;现在运距增长后,车次减少,对于市民来说,肯定是更难打到车。”有出租车司机介绍道。

因而,专家建议适当增加出租车和合规的网约车数量。但目前因为出行市场还在动荡,一些正规企业不敢加大投入,这需要政府加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

此外,从大都市的交通模式看,解决出行难的关键在于重点发展公共交通。地铁和快速交通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私家车和出租车等则是辅助。专家指出,最近,上海市的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正在发生变化。历时一年多建设,传说中的新版“巨龙车”——上海延安路中运量公交71路已开通载客试运营。作为上海市首条专道行驶、信号优先的快速公交线路,它贯通了上海中心城区极为重要的东西向交通走廊,必然会面临大客流考验。据悉,在设计中,中运量公交与大运量的地铁、小运量的地面公交相对应,运能一般可达每小时1.5万人次,可有效补充该线路原有的运能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多处地铁站改造也已经开启,上海地铁人民广场改造施工完工日期为2月10日。

至于地方新政对于网约车数量控制的影响,专家认为,尽管新政对相关平台都会有影响,但乐观的一点在于,目前没有对网约车的数量和价格进行控制,意味着只要是符合标准的都可以。将来随着造车技术的发展,车型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那时考验的就是平台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大卫独舞


我从年前就不跑滴滴了,我是从一六年六月开始跑滴滴的,到年前一共跑了3700单。我以前从事出租车,感觉滴滴是大事所趋,就购买了一辆斯柯达昕锐跑起滴滴,都说出租车司机不容易,干过滴滴司机,才知道滴滴司机更不容易。其中有委屈,有无奈,有失落,有气愤。感觉滴滴公司就从来没有把滴滴司机当做公司员工看待,甚至不把司机当人看待。滴滴司机在乘客面前没有一丝尊严,简直就像狗一样的存在。让我放弃滴滴司机的想法是年前一单引起的,一个乘客在小区里叫车,系统指派给我。我电话乘客,乘客让我去小区里面接他。我因为担心年底小区堵车,就问乘客方便到小区门口吗?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男乘客说叫滴滴就必须到楼下接他。要不就要投诉我,还叫嚣要取消订单。我听他这么说直接挂掉电话。就是这样我还是跑到乘客的小区门口等了几分钟。想想自己跑滴滴司机真悲催,没有人格尊严,为了个别没有素质的乘客,为了几块钱,被个别乘客像狗一样对待。下决心告别滴滴,远离悲催,现在重新开出租车,最起码天天看不到装B的乘客。总结跑滴滴体会,远离滴滴,心情舒畅。。远离滴滴,长命百岁。


享受的寂寞


“打车难”本来就是个伪命题!!在公共交通非常发达的大城市中,是打车难还是出行难?!如果一些成天喊着打车难的网约车平台,心中真的是为了百姓出行着想,就不应该以盈利为目的!!取消对司机的扣点!!因为公共交通行业本来就是公益性的行业!!

所以首先要弄明白是打车难还是打某网约车难?偏僻的地方和高峰时间,打车确实不方便,可在一些公共交通发达的地区,还说打车难就让人无法理解了!为什么放着公交车不坐,不用其他平台叫出租车(为了给市民造成打出租车难的假象,某平台故意不给附近的出租车派单,都是套路),甚至不选择其他好叫车的网约车平台?!

原因就是某平台通过不正当的竞争,用低价或反卷的方式,故意引导市民使用它的网约车平台来出行,使得市民像吸了毒一样,对网约车平台产生了依赖,却忽略了选择其他的公共交通工具!!其目的就是实现平台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保证上市前的估值!

一个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首先要优先发展以公交地铁这类大容量交通工具为主的公共交通,出租车是其补充,

网约车只是出租车的补充而已,但是,现在某网约车平台却以因治理不合规的网约车造成打车难为借口,并通过绑架民意的方式,来左右政府的决策!大有百姓出行,如果没有它,就会造成公共交通系统瘫痪的架势!!

一个明知的城市管理者,引导市民出行选择公共交通才是正确的!!


品味男人3


哎,跑了才知道心酸,出租车不去的地方我们去,还在外边等有时候等十几分钟,有时候还帮到把东西给拿小区,乘客不高兴你就一星还投诉你!我给大家算一单,看一看滴滴一单能挣多少,接单最远三公里,一般一两公里,平均两公里,一点五的油价烧油一公里四毛多,就是八毛多,接到跑三四公里烧油1块二三,如果城郊返空回来烧油一块三四,电话费两毛有时候四毛,扣除滴滴一块7毛8,总共花费五块五。乘客付款六块,你就得五毛钱,这五毛就是加自己带车,车损,车保险,自己工资。如果有回来的还可以点,一般都比较难,除非你就在哪里一直等单,有时候一个小时没有一单!这就是滴滴打车所谓的月薪上万!每天在线十几个小时才能挣个一百多块,加它奖励才有,礼拜六礼拜天有两百多点!跑滴滴心酸跑的人才懂!


酷帅不帅


这个感觉其实有问题:不是进入网约车时代打车越来越难,而是因为网约车初期供给、补贴过多,导致一时打车简单,而后因为政策、限制、补贴减少导致供给减少,然而因为时节人们对于打车的需求变动导致一时的打车难而已。

直白点说:政策限制、补贴减少的网约车并没有改变社会整体的供需,而是通过算法减少司机的空驶率来提升供需双方的匹配效率从而提升社会整体的出行效率、改善交通。

所以大家并不是因为网约车出来后才打车越来越难,而是社会处于这个阶段,如果没有网约车提升匹配率、提升司机和乘客的效率的话,大家打车会更加困难。这是社会这个阶段整体供需不平衡导致的社会问题,并不是网约车出来后导致的现象。

当然我这么说对于老幼等不能够熟练使用手机、使用网约车工具的弱势群体并不公平:因为路边招手打车的时代大家机会均等,但是到网约车时代,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网约车的年轻人相比老幼在打车上便更具优势,从这点来讲老幼感觉网约车时代打车越来越难应该存在,因为供给端本来就存在不足,现在通过网约车优先供给给年轻人了。

总的来讲:社会运力不足是整个历史阶段的问题,并不是因为网约车出现而造成的新的社会问题,相反网约车在改善社会交通、变相提升社会运力方面有贡献,但是占中国整体出行的市场也就2%(滴滴程维在采访中所说数据),所以改善也极其有限。但是绝不会因网约车时代而导致打车越来越难,网约车是为整个社会提升价值的,并不是添堵的,这个观点可能有点偏见或者片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