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被禁的印度神藥,格列寧2013年重新開始生產了

《我不是藥神》的票房已經接近30億的票房,從點映開始《我不是藥神》就創造了多項紀錄,更是突破了電影提前上映的紀錄,同時也讓不少的電影退檔了,這就足以看得出影片的殺傷力了。

如果說上一次創造票房紀錄的《戰狼2》是個人愛國的英雄主義情懷的話,那《紅海行動》就屬於集體主義,這次的《我不是藥神》則是小人物的為求生而遊走在法律邊緣的感人故事。

《我不是藥神》影片中,徐崢飾演的勇哥是一個有真實人物可循的形象,文牧野導演為了能夠拍好這部影片,走訪了大量的白血病患者,在拍攝期間更是請白血病人來當現場的監督員,每一個演員的一舉一動都像是在還原一個真真切切的病人。

當然,《我不是藥神》中讓大家感觸最深的就是所謂的“印度假藥”,500到4萬這中間足足差了有80倍之多,更何況印度的藥廠也不會不賺錢,也就是說這個可以與正版藥藥效一樣的格列寧,它的成本價也就是一百多塊錢吧。

徐崢飾演的勇哥從為了賺錢,到最後幫助那些沒有便宜藥吃的白血病人,鋌而走險的跑到印度去找藥。在《我不是藥神》裡,我們看到了人性:當白血病患者被警察抓起來的時候,他們全都保持沉默;當警察在人贓並獲的時候,將想要活命的患者全都放了;當假藥販子被抓後,死活不肯供出程勇的下落和消息;當黃毛一個人開著車,為引開警察而出車禍;當程勇花2000進的藥,只賣500塊錢……

人性的光輝是《我不是藥神》最大的看點,到最後法大於情的結果,也順應了法治的社會,最後程勇被減刑,進口的抗癌藥成功納入醫保,又有人性的光輝。

在影片的最後,印度的便宜抗癌藥廠被關閉,全世界的窮人都沒了便宜的,吃得起的救命藥了。

但是,大家有可能沒有看到的細節,就是在2012年的時候,全球120名醫生在雜誌社《血液》上聯名抗議格列寧定價過高的問題。2013年印度法院駁回了瑞士公司的專利訴訟,格列寧在印度的生產成為了合法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