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高新区打造招商“洼地” 助力精准扶贫

江华:高新区打造招商“洼地” 助力精准扶贫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2日讯(通讯员 黄志东 李光平)一台台生产设备高速运转,一群群工人在车间忙碌,一件件产品打包外运。今日,走进江华瑶族自治县高新区明意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的是一派繁忙赶订单的生产景象。

“截至今年5月,公司已实现营业收入3000万元,外贸进出口2000万元,税收120万元。”该公司董事长李洪梅说,“目前厂里有500多名工人,其中贫困户131人,生产线繁忙时临时工有800余人次。

江华明意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4月成立,是湖南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根据省经济工作会议产业项目建设“5个100”工作部署要求推进的100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之一,是江华县外贸出口支柱产业。项目总投资1.35亿元,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50亩,二期50亩。如今一期建设已完成,3000平方米标准车间4栋,2017年12月已投产,预计2019年全部完工,建成后,可就业1000余人。

明意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5G钢化玻璃膜、3D曲面玻璃膜、丝印全屏玻璃膜、智能电子产品、塑料制品、五金制品、LDE显示屏、光学玻璃、塑料颗粒、通用机械设备等产品,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中东、南美等38个国家和地区。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年产8600万片手机钢化玻璃膜、130万片平板电脑钢化玻璃膜、4900万条数据线、3100万个耳机、1400万个充电器及500万片曲面玻璃生产线,产品90%出口销往国外,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钢化膜产地之一。

走进贵德集团也是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在这里正常上班7小时,加班3至4小时,包吃住,工资有3000多元。”正在液晶显示模块组装车间工作的来自涛圩镇上游来富村20岁的罗勤姣满意地说道。她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4口人,家门口打工让她家走上了脱贫路。

“室外有温度有36度,我们的车间都装有中央空调,温度在22至24度,工作环境很舒适的。”贵德集团公司部门经理陈烨说道。

“家门口打工好啊,家里老人小孩子都照顾得到。”来自水口镇35岁的盘江林说。他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有3口人,以前在深圳打工多年,今年2月到这里上班,在家门口上班经常能看到父母亲人,心里也十分高兴。

“爸爸在家门口上班,经常能看到爸爸,我很开心。”盘江林12岁的孩子激动地说。家门口就业,让许多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贵德集团光电产业园由深圳市鑫丹斯实业有限公司等六家关联企业组团共同投资建设,主要生产LCD液晶显示屏、触摸(TP)等各类高科技电子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汽车、电力等诸多领域。“目前贵德集团有员工1500人,年产值8至10个亿。”贵德集团董事长喻贵说。贵德集团2017年签约,到投厂只用了150天,创造了“江华速度。”

江华县地处湘、粤、桂三省(区)接合部,是集“老、少、边、库、穷”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江华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民营活县、产业强县”战略,全县各部门提升服务水平,为产业园建设发展保驾护航,努力打造创新开发新高地、品质活力新江华。

“企业投资有多快、服务就有多快、办理审批就有多快。”市委常委、江华县委书记罗建华经常说。

在江华高新区审批代办窗口,正准备办理投产前的各类证照和审批手续的江华中科能源科技公司办公室主任吕女士说,她只需要在窗口填写一个委托书,就会有代办员全程包干,提供一对一服务。

在江华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有这样一套“四心”工作原则——情感上暖心,措施上用心,机制上顺心,政商关系上公心。正是秉持这样的服务留商准则,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在这交通相对不便、基础相对薄弱、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方安下了心、扎下了根。

近年来,江华以优化大环境、发展大产业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大力实施产业兴县战略,迅速打开了赶超崛起的新局面,该县主动对标上海自贸区改革经验,探索实施了“全程代办制”“限时办结制”“联席会议制”等便民便企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母亲式”服务。成功创建出“百亿园区”,形成了一大批新三板企业“集群式”落地、“抱团式”入驻、“联盟式”发展的“江华现象”,创造出150天时间实现项目引进投产的“江华速度”。江华服务企业的软实力,变为了经济发展的硬实力。江华已然成为展示湖南良好营商环境的一扇窗口。

截至目前,江华高新区共引进项目200多个,吸纳资金220多亿元,2017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32亿元,税收3.5亿元,进出口总额2.1亿美元。引进和培育规模企业73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联江华产业园)在全省139个省级以上园区综合评价中排名第11位。安排就业1万多人,贫困户约占30%,每人年收入3万元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