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要看哪个版本的伤寒杂病论?

驱穷之王


自我个人的经历,我认为《伤寒论》无疑是中医入门的最佳途径。

我很赞同有些同仁的说法,初学以熟记《伤寒论》原文为主,而不是看各家注解,因为初学者没有能力分辨注解的正误。

至于《伤寒论》的版本,我手头的赵开美刻本有中医科学院藏本和台北本的印本。但是我建议先买个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的《伤寒论校注》,定价42元,物美价廉。


刘渡舟先生组织的校注代表了当代的最高水准。先不要管注解,背原文,背原文,背原文。记不住原文,一切都是浮云。

另有一本名声很大。

但是不建议初学者细读,里面有许多医家多《伤寒论》的理解,问题是都是编者把符合自己意见的注解聚集在一起,不同的却没选取。

下面这本可以参考。

至于日本的底本,我有印本,但没细读,不做妄评。桂林本和涪陵本我是没有读的想法。

以上只是给初学者一个建议,当然有一定功底自然要多读各家见解,拓宽自己的视野。伤寒派名家太多了,有的看了。

另外,再返回去把《素问》的《热论篇》,《刺热论篇》,《评热病论篇》和《逆调论篇》多看看,体会体会。有好处。


立马吴山1


学中医要看《伤寒杂病论》是有不同版本,目前史学界已经考证出,真正的最可怕的焚书篡改书运动,是在独尊儒术汉朝时期进行的,最大规模持续几百年,不是现在儒教篡改了的《黄帝内经》12经,多出来了一个“手少阴心经” 就连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东汉才出来的《伤寒杂病论》后来也是屡次遭到篡改,治病效果变得非常差劲了!现在张仲景的《伤寒论》是经过王叔和的重新加工而出来的。要看就找《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看,这个版本和通行版比较之下变化最大的一个版本。张仲景第四十六世孙张绍祖称“吾家伤寒一书,相传共有十三稿……兹所存者为第十二稿……叔和所得相传为第七次稿”。“吾有世传抄本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向不示人,得人不传,恐成坠绪”。清代左盛德拜了张绍祖为师,得到了这个珍贵的抄本。1894年左盛德将此书传给罗哲初,并作序冠以《桂林古本》名,卷首署名“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仲景述……桂林罗哲初手抄”。

1934 年,罗哲初借予黄竹斋抄写成《白云阁藏本》(略称《白云阁本》), 1939 年由张伯英资助而方校刊公世——这是第一次出版,民国时期。1956年罗哲初次子罗继寿将该书献出,于1960年出版——这是第二次出版,解放后。


李植波


这个大概是初学中医的人最常问的一个问题吧!要看哪个版本的《伤寒杂病论》?

讲真哪个版本都可以,哪个版本也都不行!

为什么呢?说一下本人是如何学习《伤寒论》的吧(很多中医名医都有自己学伤寒的独到方法,我只发表我自己是如何学的,望伤寒大家见了扑之一笑即可。)

本人是中医药院校毕业的,忘了那会是大三大二读,刚好是有在选修《伤寒论》,也是兴趣使然,于是便网陶了《伤寒论》跟《金匮要略》两本书。本人大一那会因为读中医所以看了很多古代经典著作,了解到很多名著的注家都如瀚海星河,多如牛毛,即使花费半辈子也看不完后家注解,这是大一读古典名著的体会。而《伤寒论》是中医人历朝历代的经典,注家更是繁多,如亿、已、萚等,几乎历朝的大师都有注解过,也可能是因为我比较懒吧!所以我便每天去图书馆或教室一笔一划抄《伤寒论》跟《金匮要略》的原文。



一周左右吧,终于把原文都抄完了,接下来做什么呢?可能我大一时学的是中医基础的那些,所以我接下来就直接读原文了,通读几遍,不懂的不要紧先放过,以后再回头翻,某名人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样大概通读了15遍,都是放学或晚上有空就去图书馆无人区念大悲咒似的读的,那会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一个劲读。然后把自己的感悟写进去。



如图朱红处便是感悟,这感悟要存疑,因为一般初学者临床经验不多,有待自己临床验证,或者是读后家医案医话验证。 大概背了15遍左右吧(合起来有30来遍),我便开始临床了,第一个病人是我自己~本人因为高中一次感冒咳嗽没好,后来两三年一直有反季节咳嗽,一遇到寒冷就咳嗽,气不好上去,然后就辩证论治,给自己开了小青龙汤,一剂就好了,当时我很兴奋,因为一剂已是多少中医人追求的啊!我觉得是巧合,然后当时我妈刚好有个疾患,咳嗽的时候尿就嗖嗖嗖往下划,当时不懂是什么病,只是辩证,然后给了猛剂四逆汤,说猛也不猛,至少跟火神比不猛,附子才敢下25g.因为是自己亲妈,下手不敢太重,没想到喝完一碗,就肚子痛,然后血块就下来了好多块,然后病就好了,这他妈的太神奇了,从此我对《伤寒论》是越来越佩服…

从此意识到,原来读原文也可以治病,从此又更加深入的读原文了,后来看黄煌教授的《经方的魅力》一书,教授在书中介绍了初学者读《伤寒论》最好的方法就是读“白文”,即摒弃各家注解的所剩下的原文,这我就更放心了。然后更深入用什么方法读白文,这黄教授在《经方的魅力》一书中有介绍,我就不好说了,正好刹车打住,不然我怕要写上上千字~

你不负中医,中医定不负你。加油。正在成长的初学者,加油中医人~



将身体问题留言,并且发舌头照片,可以获取药方。


会点医生


谢谢邀请。医学从蒙昧发展到现代,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科学进展不断突破人的认识局限性的必然。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人们对未知世界认识的不断加深,抛弃陈旧的不合理的认识,接受新的科学成果,促进了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此时再回到从前,拜古人为师学中医,有前途吗?这跟图财害命有何不同?孤雁认为:哪个版本的伤寒论都不值得学。

承受能力有限,可接受中等及以下强度的喷。


西飞的孤雁1


学中医必须博览群书,知天文晓地理,尤其传统文化的精髓都应涉略。《伤寒论》乃经方之冠首,治疗之极则,学医所必由,是中医必修经典,也更注重临床,如果一定要推荐哪个版本的更好更通透,我认为非陆渊雷《伤寒论今释》莫属。


江南印象44488126


如果没中医基础,要先学好中医基础理论。然后在参照原文读各家注解。推荐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不应先学原文,原文深奥难董,如无名师点拨或有很好的悟性很难学会。郝万山老师在网上讲解《伤寒论》的视频值的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