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管理教父?

有创业者曾问过柳传志这样三个问题:第一,作为一个CEO,如何让员工信服自己?第二,作为企业领导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待人处事?第三,怎样考察下属是否称职?对以上三个问题,柳传志是这样回答的:第一,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第二,内心仍然很性格,但为人处事确实能够心平气和;第三,做领导的完全跟着业绩的风向转,那谁都可以当领导。

柳传志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管理教父?

他的这三句话再明了不过,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是有独立性的。成功的人往往都具备自己的特点,他能践行的做法别人用来可能就不太合适。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身为企业管理者,你首先应该具备的就是管理自己的能力,那样你才有资格去管理别人。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别人是不会说东说西的,这是管理最基本的一条法则。

曾有人问柳传志身边的工作人员:“局外之人总会被柳总的个人魅力吸引、感佩,在你看来,柳总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工作人员只说了四个字:自律、自持。不得不说,这四个字放在柳传志身上真是再贴切不过了。柳传志一直都在用管理自己而不是命令的方式感召他人,在联想,员工的自觉性就是“感召”的具体体现

柳传志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管理教父?

有这样一个关于柳传志的真实故事:2007年上半年,温州商界邀请柳传志前往“交流”。当时,暴雨侵袭温州,柳传志搭乘的飞机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员建议他第二天早晨再乘机飞往温州,但柳传志不同意,他担心第二天飞机再延误的话就无法准时参会。于是,他让人找来“公务车”连夜赶路,终于在第二天早上六点左右赶到了温州。当柳传志红着眼睛出现在会场,温州商界的一位知名企业家激动得热泪盈眶。

说那位知名企业家热泪盈眶可能是有些过度渲染了,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故事中体会到那位知名企业家的激动之情,他当时肯定是被柳传志的执着感动了。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说到的事情必须做到,除非不可抗力”,柳传志总是这样先约束自己,然后再去影响他人。

柳传志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管理教父?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领导,柳传志是这样认为的:“当企业小的时候,一定要身先士卒,但是当公司上了一定规模以后,一定要退下来。”退下来的意思就是放权,把自己的权利欲望管束住,把权利抛出去让给能力胜过自己的人。但是能做到这点的人确实太少,当自己的企业逐渐由小变大再到庞大,一般人可能都会选择尽情地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全权,但这样做的话恰恰会限制企业的发展。没有人敢说自己是全职的,也没有人敢说自己对企业的各个领域都是精通的,所以若有其他人精通的话,你就得放下自己的架子,把权利交付与他,相信他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成果,那样企业才有发展下去的势头。控制不了自己权利欲望的人,他的企业注定没有什么作为和发展。

第一把手建班子就是为了制约自己,重要的事情,要人人都知道。小的民营公司的一把手把财务控制在自已一个人的手里,什么事都不对别人说,这很容易造成相互猜忌和不团结。”柳传志如此说。柳传志的这句话是对小的民营公司的一种提醒,如果想长远地发展下去,特别是在企业初期,在“人情味”很浓的时候,就不能把事情做得过于隐蔽。

柳传志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管理教父?

在联想还有一件人尽皆知的事:创业初期,没有过多的宽余资金,公司号召大家艰苦奋斗、勤奋创业,作为领导更是要身体力行,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当时公司为了规范员工的形象,决定为每位员工做一套价格为30元的西装,为了给公司节约30元,柳传志自己没有做。

柳传志在工作方面严格约束自已,在生活方面却处处关心他人。曾经的香港一行让老技术员甘鸿终身难忘,当时他和柳传志一起出差,为了省钱,他们到中科院的香港办事处住宿,可是屋里只有一个床位,甘鸿自然想着要领导优先,但柳传志这个领导和常人眼里的领导不一样,生活中他从不把自己放在领导的位置,摆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盛气凌人,相反他总是谦逊礼让地尊重每一个人,所以柳传志怎么可能自己占这个床位呢?他去找来一张油布铺在地上自己睡,并坚持让年纪较大的甘鸿躺在床上睡。

万通董事局主席冯仑在评点当代企业家时,曾戏称柳传志作为中国的企业领袖,已经可以“把自己的像挂在墙上供人顶礼膜拜了”。

柳传志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管理教父?

生活中很多人以为伟大是领导别人,这实际是错的。当你不能管理自己的时候,你便失去了领导别人的资格和能力。当一个人准备走向伟大的时候,首先要把自己管理好。管理好自己,在组织中成为最好的成员,大家才会信任你,才敢把命运寄托在你所代表的公司身上。

但要管好自己并不容易,因为人发现错误大部分都在事后,教训都是在损失之后才反思出来的,而管好自己就是要及时发现错误,并且及时修正过来。虽然不容易,但我们可以试着从一些简单的事情入手管好自己。比如,要管好自己,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态管好,不心猿意马,不患得患失。患得患失的人,往往慢半拍。要管好自己,还要把自己定位好,定位好之后才有定力。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如果能管理好自己,那么所创造的工作业绩一定不可限量。

柳传志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管理教父?

柳传志曾在《我做企业和个人做事的一些原则》中说:“我以前脾气大——员工说是有魄力,但如果一级一级都靠发脾气来贯彻指令,气氛太糟糕,企业需要湿润的空气。为了企业,我决定从自己做起,也经过了很多磨炼。今天我不会轻易动怒,虽然内心仍然很性格,但为人处事确实能够心平气和。现在除了我老婆,没人说我脾气坏。”一个人无论做人或做事,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外人如何评价你和你做过的事。但外人的褒贬评价,自己最好也只拿来做参考,当你心如明镜的时候,你自然能分得清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柳传志的谦恭是很多人公认的,和他有过接触的人都会有同一种感觉,那就是朋友的感觉,这种感觉“欺骗”了好多人,总让人不由自主地站在柳传志的角度、站在联想的角度考虑问题。而这就是柳传志成功的原因吧,他的魅力就是能够让一个“很远”的人感觉和他“很近”,愿意同他站在同一条战壕里并肩作战。

柳传志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管理教父?

联想能够做到今天的规模和柳传志这种严于律已、谦和待人的做人做事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成功的联想,柳传志的自我管理在其中绝对占据了决定性作用,但他一以贯之地谦虚表示,一切的成就都来源于整个团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