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发展前景如何?

纳兰轩若


南京都市圈发展前景好不好,一是看南京的地位,二是看都市圈的紧密度。如果中心没有竞争力,圈内又是一盘散沙,那肯定是没前途。

首先看南京,定位长三角唯一特大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仅次于北上广深和苏州,发展潜力仅次于北上广深和杭州,地铁指数就是综合经济+地铁运行里程,这项排第四,仅次于北上广。江浙沪地区历来崇文重教,江苏高考难度全国第一,南京高校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

再看紧密度,这项排名全国最高。高速公路已经不算个事了,高铁南京是枢纽,那是国家规划,我们只谈圈内城际地铁轻轨。目前规划和在建的有:宁句(镇江句容)、宁镇(江)、宁扬(州)、宁滁(州)、宁芜(湖)、宁马(鞍山)、宁宣(城)、宁天(滁州天长)、宁和(马鞍山和县)、宁淮(安),其中滁州、镇江、马鞍山规划的不止一条线路。目前南京江南已经和镇江句容、马鞍山当涂等地方融为一体,现正加紧规划高淳和宣城的互通。江北的国家级新区正在建设,建成后西接滁州开发区,北跨天长连淮安,东跨仪征连扬州。

南京经济圈的快速发展对长三角的扩容和长江经济带的串联起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规划的合肥经济圈将通过对接南京融入长三角。








漂飘12


谢邀。南京都市圈是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地带的核心地区,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地跨苏皖两省,自2006年首次发布都市圈评价指数至今,南京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排名均居全国前五。

南京都市圈基础产业实力雄厚、金融体系完整、科教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制造业、旅游业、金融业、科教和文化中心,具有兼容并蓄、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多元文化特征。都市圈成员城市为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八市,总面积6.3万平方公里。2011年底常住人口3296万人,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万亿元。

基本概况


“南京都市圈”是国家五大都市圈之一(从2006年第一次发布都市圈评价指数至今,排名前5名的都市圈一直未有变化,分别是上海、广州、首都、杭州和南京五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二

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着重建设的三大都市圈之一,其范围锁定在南京周边100公里左右,由于驱车往来只需1个多小时,故又被称为“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不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城市概念,而是一个被发达的交通网络紧密联系起来的城市群落。其实质是以南京为中心形成一个经济区域带,在这个区域带里,大家共同发展,共同做强做大,即以一个城市为龙头来带动一大批城市及周围城镇发展。

“南京都市圈”源于国家计委一份关于中国大都市圈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提出:南京可以联合安徽几个城市和扬州、镇江、共同构造一个长江中下游大都市圈。报告认为,以南京为中心的都市圈地区具有相对完整的大工业体系,这里距上海有一定距离,又与安徽的经济往来密切,从人口、地理位置和经济总量等方面都具备形成大都市的条件。

南京都市圈是一个跨省城市群,地跨苏皖两省。南京都市圈在吸收部分江苏城市外,又纳入部分安徽城市,是因为安徽东部城市在地缘、人文、方言以及经济联系上和南京有很大的关联度。在江苏,与南京都市圈相对应的是苏锡常都市圈,苏锡常是江苏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因在语言上通行上海话(吴侬软语),苏锡常都市圈与上海的关联度很大。

总体结构


形成一个核心、两个圈层的空间结构,重点发展一带一轴三通道。

一个核心:包括南京主城和以主城为核心、半径约30公里范围的城镇和潜在的城镇发展地区,即规划中的南京都市发展区。

该区域是南京城市功能重组和集聚新兴城市功能的重点区域。

两个圈层:包括核心圈层和紧密圈层。

核心圈层:与核心城市联系紧密、接受核心城市强烈辐射,城市间相互作用最强、最广泛的区域。规划范围包括核心城市和距核心城市中心约5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镇)和区域,包括南京市、马鞍山市、仪征市、句容市、滁州市区、来安县、全椒县。

紧密圈层:与核心城市联系密切,接受核心城市的辐射,圈层地带节点城市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且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经济社会联系的功能地域。规划范围为核心圈层外围、距核心城市中心约10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镇)和区域,包括扬州市、镇江市、芜湖市、滁州市的北部、巢湖市的北部、淮安市的南部地区。

一带一轴三通道:沿江城市带:包括南京、扬州、镇江、马鞍山、芜湖等5个设区市以及仪征、江都、当涂、和县等县(市)。城镇发展轴:北从金湖、盱眙开始,经天长、南京、溧水至高淳。三条通道:南京至句容并延伸到苏锡常都市圈环太湖地区、宜(兴)溧(阳)金(坛)丘陵山区通道,南京至滁州、明光、凤阳通道,南京至全椒、合肥通道。

城市简介

南京,华东第二大城市,中国科教第三城,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政治、军事、科教、文化、工业和金融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历史悠久,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是承东启西的枢纽城市,国家重要门户城市,华东地区中心城市和重要产业城市,长江航运物流中心,滨江生态宜居城市,联合国人居署特别荣誉奖获得城市。



