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其罪,懷璧其罪

騰訊其罪,懷璧其罪

訂閱號改版算哪門子信息流,更扯不上張小龍打臉,這個謙遜的老宅男,打臉一定也會選個優雅的姿勢。

微信又不是沒做信息流,罪在一直遮遮掩掩:訂閱號在首屏的位置一降再降,摺疊了好幾次,這一次蛋疼的UI優化,兩邊不討好——2C大號喪失了5條+的吸睛能力,只能專注做頭圖頭條;2B、2PR小號,更是喪失了在整個界面的存在感,又是一波打開率大滑坡。

但無論如何,把訂閱號改版說成信息流野心,可能還得等等。

等什麼呢?等微信首屏出門右轉“發現”頻道的“看一看”與訂閱號合體,然後強制霸佔一欄BANNER。畢竟現在微信的四欄設計(微信、通訊錄、發現、我)很久沒變過了。

從產品形態上,藏在“發現”裡的“看一看”才是微信對標頭條的信息流,只是遮遮掩掩,還不是常駐C位,需要通過設置才能打開。

但就是這樣一個金屋藏嬌,微信所做的功能迭代,可能只有小程序能與之相敵。

打開“看一看”,飄準的信息流,要聞必然置頂,但可以關閉。刷新一次,呈現略有重複但大概率迥異的信息流資訊。

這個時候,微信的社交優勢就開始顯現了。

與那些信息流產品大同小異的文章本身相比,藍字或者綠字或者玫瑰色打底的標籤更為扎眼:已關注、朋友都在看、產品經理在看、互聯網關注者在看、44個媒體報道、朋友圈熱點……

微信的這些註解,看起來雜亂無章,穿插在信息流中,時刻為讀者的注意力下注腳。

然而,看一看,還沒接入廣告。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沒有廣告的信息流,不足以讓百度恐慌;沒有廣告的信息流,也不足以支撐社交營銷的想象力。

廣告是個萬億規模的市場,但有點下半場的意思了。2017年全國廣告6896億元,但增速十分緩慢,主要競爭集中在網絡廣告身上,大概3000——4000億元的線上市場,搜索、視頻、品牌都要分一杯羹,信息流社交廣告是香餑餑。

騰訊2018一季度廣告營收107億元,還差百度(147億元)半個身位,與阿里的差距尚遠。阿里巴巴並不披露具體的收入構成,業內人士一般計算,在核心電商收入中至少50%-60%來自營銷收入,再加上大文娛的收入,阿里2018年一季度來自廣告的營收在300億元左右。

從門戶廣告的一枝獨秀,到搜索推廣稱霸江湖,再到電商營銷後來居上,互聯網廣告逐漸形成了電商營銷、搜索推廣、社交廣告(信息流)三足鼎立的局面,似乎也詮釋更加複雜的廣告競爭格局。

百度在加足馬力阻擊今日頭條的信息流廣告,對於騰訊而言,社交廣告一季度貢獻大頭74億元,增速超過69%,也承擔著騰訊互娛(包括遊戲和增值服務)之外第二大現金牛的重任。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

你看到訂閱號轉身信息流的風聲鶴唳,沒注意到小程序和搜一搜(商品)開啟的電商營銷新嘗試麼?

在618前夜,微信搜索火線上馬“商品”類目,助力京東一程,對京東導流意義重大,對微信閉環搜索生態又何嘗不是——擁有了12個搜索類目(全部、朋友圈、商品、文章、表情、小程序、百科、問答、視頻、小說、音樂、公眾號)的微信搜一搜,比瘋狂過的百度還要瘋狂。

一手搜索、一手小程序,而小程序最成功的樣本以電商居多。

所以,問題就變成了,騰訊其罪,懷璧其罪,手握流量,廣告+電商?

當年怎麼失去的,如今要怎樣拿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