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太子成功轉正爲皇帝嗎?

韓聖劍


歷史上太子轉正的皇帝有很多呀,雖然太子的寶座有很多人在窺伺,但是,被立為太子的人,還是有別人沒有的優勢的。

就說漢朝的皇帝,劉邦是西漢開國皇帝,大漢的第一位國君,他的帝位就傳給了,早早被他立為太子的劉盈,也就是劉邦和呂后生的兒子漢惠帝。

雖說在劉盈當太子的這段時間內,也是不很太平的,畢竟遇到了戚夫人為他的兒子劉如意爭奪太子之位的事,但是,總體來說劉盈這個太子繼位還是比較順利的。

劉盈人生比較悲劇的地方,就是他遇到了一個不合格的母親,就是因為他母親的殘忍,導致了他過於受驚嚇,而沉迷於酒色之中,年紀輕輕二十四歲就死掉了。

劉盈死後,呂后執政。呂后不但執政,而且他還亂政。他在執政期間大肆的屠殺和打壓了劉邦的皇子皇孫。

就是因為呂后的這種作為,導致了皇族派和外戚派不可調和的矛盾。在呂后死掉之後,他們呂家也隨之被滅了族。

緊接著登場當皇帝的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漢文帝劉恆。

劉恆是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下,很意外的當上了皇帝,他的皇位也是傳給了自己的太子劉啟,劉啟也就是後來的漢景帝,就是漢文帝和漢景帝兩個皇帝,造就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的盛世,文景之治。

到了漢景帝這裡傳位的時候就出了意外,本來當時的太子是劉榮,但是,因為劉榮母親慄姬的愚蠢,他到處惹事生非,還得罪了當時的權貴,漢景帝的姐姐長公主劉嫖。

最終導致了漢景帝把長子劉榮的太子之位給廢除了,隨後他又把皇十子劉彘給立為了太子,劉彘就是大名鼎鼎的漢武帝。

說到漢武帝,這個帝王是很有爭議的,有的人說他就是第二個秦始皇,比較殘暴,愛殺戮。但是,也有很多人在讚揚他,說他為國爭光,打的匈奴四處逃竄。總之,這些已經成了過往。

至於漢武帝的傳位,也不是太子劉據繼承了他的皇位,他本來早早的就把長子劉據,衛子夫生的兒子給立為了太子,可是,到了晚年他任用了小人江充,江充和太子有過節。他就開始為了搬到太子而利用漢武帝了。

結果漢武帝和自己的兒子劉據兵戈相見在戰場上,最後太子劉據兵敗自殺,漢武帝不得不讓自己的小兒子劉弗陵來繼承自己的皇位。

總之,中國歷史上太子成功繼位的皇帝是比謀逆奪來的要多的多。


史學達人


這個太子轉正是不太多,太子這個職業風險太大,正所謂樹大招風。自古皇家無骨肉親情。以明清舉例。

縱觀清朝,康熙應該是唯一以皇太子身份繼位的。

順治十八年,順治帝接受湯若望的建議,以遺詔的形式冊立玄燁為皇太子。注意,順治帝生前都沒敢公佈皇太子人選。

康熙以後,只有康熙的次子,也就是嫡皇子胤仍是太子。以後都是立個皇儲,就是沒有太子名分的皇位繼承人。康熙算是唯一一位太子繼位的皇帝。

明朝,朱元璋立的太子朱標,早死,後來繼位的是太孫朱允炆(這個不算太子吧)。一直到靖難之後,明成祖朱棣立朱高熾為太子,朱高熾和兒子朱瞻基都是太子順利繼位的。兩人之後,太子基本能比較穩定的繼承皇位。這要歸功於明朝文臣的努力,太子繼承製基本完整的延續下去。

朱瞻基——明宣宗——太子朱祁鎮

朱祁鎮——明英宗——太子朱見深(土木堡之變,朱祁鎮被俘,兄弟朱祁鈺當了皇帝)

朱祁鈺——明代宗——太子朱見深(奪門之變以後,朱祁鈺再次成為皇帝,太子順利繼位)

朱見濟朱見深——明憲宗——太子朱祐極(悼恭太子)

朱祐樘朱祐樘——明孝宗——太子朱厚照

朱厚照——明武宗朱厚熜——明世宗——太子朱載基(哀衝太子,追封)朱載壑(莊敬太子)

