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说“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如何理解?

农夫也疯狂


农村老话说“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这句话什么意思?

现在已经进入三伏天,这天真是一天比一天热。夏有三伏,冬有三九,夏天三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热的时候,而三九天则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农村老话“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很多人看到这句话表示不能理解,怎么这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和最热的时候怎么掺在一起了,那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


三伏有一九:虽然一年中三伏天很热,就拿今年来说,三伏天一共是40天,并不是这40天的天气每天都很热,这四十天中也会有凉快的几天,因为夏天是阴雨天气的高发时期,通常下雨的时候温度会下降很多,天气很凉快的时候还会穿上长裤外套。这里的一九并不是和冬天来做比较,是和三伏天的温度做一个对比,虽然三伏天很热,但是也会有几天很凉快。所以才有三伏有一九的说法。


三九有一伏:冬天从数九开始,天气会变得越来越寒冷,拿北方地区来说,到了数九寒冬,温度会降到零下,很多人外出会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来御寒,农村数九歌说的好,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从一九到四九这36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但是这二十八天也不是每天都如此冷。也会有几天天气暖和,暖和的时候人们会从家里走出来,呼吸下新鲜空气,感受一下阳光带来的温暖。所以就有三九有一伏的说法。

虽然三伏天很热,三九天很冷,但是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这句老话告诉我们,所有的事物并不是绝对的,炎热的夏天也会有凉快的时候,寒冷的冬天也会有温暖的时候。


农人马小妞


农村老话说的“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这话是什么意思?应该如何理解?

农村老话,一般都是根据生活实践得来的,这些生活实践可能是亲身体会或者根据气候变化得来。而这话就是反应了在三伏天和三九天里的一些气候变化的道理。

三伏天是指一年中最热的那40天左右,在我们北半球,一般从7月中旬夏至开始到9月结束。头伏10天左右,中伏一般10到20天左右,剩下的就是末伏了。

三伏天,天气特别热,过去农村,没有空调,大家都在热浪中煎熬,显得特别难受。而夏天的天气,虽然非常炎热,太阳当空照。但是我国刚好夏至有季风刮过,不管天气如何炎热,都会下几场雨的,使得炎热的气温突然得到下降,就像进入冰库一样爽。于是,在热浪中煎熬的人们就觉得像久旱逢甘露那样舒服。于是就有种错觉,叫做“三伏有一九”。

冬天,从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九。大家还记得那首数九歌吧。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这首数九歌,真实地反映着冬至以后气候得变化。其中三九天死最冷的,河道结冰,天降大雪。虽然说,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但是再冷的天气,也会有太阳出来的那一天,让气候暖暖。同时,河道结冰时,水从液态变固态,会放热,使得三九四九天时,总会有那么一天两天的天气是暖和的。于是大家就把这说成了,三九有一伏了。

当然了,现在生活水平跟上了。很多农村都装上空调和暖气炉。在夏天三伏时,可以吹空调。在冬天三九天时,可以吹暖气。已经很难感受那句老话“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的气候变化了。


村哥小凡


农谚俗语“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的意思就是说:

对于夏天而言,三伏天虽然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但总有那么几天却比较凉快。而对于冬天来说,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却也会有几天却是那么暖和的!

这可能就是物极必反的一类写照吧!下面就简单聊一下关于这方面的话题,仅供参考:

一、三伏天并非天天炎热

这期间虽然雨水相对较少,但遇到台风或者强对流天气时,就会有几天相对比较凉爽的时候!另外,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的地形气候条件不同,就会表现的各有千秋!

而且民间就有俗语“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一般立秋时并没有初伏,而末伏是在立秋后第二个庚日才正式出伏的。所以说,一般在早立秋时,有时候也会感觉到凉飕飕的!

二、三九天并非真的很冷

虽然说“三九四九冰上走”,但往往现实情况中,一年最冷的时候应该是在四九至五九的时候。有时候,天气好的情况下,没有寒潮也并觉得特别寒冷。不过,由于咱们国家幅员辽阔,这些俗语主要是以前中原一些地方的体现而已,并不能体现在各个地方。所以,仅供参考而已!


