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讀三國103回 被剽竊的向秀

歪读三国103回 被剽窃的向秀

歪读三国103回 被剽窃的向秀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分別介紹了竹林七賢中的山濤、阮籍、阮咸、嵇康、呂安和王戎,而今天要講的向秀又有何過人之處呢?他究竟被剽竊了什麼呢?

歪读三国103回 被剽窃的向秀歪读三国103回 被剽窃的向秀

莊周不死

自從漢武帝劉徹採用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後,儒家思想變成為了統治階層所推行的封建正統思想,其他思想均受到排斥。

而到了東漢末期和三國時期,口頭上推崇儒家仁義道德的政治家們,行為上卻大相徑庭,導致儒家思想聲名狼藉。以竹林七賢為代表的道家玄學思潮便重新擁有了一席之地。《老子》、《周易》和《莊子》併成為三玄,成為了這個時期玄學研究的重要經典。

令人遺憾的是當時很多對於三玄之一的《莊子》的註釋都“莫能究其旨統”。哲學史上公認為莊子知己的嵇康,就認為《莊子》中的玄言妙旨會被註釋弄得僵滯,注不好不如不注。可想而知對《莊子》做注難度之大。

而向秀對於《莊子》頗有心得,對《莊子》重新加以註釋,一舉開創玄學注《莊》的新思路,被譽為"妙析奇致,大暢玄風(《世說新語·文學》)"。同為竹林七賢的山濤,認為向秀對於《莊子》的見解,如同"已出塵埃而窺絕冥"。呂安讀注後更是評價道:"

莊周不死矣!"

歪读三国103回 被剽窃的向秀

在朝容跡

向秀早期更加嚮往歸隱山水,不願出仕做官。但在好友嵇康、呂安先後被司馬昭所殺後,向秀擔心受到株連,不得已只好順從為官入仕。

司馬昭見到向秀,故作驚詫的問道:“聽說你以前有許由、巢父隱居不仕的"箕山之志",怎麼今天又來見我了呢?”向秀答道:“許由、巢父拘謹自守,不能變通,並不瞭解堯帝求賢若渴的用心,隱居的生活並不值得羨慕。”

司馬昭大喜,讓向秀做了散騎侍郎,後來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但無心為官的向秀,"在朝不任職,容跡而已"。

歪读三国103回 被剽窃的向秀

聞笛思舊

有一次向秀驅車外出西行,路過嵇康在山陽的故居,此時的場景是:日薄虞淵,寒冰悽然。鄰人有吹笛者,發音寥亮。想起往昔一起遊玩宴樂的情分,向秀被這笛聲觸動不禁深深嘆息,寫下了傳世名作《思舊賦》:

將命適於遠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濟黃河以泛舟兮,經山陽之舊居。

瞻曠野之蕭條兮,息餘駕乎城隅。

踐二子之遺蹟兮,歷窮巷之空廬。

嘆黍離之愍周兮,悲麥秀於殷墟。

惟古昔以懷今兮,心徘徊以躊躇。

棟宇存而弗毀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嘆黃犬而長吟。

悼嵇生之永辭兮,顧日影而彈琴。

託運遇於領會兮,寄餘命於寸陰。

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尋。

停駕言其將邁兮,遂援翰而寫心。

魯迅先生在《為了忘卻的記念》一文中寫道:“年青時讀向秀的《思舊賦》,很怪他為什麼只有寥寥的幾行,剛開頭卻又煞了尾。然而,現在我懂得了。”

當時已經入仕的向秀,在殘酷的政治壓力面前,又怎敢淋漓酣暢的做賦呢。

歪读三国103回 被剽窃的向秀

郭象無行

據記載,向秀的《莊子注》還未寫完就去世了,當時還差《秋水》和《至樂》兩篇沒有做注。而向秀的兒子還很年幼,沒有保護好向秀的作品。比向秀小25歲的郭象,也是對《莊子》頗有研究,在得知向秀的《莊子注》不為世人所知,就私下竊取了這部作品,續寫上了《秋水》和《至樂》,並把《馬蹄》一篇略作修改,便以自己的名義出版了《莊子注》。

當然,後來還出現了另外一種說法,講郭象只是借鑑了一些向秀的思想,《莊子注》中絕大部分還是由郭象完成的。

那麼究竟郭象是否剽竊了向秀的《莊子注》呢?至今仍是眾說紛紜:馮友蘭先生主張郭象被冤枉了,正因為郭象才把所謂向秀的作品“述而廣之”;而侯外廬先生則認為馮友蘭先生有意偏袒同鄉郭象,認為郭象就是一個“無跡可間”的“小人”;而毛主席在讀《晉書·郭象傳》時,批註寫到:郭象無行

從上述爭論判斷,郭象確有剽竊向秀《莊子注》之嫌。

歪读三国103回 被剽窃的向秀
歪读三国103回 被剽窃的向秀

歪讀三國

IID:libuddy

最接近真相的三國歪讀

長按二維碼關注

最近十期文章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