朱載垕——明穆宗——太子朱翊釴(憲懷太子,追封)、

朱翊鈞朱翊鈞——明神宗——太子朱常洛(明光宗)


勇戰王聊歷史


我來數一數明朝的太子吧,題主看看

1.朱元璋太子-朱標

沒轉正,在他老爹之前就領了盒飯,朱元璋後立其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2.朱元璋之孫,朱標之子-朱允炆

轉正成功,在豬隊友(李景隆)和自己作死(囑咐平叛大將不要讓他背上殺害叔父的罪名,貼心的給朱棣定製了金鐘罩鐵布衫穿上),於轉正四年後下崗,下落不明。

3.朱允炆之子-朱文奎

建文元年(1399年),立為皇太子。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之後,與其父朱允炆一起失蹤。

4.朱棣之子-朱高熾

朱棣是強行轉正的,所以他當然不算,從他兒子開始算起,這哥們比較苦,跟自己弟弟斗的你死我活,血流遍地,轉正10個月就去地下和他的強悍老爹接了頭,不過他是個好皇帝,如果不是早逝,應該很有作為。

5.朱高熾之子-朱瞻基

這位就不用說了,也是祖父朱棣欽定的繼承人了,仁宣之治說的就是他和他爹統治下的盛世了,可惜可惜,不長壽,當了11年皇帝之後就領了便當,當皇帝真是個苦力活啊朋友們!

6.朱瞻基之子-朱祁鎮

她爹走的早,所以他繼位的時候才九歲,之後的土木堡之變大家看明妃傳應該知道,在北邊狩獵一去就是7年,回來後發動奪門之變,又坐上了龍椅,兩次登基的皇帝,一次以太子的身份,一次以太上皇的身份,明朝歷史上是獨一份的。

7.朱祁鈺之子-朱見濟

本來朱祁鎮去北邊狩獵(當俘虜),他兒子朱見深的太子位是穩穩的,畢竟這也是朱祁鈺登基的條件之一,不過既然坐上龍椅,出爾反爾也是正常的(朱棣常幹,也是傳統了,帝王嘛),朱祁鈺登基後還是立了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結果這位太子才5歲就夭折了,朱祁鈺就他一個獨苗,只能嗚呼哀哉了。

8.朱祁鎮之子-朱見深

這也是個歷經坎坷的同志了,畢竟他爹那麼坎坷,作為繼承人,他沒吹過北邊狩獵的寒風,但是絕對飽受紫禁城權利更迭帶來的風霜,他爹是皇帝,他是太子,他爹狩獵去了,他被迫拉下太子位,他爹回來了,他又是太子,這坎坷也是一把辛酸淚,第一次被立為太子時兩歲,第二次被立為太子時10歲,宮變帶來的童年陰影是妥妥的沒跑了。當了皇帝,後宮被萬貴妃把持,還差點被弄得不孕不育,總之,是個悲催的可憐人兒。

9.朱見深之子-朱佑樘

著名的明孝宗,年號弘治,說起來這也是個苦孩子出生的皇帝(老朱家做了什麼孽呢),他母親紀氏,兩廣人氏,蠻族土官的女兒,朱見深時期征討蠻族,紀氏與其他俘虜被壓入宮廷,偶然的機會被朱見深寵幸,生下朱佑樘,但是此時後宮又萬貴妃把持,皇后都得往後靠,後宮有孕的嬪妃都會獲得由萬娘娘親手熬製的“輕輕鬆鬆三分鐘,早孕煩惱去無蹤”獨門墮胎藥一副,搞不好,還有陰曹地府單程參觀券一張,神奇的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紀氏生下了孩子並在宮內撫養到六歲,直到某一天朱見深看著鏡中的自己,兩鬢髮白卻還沒有繼承人,不禁哀嘆,身旁的太監抓住機會,告訴他其實他有一個6歲的兒子了,朱見深大喜過望,隨後冊立朱佑樘為太子,其母紀氏封淑妃(很快就去世了),為防未來繼承人安全問題,太子由太后撫養,朱見深死後朱佑樘登基。