龙百晓生




《三》三伏天里有一九,

《伏》伏天太阳热死牛。

《天》天热也有凉时候。

《里》里面好比是交九,

《有》有热总有凉风飕。

《九》九九归一好聚首,

《三》三九四九零上走,

《九》九九杨花开枝头。

《天》天气有冷也有暖,

《有》有时阳光暖悠悠。

《里》里屋暖和室外愁,

《一》一个艳阳日当头,

《伏》伏天家入了三九。



诗哥达人


谢谢悟空问答!农村老话说“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这句话什么意思?上善若水来说说我的观点。现在已经进入伏天,感谢老天给了我们这么热的天。这时候说道说道伏天真有意思!

农村俗语"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伏天就是再热也有几天凉快天,三九天再冷也有几天暖和天。《易经》中有句话:物极必反。意思是万事万物大自然都不是绝对的。



每年的三伏天一般是在阳历七月中旬到八月上旬,初伏十天,中伏有十天和二十天,未伏十天。阴历三伏天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未伏是立秋后的一个庚日开始。


夏至三伏九,扇子不离手。

二九一十八,脱衫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就是描述三伏天的。

三九天是在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开始的,也就是冬至。冬至也有入九歌:

一九二九伸不出手,

三九四九沿冰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八九河开燕来,

九九杏花开,十九杨落地。

三九天历数三个月九十天,她记录了从严寒到春暖花开,也预视着人们看到未来。

大家对“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有什么不同看法,请在评论区展开讨论,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上善若水!


XGC上善若水


农村老话说“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如何理解?

很多人看到“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都表示不能理解,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怎么两者还有联系了呢?

“三伏有一九”:现在已经进入三伏天,天气也变得越来越炎热,今年三伏天一共是40天,这四十天的时间大多数天气都很炎热。但是三伏天的强对流天气多发,强对流天气会造成降雨天气,突然降雨会使空气温度骤降,天气也会凉快起来。每年的三伏天都会有几天是阴雨天气,所以会有三伏有一九的说法。这里的一九不是指的温度像三九天一样冷,而是和三伏天的温度做一个对比,指天气会凉快很多的意思。



“三九有一伏”: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从一九到四九这三十六天中,属三九这九天最为寒冷,所以人们会用三九天来形容冬天的寒冷温度。但是在整个三九天中,并不是每天都属于寒冷中,也会有几天太阳很足,照在人的身上暖和和的,所以便有了三九有一伏的说法。当然,一伏也不是指温度像三伏天一样热,只是和三九天的严寒做一个对比。


其实我们仔细观察每年的三九和三伏天,就会发现每年在三九天有几天很暖和,在三伏天有几天很凉快的现象,古人也是根据许多年的生活经验总计了短短的十个字,却饱含了深刻的道理。


悠悠乡村路


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而今已经进入三伏天,武汉这边的天气也是几近40摄氏度的高温,每日武汉气象台都在发出预警信息。对于而今的人们来说,每日坐在空调房,对于天气的热度或许还感触不是太深,然而对于过去人们的感触可就深的多了。

比如说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这样的老话,可算是人们经验智慧的结晶。很多朋友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可能不太清楚,这里科学兴农就来做一下解释。

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们还是要搞明白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在说文解字的解读,伏也就是不懂的意思,比如说爬伏,伏的字面意思就是说人们应该不要活动,尽量坐着,言外之意就是天气太热了,真的不宜在外出活动了。像如今来说,国家也有颁布高温补贴以及工地在三伏天停工作业的指导意见。而“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也意指一年当中最为寒冷的时节。

通过上面的解读,“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也就不难理解了,简而言之就是:在一年当中最为热的三伏天,也会有“一九”,几天比较凉爽的天气;而一年当中最为寒冷的三九天,也会有几天较为暖和的天气。

对于气候的变化,也都是老一辈人通过经验对于实际多年气候的总结并不断修正而传承下来的,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结晶,比如说所谓的农历七夕节,所谓传闻的牛郎织女相会激动落泪的传闻,在老家那边几乎每年在七夕那天似乎都会变天甚至出现下雨,这样的变化不会说仅仅是一个传说故事。更多的是蕴含了更多古人对于天气变化的理想解读。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