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使用糖尿病药物那些事,仅医生知道不行,你也得知道


科学用药是是节省开支,提高疗效,延长糖尿病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科学用药是有前提的,首先是克服用药的错误倾向,其次是选准药物,然后才能谈如何科学用药。

这些事只医生知道不行,糖尿病患者也得知道。本文为您一一讲解。

科学使用糖尿病药物那些事,仅医生知道不行,你也得知道

克服错误用药倾向

在40多年的糖尿病生涯中,我发现糖尿病患者主要存在以下12种错误的用药倾向:

  • 悲观失望,不愿服药;
  • 不按时、按量服药;
  • 乱投医,滥服药;
  • 跟着广告走,频繁换药;
  • 不控制饮食,单独依赖药物治疗;
  • 为了省钱,服用过期的药;
  • 怕痛、怕麻烦,不敢使用胰岛素;
  • 药食不分,把保健品当药服;
  • 讳疾忌医,自己开药;
  • 不监测血糖,凭感着服药;
  • 不懂降糖药物的降糖机制,联合服用一个类型的降糖药;
  • 血糖稳定了就急于停药。

上述这些倾向都是不科学的,都是错误的,都应该克服!

糖尿病药物上百种,如何选准它

现在市面上仅降糖的西药就有上百种,万变不离其宗,主要有以下几类,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病情,与医生商议后选择。

第一类:促进胰岛素分必的药物(简称为促泌剂,下同),有磺脲类和非磺脲类。磺脲类“格”字当头,品种有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哇酮等。非磺脲类品种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

第二类: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药物(简称为增敏剂,下同)。主要有二甲双胍。另外还有一种噻唑烷二酮衍生物,包括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第三类:抑制糖类分解的药物,即: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简称为抑制剂,下同)。这类药主要品种有阿卡波糖、米格列醇等。

第四类:外源胰岛素。胰岛素有调节糖、脂肪、蛋白质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按作用时间分有短效、中速、长效胰岛素。

还有一种预混胰岛素,是将短效和中效两种胰岛素按一定比例预混在一起,如诺和灵30R、诺和灵50R,数字表示短效胰岛素所占比例。

目前还有了胰岛素周制剂,也就是一周只打一次的胰岛素。

除上述药物外,还有近年上市的药物,如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阿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沙格列汀)、GLP-1类(利拉鲁肽、艾塞那肽)、SGLT-2类(利格列净、恩格列净)药物等。

科学用药的5个原则

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目的是为了降低血糖,血糖的升降受患者饮食量、运动量、药物量、情绪等多因素变化而变化。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因人、因时、因症制宜,采取灵活用药,联合用药,个体化用药。

1.灵活用药

我一般不按药品说明书和处方上的剂量服药,而是根据自已一天的进食量、运动(活动)量进行服药。如果当天进食超标(6两米)就加大降糖药物量或者加大运动量。如果当天饮食量减少就相应地减少降糖的药物量或运动时间和强度,使血糖控制在良好范围之内。

2.联合用药

糖友初次服用某种降糖药疗效很好,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服用这种药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效。我得病初期也碰到这种情况。我采取的办法是;“联合用药”,“共同对敌”,将两种不同降糖机制的药一起服用。

联合用药要注意两点:一是不搞“近亲结婚”,即降糖作用机制相同的药不宜联合;二是不搞“重婚配”,只宜联合两种不同类型的降糖药物,不宜联合多种降糖药物,以免增加副作用。

3.个体化用药

糖尿病患者各人的体质不同,病因不同,发病的时间、类型不同,发生并发症部位不同,所从事的职业和劳动强度等都不尽相同,因此要因人而异,个体化用药。这方面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安排。

4.中西结合用药

实践证明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40多年来我在防治糖尿病的过程中采取中西结合,扬长避短,在服用西药的同时经常交替服用一些滋阴补气、活血化瘀之类的中药,征服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节省了开支,提高生存质量。

5.慎用升糖药

避孕药、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异烟肼、利尿剂等药物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患者在服用这些药物的时候要慎重,要根据监测的结果调整降糖药物量,确保血糖的稳定。

注重服药时间和方法

降糖药与众不同,不仅对服用剂量有严格要求,而且对其服用时间与方法也有严格要求,服用早了会发生低血糖,服用迟了达不到降糖效果,必须作到不早不迟,与患者进餐后血糖峰期刚好“合拍"。

无论您在使用哪种类型的药物,一定要搞清楚药物在哪个时间使用,降糖效果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