10.朱佑樘之子-朱厚照

朱佑樘一生只有皇后張氏,可以說她和朱佑樘是封建社會一生一世一雙人的現實寫照了,生子朱厚照,朱厚煒,可惜朱厚煒早夭,就只留了朱厚照這麼一個獨苗,自然多有溺愛,這夥計也很不辜負這溺愛的前所未有的愛折騰,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也是呈現兩極化,主要還是他愛玩,逃出皇宮去戰場打敗韃靼是他乾的,強納有夫之婦的孕婦為妃也是他乾的,只能說,不適合做皇帝,是個孩子啊。

朱厚照子嗣,所以他這支到他這就沒了,他後面的繼位者是他的堂弟,他爹的侄子,他爺爺朱見深第四子的兒子。

11.朱厚熜之子-朱載壡

由於嘉靖是以藩王世子繼位而非太子,所以不討論他,直接到他的兒子,嘉靖十八年,嘉靖冊立次子朱載壡為太子,可惜嘉靖二十八年,太子就去世了,此後嘉靖沒有再冊立過太子。

12.朱載垕之子-朱翊鉤

明穆宗朱載垕之子,隆慶二年被立為太子,四年後成功轉正,是為明朝萬曆皇帝,對,就是歷史上最懶的那個皇帝。

13.朱翊鉤之子-朱常洛

因為生母出身卑微,這是最不受親爹待見的太子了,萬年十年出生,萬曆二十九年被立為太子,為了給他爭太子之位,多少人送命,太子乃國之根本,歷史上的“爭國本”事件就是說他,不過最後還是轉正了,僅當了一個月皇帝就暴斃,他的死也是迷雲一團。

由於朱常洛在位時間短,根本還沒來得及立太子,所以他的兒子朱由校和朱由檢都是直接繼位的,沒有立太子,朱由檢立兒子朱慈烺為太子,後來李自成攻陷北京後,他的孩子都四散飄零,抓的抓,殺的殺,明朝氣數已盡。

最後,再回歸主題,就明朝歷史來說,太子轉正率還是比較高的,究其原因,都跟立太子時間早,其他皇子沒那麼多么蛾子高作有關,明朝歷史上奪嫡的問題也只有永樂年間比較激烈,然後就是土木堡之後的奪位之爭,而萬曆皇帝遲遲不立太子,爭國本問題延續下去幾十年,徒增內耗,帝國也就又到了盡頭。


美麗孕媽


這個問題我沒看明白,啥叫太子,就是明天的皇帝。轉正的不要太多,是什麼情況下能問出能不能轉正這種幼稚腦殘的問題呢?

在漢代,太子就是能轉正,無論你是不是剛滿月的嬰兒,還是腦子抽調的瞎搞的成年人,除了被坑掉的那兩個,都轉正了。漢代太子不能轉正的,最著名的當屬漢武帝的太子。漢武帝末年,因巫蠱案,皇后自殺,太子自殺。因此死亡的人數大約在三萬人。當然,因為漢武帝非常出名,就讓一些人的感覺裡,漢代的太子不能轉正。這只是個例而已。

真正太子不能轉正的時期有沒有呢,有的,而且是連續六個太子都死於非命。從北周開始,北周靜帝,隋文帝,隋煬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到武則天才突然正常了。

之後就是比較著名的兩個皇帝了,明成祖和清聖宗。也就是朱棣和愛新覺羅玄燁。或者叫做永樂皇帝和康熙皇帝。估摸著,這個題目應該是從康熙皇帝兩次廢太子引發的。而實際上,明朝的太子除了早死的朱元璋的長子以外基本都成功登基了。清代,除了康熙立過太子以外就沒立過太子。

所以,不是很明白這種所謂太子不嫩成功繼位的flag是哪冒出來的。


無所事事161773009


什麼是“太子”?

