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現實技術撬動新興市場 用「科技之眼」看別樣「風景」

虛擬現實技術撬動新興市場 用“科技之眼”看別樣“風景”

---搜維爾整理

河北省廊坊市的學生利用VR技術體驗“太空穿越”。記者 史自強攝

不久前,北京市民王瑜第一次感受到了虛擬現實技術(VR)的力量。她坐在蛋殼一樣的機器中,戴上頭顯設備,在1平方米的範圍內就體驗了以往只能在大型遊樂場才能玩到的“雲霄飛車”。體驗結束後,她顫顫巍巍地站起來連聲說道:“太真實了!就像真的在坐‘雲霄飛車’一樣。”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虛擬現實已不再是一個陌生的詞語,不少人也像王瑜一樣,通過不同的方式體驗了虛擬現實並被其帶來的真實感所震撼。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虛擬現實在很多行業得到運用,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人們的生活和行業的格局。

帶來三維新體驗

在太空中翱翔是不少小朋友的願望,但目前卻沒有小朋友能夠實現它。虛擬現實技術可以讓小朋友過把太空癮。最近,北京王府井的某個遊樂場就引進了“中國神舟返回艙虛擬現實體驗科普設備”。該設備的真實感完全可以媲美專業的飛船模擬器。據瞭解,小朋友坐進“船艙”後,能夠以楊利偉的視角體驗“飛船”起飛時的震動感,還可以欣賞到“艙外”璀璨的“星空”。登陸“月球”後,小朋友們還可以駕駛“月球車”漫遊“月球”。

虛擬現實技術又被稱為“科技之眼”,因為其主要是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調動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通過情景模擬,讓使用者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

在最初階段,虛擬現實技術大都應用在娛樂領域。電影院的觀眾利用該技術可以完全沉浸於電影故事中;體育愛好者可以在家裡與朋友們“比”一場足球賽;小朋友們也能足不出戶地看馬戲團表演…… 但目前,虛擬現實技術已不再限於娛樂領域,醫療、工業、教育、廣告、文化等領域也開始出現虛擬現實的“身影”。法國巴黎的一家醫院就通過虛擬現實設備對傷患進行止痛和安撫;中國製造的虛擬現實眼鏡也已成功應用在航天員的心理舒緩上;在貴州惠水五所小學,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在課堂教學中。

虛擬現實技術撬動新興市場 用“科技之眼”看別樣“風景”

行業融合正當時

網絡時代,線上購物已成為人們主要的消費方式之一。但因為照片二維展示的侷限性,顧客不能全方位地考察商品。與實體店購物相比,線上購物的體驗並不完美。但虛擬現實購物可以彌補線上購物的不足。顧客只需戴上一副虛擬現實眼鏡,就可以在家虛擬試衣、配色,猶如逛實體店一樣。

“在工業領域,虛擬現實眼鏡可以參與遠程指導、可視化裝配、操作培訓、數據採集、透明管理等多個生產環節。在新聞直播領域,國內眾多知名媒體已經成功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於新聞報道中。”在2018世界VR產業大會新聞發佈會上,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吳勝武在談及虛擬現實對各行各業的影響時作了上述闡述。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虛擬現實技術正逐漸走進百姓生活,它的高度仿真模擬能力給人們帶來全新的體驗。它與醫療、教育、文化等行業的“親密互動”,也會對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最重要的是,它還會給現存的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帶來改變。未來,人們生活將會因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而變得更加美好。

“造夢空間”市場廣

近年來,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股虛擬現實風潮。與此同時,中國的虛擬現實技術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在核心關鍵技術、產品研發等方面取得了突破,部分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技術在改變生活的同時也創造了廣闊的市場。據工信部副部長羅文透露,2017年我國虛擬現實產業市場規模達到160億元,同比增長164%。此外,在關鍵核心技術和重點應用領域,中國的虛擬現實技術已經在工業、軍事、醫療、航天、教育、娛樂等領域形成較為成熟的應用。未來,虛擬現實技術將撬動上萬億元的新興市場。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7-2022年虛擬現實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在中國虛擬現實行業收入構成方面,隨著中國消費者的內容消費習慣逐漸養成,虛擬現實軟件收入將逐漸提升,預計2018年中國虛擬現實行業總收入中,軟件收入將佔到30%,硬件收入佔比為70%。

有觀點認為,虛擬現實技術可以為人類“造夢”,它能使一些原本遙不可及的事情變得“觸手可及”。也正因如此,它的市場也許是下一個藍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