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經縣依法創新基層管理方式 發揮法治最大效果

四川新聞網雅安7月20日訊(許玉芳 張超 文/圖)白牆、灰瓦、鱗次櫛比的小洋樓……在陽光下,雅安市滎經縣新添鎮廟崗村顯得分外耀眼。7月18日下午,臨近晚飯時間,村民李光友在自家門前忙活著,“現在村裡環境更好,交通也很方便,還有更多親民的舉措。”如今,李光友11歲的女兒孫雨在放學後有了新的去處,在村裡“四點半課堂”上,孫雨可以在老師的輔導下完成當日作業,並與小夥伴們一同遊戲,給家長騰出更多時間。

荥经县依法创新基层管理方式 发挥法治最大效果

與此同時,廟崗村支部書記詹良兵正在新村聚居點檢查路燈使用狀況,“前幾天這裡連續降雨,要時刻關注村中的基礎設施是否出現損壞。”目前,詹良兵還多了一個新的身份—新村自管委主任,而“四點半課堂”的開設,正是自管委為解決家長在工作時的後顧之憂。

荥经县依法创新基层管理方式 发挥法治最大效果

自管委在新村聚居點的管理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同時,它也離不開法律的支撐。2017年,《雅安市新村聚居點管理條例》正式頒佈,成為雅安市第一部實體性地方性法規,填補了新村聚居點管理的法律空白。

《條例》共分為九章,對房屋及配套設施設備、環境衛生、容貌秩序、園林綠化等內容進行規範,同時明確由聚居點群眾選舉產生的自主管理委員會對新村聚居點進行管理。

“農村要發展,就必須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群眾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地位。”作為一個具有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發展功能的村民自治機構,“自管委”在農村自治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新添鎮黨委書記吳濤坦言,“自管委的誕生,不僅拓寬了群眾知情、參與、監督的渠道,強化了村民們的集體觀念,激發了大家投身新農村建設的熱情,而且進一步加強了基層民主、創新了社會管理,促進了新農村發展建設。”

“在管理模式當中,有一種是網格化管理。我們會公開聘請一些網格員進行參與管理,除了負責平時村內環境衛生的管理,還會進行意見建議收集,矛盾糾紛調解處理。”詹良兵介紹,村民會對管委會成員進行民主監督,大家有什麼意見都可以隨時反映,各種行為也有章可循。這樣一來,大大提高了村民參與新村管理的民主性,大家爭相為家鄉發展出力,思想和觀念上也有很大轉變。“很簡單的一個事例,2016年,我們花了2個多月才勉強收齊新村管理費,2018年,16天費用就全部到位。”

如何通過法治之力更好守護生態文明,促進大眾環保意識的提升、最大程度發揮法治在群眾中的效果?新村以外,針對環境資源司法保護,滎經縣也交了一份自己的答卷。

距離廟崗村約3公里的蘭家山公園,青山綿延,風景優美。鬱鬱蔥蔥的公園中,一片桂花樹和一塊警示教育牌格外顯眼,據瞭解,這些桂花樹均是由緩刑人員程某栽種的。

2017年4月,滎經縣人民法院以濫伐、盜伐林木罪判處被告人程某有期徒刑二年,宣告緩刑三年,並啟動復植補種生態修復司法機制,判令被告人補種樹木恢復生態。因犯盜伐、濫伐林木罪,陳某某不僅獲刑,而且被法院責令補栽樹苗。該案也被省法院列為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之一。

2017年5月下旬,滎經縣人民法院聯合檢察、林業、司法等部門,會同滎經縣大田壩鄉政府,在滎經縣蘭家山補栽補種警示教育基地,依法驗收滎經縣法院判處被告人程某補栽補種的樹木。在現場,驗收組核實了程某補栽補種樹木的數量和生長情況,並再一次通過這一案例向程某及周邊群眾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

“蘭家山公園是市民們日常休閒、散步的好去處,我們在此設立警示教育基地,會達到更好的宣傳教育效果。”滎經縣人民法院環資庭庭長蒲彥樺介紹,通過刑事司法與林業行政執法有機銜接,明確將恢復性司法理念引入涉林刑事犯罪案件辦理中,強化運用,全面構建起審前調研、審中裁量、判後回訪的多層次生態修復補償機制,使補種補栽行為常態化、規範化。

以補種補栽樹木區域為依託,打造補植復綠警示教育基地。滎經縣創新推進恢復性司法長效機制建設,更好地推進恢復性司法與林業行政執法有機銜接,促進綠色生態發展。2017年,最高院授予雅安環境資源司法實踐基地,更多關於環境保護的創新形式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國推廣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