“太子”是商周時期天子及諸侯的法定繼承人,稱太子或世子。

兩漢,皇帝與諸侯王的繼承人皆稱“太子” ,但惟皇儲稱“皇太子”。

漢以後,諸侯王的繼承人改稱“世子”,“太子”成為了皇位繼承人的專屬稱呼。

封建社會的太子,其地位僅次於皇帝,擁有監國的權利,並擁有類似於朝廷的東宮官。

從以上的釋義可以看出來,題主以為太子就是皇帝的嫡長子。

太子與皇帝的嫡長子其實關係不大,可以是嫡長子,也可以不是。只要是被定為皇帝的繼承人,不管他是幾皇子,都是太子。

太子是封建王朝政權交接中重要的環節之一,其重要程度僅次於皇帝繼位。不經立太子而繼位皇帝,這在封建王朝裡就是法理不合,屬於不合法的繼承行為。

這就是大家為什麼會在古裝電視劇裡,經常看見“太子不可輕廢”這句臺詞的原因之一。

除非是發動政變,通過武力奪取政權,比如“玄武門之變”或者“靖難之役”等特殊情況,一般這個皇子被選定為皇帝繼承人,就一定會被立為太子。

這是毋庸置疑的,哪怕這個皇帝一生中立了幾個太子,只要他想要立另一個皇子作為太子,就必須把前面那個太子廢掉,而且是先廢后立,絕不會存在兩個太子同時出現的情況。

歷史上由太子成功轉正為皇帝的不要太多。

縱觀中國歷史,由太子繼位皇帝的王朝,比如漢朝、宋朝、明朝等基本上都是出現在漢人為帝的王朝

這是由於漢人王朝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在皇權交接上都是遵從禮法的約束。清朝也是一樣,主要還是滿族深受漢族文化影響,幾乎與漢人相同。

而不是由太子繼位或者通過武力奪權繼位的王朝一般都是與胡人有關聯,比方說唐朝,雖然李唐竭力說自己是老子的後人,但是從他們的政權移接過程就可以看出來,李唐皇室中胡人的習性還是很濃重的。

這個朝代裡最著名的幾個盛世帝王:李世民、李隆基,甚至武則天,都是通過政變獲得了政權。

但是期間也是有通過太子繼位的,比如李治、李享等人,就是從太子繼位的。

那為什麼我們總會覺得太子轉正很難呢?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看法,主要還是因為大家在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太子被殺這種情節,以及史書記載中對太子被廢立一事大書特書。

這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拍電視劇嘛,情節越衝突越激烈越吸引眼球,按部就班的太子繼位能有什麼抓人眼球的情節?而史書裡對廢立太子大書特書,其原因是由於廢立是一個國家非常重大的一件事,事關國家政權的穩定,以及今後歷史的走向,因此重點記載也就很正常了。


有書博物館


在明朝,所有的太子(除了兩個半路病死的),全部都當上了皇帝。

整個明朝的太子,我記憶中覺得最危險的就是朱棣時期的太子和萬曆時期的太子。

明成祖朱棣,一生嗜武,而當時的太子朱高熾(大兒子)體態肥胖、行動不便,專心於文學和典籍。所以,朱棣十分不喜歡這個太子,而比較喜歡當時經常隨他出徵的漢王朱高煦(二兒子)。雖然朱棣十分強勢,但是由於得到了文官們的大力支持,太子朱高熾還是成功地登基,成了明朝第四位皇帝。

還有萬曆年間的國本(太子之位)之爭。當時有兩派分別擁護皇長子朱常洛與福王朱常洵(鄭貴妃所生)爭奪太子之位。大臣們按照嫡長的原則,大多數支持皇長子朱常洛。但是萬曆皇帝寵幸鄭貴妃,所以特別喜歡朱常洵,想立他為太子。

1586年,鄭貴妃生下朱常洵,國本之爭開始。直到1601年,才確定皇長子朱常洛的太子之位,歷時十五年。但是,即使確立了太子,萬曆皇帝仍然不死心,還是想讓朱常洵(當時被封為福王)當太子,所以特許他不用就番,可以一直留在京城。直到梃擊案發生(1615年),輿論對鄭貴妃不利後,福王才離京就藩,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穩固。最後,靠著一大群官員的死保,朱常洛成功登基,成為了明朝的第十四位皇帝。

