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大擴招,中國的研究生文憑還有含金量嗎?

羅曼蒂克的馬懸車


大學擴招,主要是本、專科擴招,研究生及博士生還沒有大規模擴招過,因此研究生文憑的含金量是有保證的。



在此,簡單談談大學擴招的利弊。

應該說,大學擴招總的來說利大於弊,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高等教育。但是,雖然高等教育的覆蓋面,體量上去了,但是優質教育資源依然非常缺乏。

我國大概有將近2000所大專院校,每年招生人數在800萬人左右;而所謂名校,211僅116所,985大學則只有39所,每年從211畢業的學生不足50萬,而985大學畢業的大概也就只有20萬人的樣子。假如大學不擴招,那麼就意味著差不多隻有現在能上211、985大學的同學才能享受高等教育,那麼剩下的700多萬人怎麼辦呢?中學畢業就直接出去工作,還是成為社會上的閒散無業之民?

大學擴招,主要是地方高校的擴招。地方高校雖然辦學水平和名校有一定的差距,但卻承擔了我國絕對多數的高等教育,為更多的人創造了上大學的機會。而由於我國政府在高等教育上的大力投資,我國大學的學費遠遠低於國外大學,我國目前的大學,是真正惠及全民的大眾化高等教育。



大學擴招,本科生文憑的含金量下降了嗎?事實上也沒有,在大力普及大眾化高等教育的同時,我們國家的頂尖大學也一直在開展精英教育,像清華北大等學校的本科文憑意味著什麼,相信大家心裡都有數。

當然,擴招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業難問題也得辯證來看,現在所謂的就業難,主要是地方高校的畢業生,這裡面有教學質量,專業設置的問題,但我們也得知道,如果不擴招,這部分同學原本是沒機會上大學的,那如果高中畢業就出去,難道就業形勢會更好嗎?



因此,大學擴招是沒問題的,文憑的含金量依然在,關鍵要看具體學校。而為了更好的解決就業問題,當前我們應該做的,不是少招大學生,而是調整辦學結構,不要讓所有學校都去做基礎研究,而要引導大部分學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結合當地實際,開展和實際應用緊密相連的專業教育,讓學生畢業之後能夠順利的找到工作。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當然有含金量!

而且,隨著大學的擴招,這種意義更加明顯,讀研更加必要。

一、曾經的本科,現在的碩士

如果大家對中國教育改革有所印象的話,就會明白,在21世紀之前,確切的說,在1999年之前,中國的大學是真正的鐵飯碗。那個時候,大學生的數量非常少,真正能考上大學的,可以稱得上百裡挑一。

1999年,這是一個轉折點,這一年,是高校擴招元年。

為了解決經濟轉型以及就業問題,教育部出臺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在改計劃中,正式實施了擴大普通高校本專科院校招生人數的教育改革政策,簡單地說,就是擴招。

於是,本科學歷的貶值,從那年開始

而隨著擴招的持續,本科生數量越來越多,本科學歷也開始逐漸貶值,而以前很少聽說的碩士,也開始進入了廣大人的視野中。

從1999到這幾年,中國的總人口並沒有發生顯著地變化,然而,大學生的數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於是,供大於求,自然稀釋了

如果我們把歷年的本科和碩士錄取人數曲線做出來,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出,在99年,中國高考人數發生了激烈的變化,之前是平穩的增長,而之後,急劇增加。

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研究生錄取人數依然在平穩的增加。

如果我們把二者的絕對數量放在一起,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情形:

2012年碩士的錄取人數,僅僅只有51.7萬,這個數字,相當於1984年的本科生錄取人數。

這意味著什麼?

假如中國的就業機會呈現一個穩定的數字,那麼,1984年時候,大學生的鐵飯碗,放到30年後,那就是研究生的鐵飯碗。

換句話,曾經的備受關注的本科生,隨著擴招的進行,已經逐步的被同質化,也變得越來越不值錢了。而與之相對的是,碩士的數量卻維持了較低的水平。

因此,我們可以簡單的說:

曾經的本科生,今天的碩士生。

而且,近幾年,中國碩士的錄取率,依然維持較低的水平

而中國的考研人數,並沒有發生特別大的增幅

比如2013年報名人數176萬,到了2016年,這個數字依然只有177萬。

可以看出,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碩士的數量相對穩定,因此其含金量依然保證。


二、越來越長壽的中國人

作為一個落後的追趕者,中國在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才開始奮起直追。而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國的社會條件,尤其是醫藥衛生條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而最直接反應這個改善的,那就是人均預期壽命。

這是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的變化,從1980年68歲,增加到了2010年的75歲,預計2020年達到77歲,這意味著,40年間,中國的人均壽命增加了9歲。

而且,國家也提高了退休年齡,從之前的60週歲,增加了5歲。

而你讀研花多長時間?