镇江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唯一交汇枢纽,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因地位雄势、扼守长江,故名“镇江”,自古即为江河南北之商埠重地;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苏南经济板块重要成员;北接扬州,南邻常州,西衔南京,是江苏南北之交通中枢。镇江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十分便捷的交通条件,境内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高铁、沪宁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312国道、104国道等通达全国各主要城市,镇江港是长江流域第三大亿吨港口。镇江拥有 3000多年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全国重要的旅游观光城市。

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辐射,向北作为开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扬州的建城历史可至公元前 486年,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中国文明城市、中国森林城市。

淮安市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位于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淮河与京杭运河交点,历史上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 “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淮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与扬州共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为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宣城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与江苏、浙江两省接壤,是东南沿海沟通内地的重要通道。地处皖南山区和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东连天目,南倚黄山,西靠九华,域内襟山带水,风景绝佳。敬亭.柏视、水西、龙须四山峰峦叠翠;青戈江、水阳江两水相依。宣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说。自西汉设郡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南翼城市。

马鞍山市,中国安徽省省辖市,于1956年10月12日设立。下设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三个市辖区,管辖当涂县、和县、含山县三个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是新兴的钢铁工业城市,具有“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独特城市风光。既是“皖江城市带”门户城市,也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还是“全国科技兴市试点城市”和“国家863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集多项殊荣于一身的城市。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芜湖市,安徽省省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下设鸠江区、镜湖区、弋江区、三山区四个市辖区,管辖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无为县四个县。城市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已逾2500年,近代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因“长江巨埠、皖之中坚”名誉华夏,有“云开看树色,江静听潮声”之美誉。今为安徽省经济、文化、交通、政治次中心城市,安徽省第二大城市,安徽省三大旅游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城市。

滁州市,中国安徽省省辖市,地处安徽省最东部、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部。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及“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南京市江北门户,皖东区域中心城市,国家级“皖江示范区”北翼城市,安徽省东部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城市,江淮地区重要的枢纽城市。郡起元徽,州建大同,名始开皇,文扬庆历,开天首郡,逾史千年。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形兼吴楚,气越淮扬”。滁州是国家家电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中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交通状况

公路


2011年末,7城市境内公路里程共66219.5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35.84公里,约占江苏、安徽两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的25%。7城市拥有民用汽车211.02万辆,占两省总和的21.6%;拥有私人汽车163.82万多辆,占两省总和的35.2%。

2012年,南京与都市圈各市全部实现高速公路连通,快速干线公路覆盖所有县级城市,以沿江通道作为主通道,以沪宁合、淮宁宣、滁宁杭、淮扬镇、巢马溧、宁盐高速公路作为辅通道,构成“一主五辅”的综合交通骨架。具体规划为,2012年前,建成江六、南京绕越、溧马、芜太等高速公路,全面完成宁镇、宁滁、宁杭、宁宣、浦泗、淮江等干线公路改造,“十二五”开工建设宁巢、宁宣高速。


2012年,南京长江四桥建成通车,纬三路过江隧道、溧芜高速、溧马高速、江六高速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都市圈高速公路骨干网络正在加快形成。122省道宁句公路、104国道江宁段、江北段、宁滁快速通道、扬滁公路南京段等城际高等级公路建设也在加快推进。

铁路

杭黄高京福高铁

都市圈铁道线路分类铁道线路

普速铁路 京沪铁路 宁芜铁路 宁启铁路

新长铁路 宁西铁路  

高速铁路 京沪高速铁路 沪汉蓉高速铁路 连淮扬镇铁路

宁杭铁路客运专线 宁安城际铁路 宁安城际铁路货线

沿江城际铁路 等 。

航空

南京都市圈现拥有南京禄口国际机场(4F)、扬州泰州国际机场(4C)、淮安涟水机场(4C)三座民用机场,此外芜湖宣城机场(4C)已于2015年10月开建。其中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扬州泰州国际机场、淮安涟水机场均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



南京主城到禄口机场的地铁南京地铁S1号线已于2014年7月1月开通运营。

航运



南京都市圈水运资源丰富,是港口口岸资源丰富的地区。南京都市圈范围内港口码头数量众多,其中南京港、镇江港被列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芜湖港、马鞍山港被列为国家内河主要港口,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方面

金陵文化(南京文化)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都南京为中心。东晋至南朝的300年不仅使得长江流域历史性地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心,也在中原主流文化与南方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金陵文化,其显性特征是南北交汇、兼容并蓄、开放包容,可谓独树一帜。金陵文化主要包括六朝文化、明文化和民国文化,而这三大块历史文化又可统属于“都城文化”。但是主流的都城文化并不排斥其他文化,如盛极一时的秦淮文化,不仅反映了红粉文化、市井风情,而且还包含了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淮扬文化的中心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维扬地区河多水多,船多桥多,呈现出古、文、水、绿、秀的地域风貌,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形成了清新优雅与豪迈超俊相结合。