從這一點來說,明朝的官員,尤其是文官,戰鬥力真是炸天了,沒有讓一個皇帝成功地換掉太子。


中世記


中國曆代皇帝以皇太子身份繼位

對於這個問題,主要還是從大一統王朝和著名王朝來看,還有一些不是十分明確,但基本可以確定。以下意見均屬個人看法,歡迎批評指正。


西漢

漢惠帝 劉盈

漢景帝 劉啟

漢武帝 劉徹



漢昭帝 劉弗陵

漢宣帝 劉詢 他之所以能夠繼位,是來源於他祖父戾太子劉據,所以,是皇曾孫繼位

漢元帝 劉奭shi

漢成帝 劉驁


2.東漢

漢明帝 劉莊

漢章帝 劉炟

漢和帝 劉肇

漢少帝 劉辯


3.三國

曹魏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齊王 曹芳

蜀漢

蜀後主 劉禪

東吳

會稽王 孫亮



唐高宗 李治

唐中宗 李顯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肅宗 李亨

唐代宗 李豫

唐德宗 李適

唐順宗 李誦

唐憲宗 李純

唐穆宗 李恆

唐敬宗 李湛

唐懿宗 李璀

唐僖宗 李寰


北宋

宋真宗 趙恆

宋仁宗 趙禎

宋神宗 趙頊

宋哲宗 趙煦

宋欽宗 趙桓


南宋

宋光宗 趙惇



明惠帝 朱允文

明仁宗 朱高熾

明宣宗 朱瞻基



明英宗 朱祁鎮

明憲宗 朱見深

明孝宗 朱祐樘

明武宗 朱厚照

明神宗 朱翊鈞

明光宗 朱常洛



清聖祖 玄燁



清穆宗 載淳


一一小和尚


高危職業!比副教授轉正教授難太TM多了!提到轉正,很多曾經的太子都哭了!最出名的就現今英國太子查爾斯,1958年,年僅十一歲就被封為威爾士親王(英國王位繼承人在儲位期間的專用封號),今年已六十歲高齡,還、仍然、一直、無盡……地擔任太子一職!當然,查爾斯早就不哭了,因為他的眼淚……都TM流光了,再也不出水了!“Long long ago,There live a poor little boy,His name is chars.……Now,There live a poor old man,His name is chars……”


明月山脈


雖然太子這個職位風險非常大,但是成功即位的太子還是不少的。首先,漢高祖劉邦的太子,呂后的兒子漢惠帝劉盈。劉邦一度寵愛戚夫人,想立她兒子如意,但最終還是放棄了。


漢文帝傳位給漢景帝也算是太子成功轉正。漢景帝起初立長子為太子,但是後來廢除了這個太子立幼子劉徹為太子,劉徹即位為漢武帝,這個勉強也算太子轉正吧。



再下來尤其是太平盛世年代,太子轉正機率是非常高的,真正容易出現問題是亂世年代,不可預料的因素太多,導致接班經常出現一些異常情況。


平安讀史


大部分還是由太子順利登基為皇帝的。太子為儲君,即未來的皇帝,除非發生宮廷政變或者皇帝在任時間短,倉促來不及立太子。

至於題主要問的可能是太子是否會經常變化,涉及到太子的廢立及廢立標準。古代,立太子的標準一般是立嫡長子,但並非絕對。漢武帝並非漢景帝嫡長子,因受漢景帝喜愛,因此被立為太子,之後,順利接班。

立了太子之後,即為立了國本,除非太子犯了很嚴重的錯誤,否則不會輕易被廢。所以冊立太子是一件關乎國本之事,除了皇帝的喜愛,還要綜合考慮是否符合禮儀和祖宗規矩。所以,萬曆皇帝與大臣們關於冊立太子的事情展開了十多年拉鋸戰,最終萬曆皇帝還是屈服,立了自己不喜歡的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但是,被立為太子以後,太子並非就能夠高枕無憂了,在未成為皇帝之前,太子其實是很難做的,能否熬到正常接班,取決於兩個因素。第一,是否能夠抵禦其他皇子的競爭。皇帝只能有一位,作為未來儲君的太子,也只能有一位,因此,奪嫡也是圍繞皇位爭奪中最激烈的鬥爭。太子明確的情況下,太子需要做的事,一是不犯錯誤,特別是原則性重大錯誤。另外,就是持續保持對其他皇子的優勢,持續取得皇帝的信任,防止被離間,中傷。

第二,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尤其是能幹的太子容易忽視的一點。做好太子的本分,尤其是需要敬畏皇帝的權威,不可操之過急,如果讓皇帝心生疑心,認為太子在培植自己的勢力,已經繞過皇帝本身,那太子之位很可能不保,而且很可能有悲慘的結局。

琅琊榜裡的祁王就是忽視第二點,引起皇帝猜忌,最後被賜死的。

如果能夠小心謹慎,同時持續取得皇帝信任,順利接班相對奪嫡還是相對容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