三年!

相比於40年前的人,你的預期壽命增加了9歲,而且未來,這個數字肯定會持續增加,預計到2050年,中國的人均壽命可能達到85歲左右。

換句話說,你用現在的3年時間,和未來增加的10多歲壽命相比,只到三分之一而已。

用三分之一的時間,換去一個數量僅為80年代大學生數量的學歷,劃不划算?值不值得?


李雷博士


讀書無用的思想很誤國誤民啊,請莫誤人子弟,研究生文憑,特別211以上的,含金量必須有,雖然現在研究生錄取人數是1984年本科生錄取人數,但情況不同,下面請大家聽我一言:第一,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各方面飛速發展,進出口貿易,教育,醫療,法律法規,城市化等等等等,這些領域的發展需要大量人才,而且比30年前需要的科技人才、技術人才甚至普通勞動力數量那都是多的多的多的,30年前每年市場需要100萬人補充崗位,那現在就可能需要500萬或者更多,你說需不需要大學生?第二,退一萬步講,當今社會要發展,人口素質總得提高吧,你不讀書,不上大學,到處糟鄙視,連大城市戶口你都可能搞不到,人家不是歧視你,哪個大城市不希望常住人口是學歷高素質高的人才啊,市民素質也好啊。第三,如果說大學生賺不到錢畢業沒工作,那大家想想,不讀大學豈不是更沒希望……


清涼好個冬


現在中國本科學歷十分普及,大家族家`庭裡每家都有有本科。碩士以上學歷目前家族中與八、九十年代大學本科一樣含金量,全日制碩士、博士研究生不能擴招,要控制一定比例,拉開本科、碩士、博士之間距離,非全日制碩士、博士招生更要控制,每週兩天到校學習時間上與全日制相比較短了,建議按照全日制三年時間的小時計算,規定非全日制學習年限,目標是提高教學質量。嚴進嚴出,啟動高層次人才質量規範標準,真正形成高質量碩士博士。擴招以實用型職業技術學校,培養工人高級技師藍領人才。


木然111770581


這個社會光有文憑是不夠的,還必須具備相應的學識和能力以及工作經驗,這樣這樣才會發展得很好,文憑只是一個門檻而已。關於文憑產能過剩的問題目前很多人擠破頭皮都要搞個本科、碩士、或者博士文憑,有時候即使造價也有人幹。從這個你可以看出來並不是過剩的。社會對於高文憑的人需求是很大的。排除那些搞研究的,高文憑的踏實於社會工作的人其實還是急需的,因為社會在更新換代,對於知識的需求越來越高,而高文憑往往也意味著高素質和高能力。現在你說你是本科、碩士、或者博士並沒有多少人會感到不屑。當人民對文憑不那麼追逐或者開始感到不屑的時候或許文憑才真的開始產能過剩了。不過哪個時刻估計不會來到,因為對於教育在不適應社會需求的時候國家早晚會調整的,只是時間快慢而已,因為教育也是在發展的!


伊孕產


這種問題其實出發點就有問題。現在中國這種大環境,絕大部分工作都不需要高學歷。也就是說,研究生的實際水平和就業市場的需求是沒有什麼太大關係的。你指的含金量到底是什麼意思?是學識水平,還是就業市場的認可程度?要知道,這兩者之間是沒什麼必然聯繫的。


奔跑的蝸牛47171897


我想文憑只是走向工作崗位的第一道門檻,然後就是人品、能力、水平、智商等等的展示了。


軍官變奶爸


繼續忽悠吧 現在讀研究生 你讓我讀什麼?空姐都開研究生了 空姐需要研究什麼?乘客心理?哪來這麼多課題給你研究,畢業後不照樣幹你的搬磚活。多年研究能力開發 社會需要的大多是你的踏實工作的能力 。中國目前還不是一個需要創新的社會,你在別人手下創新 吃力不討好


用戶186227039


沒有含金量了。浪費時間和財力,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