镇江文化(京口文化)地处金陵文化、吴文化和维扬文化的接合部,融汇吴文化和中原文化,可以概括为“多元积淀型”,具有兼容并包、多元多样的特点。

淮安文化地处楚汉文化、维扬文化接合部和中国南北文化的接合部。明清时期,淮安因中枢漕运、集散淮盐、河道治理地位显赫而成为“运河之都”,京杭大运河贯穿淮安,兼有南北文化特点的运河文化也随之而生。

马鞍山素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万里长江自天门山起折为北上,“碧水东流至此回”,江南变为江东,马鞍山由此得名为“江东第一城”。

滁州吴风楚韵,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形兼吴楚、气越淮扬”、“儒风之盛、夙贯淮东”之誉。

芜湖素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之美誉,近代为“江南四大米市”之首,芜湖的地域文化重要内涵包括徽商文化、宗教文化和茶文化。

宣城是徽文化的核心区,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主要的特征有以绩溪徽菜代表的徽菜文化;以敬亭山为标志的宣城诗歌文化;以宣纸宣笔为代表的书画文化;以查济、江村为代表的宣城古建筑文化;以开元寺、广教寺为代表的宣城佛教文化;以敬亭绿雪为代表的宣城茶文化;以宣酒为代表的宣城酒文化。意义


南京都市圈连接东部与中部地区、衔接长江下游与中游的区位特点,使其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具有特殊重要性。都市圈中的江苏4市从地缘上讲属东部的长三角地区,安徽4市属中部地区,这种城市组成属性使得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具有东中部互动合作的典型意义。同时,作为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重要内容的产业合作与优化整合,将促进产业由东部向中部有序转移,促进技术、资本等要素由中心城市向中小城市扩散,促进市场体系由区域中心向周边扩展,从而增强长三角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南京都市圈中南京、镇江、扬州、淮安是长三角城市群重要成员,都市圈8市又同为泛长三角西部城市群——南京经济区成员。从本质上讲,南京都市圈是泛长三角地区的一个独立的城市群,同时也是长三角的有机组成部分。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建设,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建设的创新实践,将为长三角区域合作在体制创新、机制建设、产业合作、政策衔接等诸多领域提供先行先试经验,从而为加快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提供新动力。南京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再次凸显。要将南京的潜在区位优势转化为现实区域影响力与综合竞争力,一方面要练好内功,加快南京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用大区域的观点来谋划南京的发展,从全国、长江流域、东部地区、泛长三角来审视南京的发展。从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看,城市群发展与建设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与手段。推进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就是要在长三角地区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较优城市空间布局、较合理产业分工体系、较先进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对周边地区尤其是泛长三角西部地域具有辐射、服务、带动作用,在国家具有一定影响的城市群,并通过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建设来充分彰显南京作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作用,充分发挥南京对苏北地区的带动作用、对泛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对长江上中游的传导作用,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格局中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


根据上述来源于网络数据来看,南京都市圈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有重大发展意义。


井徳景


南京:每当提起这个地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1937年12月13日到12月26日,这是南京最悲惨最黑暗日子。日本法西斯发动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短短14天南京同胞就被杀害了300000万人。



这只是保守数字,还有零零散散的屠杀一直持续到次年1月中旬。具体数字没法考证。



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后每年在这天都会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同胞!希望大家勿忘国耻家恨!



南京:古称金陵、建康。古代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在为江苏省会。总面积6587平方公里。是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南京都市圈是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核心地区,地跨苏皖两省,都市圈成员城市有:南京、镇江、芜湖、扬州、马鞍山、淮安、滁州、宣城八市,总面积6.3平方公里。这些城市在全国综合竞争力排名都在前五名。



南京都市圈基础产业雄厚、金融体系完整、科教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重要基础产业、制造业、旅游业、金融业、科教和文化中心。其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多元化性质,给都市圈圈带来勃勃生机。从南京都市圈确立,特别是南京江北新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为周边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契机。其前景大好!

严寒不冷


😷👽☝……会和上海香港齐驱……㊙



轩辕黄帝龙龙九


我认为南京都市圈发展前景非常美好,影响力必越来越大,这是因为:

首先南京都市圈主要城市处于我国仅次于广东的第二大经济体江苏省内,另包括安微芜湖等部分城市,集两省优势。一个广东省就能独立撑起珠三角城市群地位,那么第二经济大省江苏再加上安微省,南京都市圈实力自然不可小觑。

其次秦淮流域自古就是商贾云集,商业文明发达,且南京都市圈又得长江之利,受益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的辐射作用,可谓地理优势明显。

最后苏皖两省都是教育文化大省,名校云集,可为都市圈发展提供所需各种人才,人力资源充沛。

从以上三点就可以判断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必将强劲持续,潜力无限。


推窗见亮


谢谢你的邀请,不过我对南京不太了解不敢妄言。抱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