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亿估值碾压京东!美团凭什么?

谈起美团,总离不开它所构建的“生活服务帝国”、烧钱、商业逻辑、盈利、估值等话题,而这其中又必离不开对物流的讨论。

4000亿估值碾压京东!美团凭什么?

多次传出上市传言的美团点评,终于要上市了。

在周一(6月25日)股市开盘前,中国排名前三的独角兽企业美团在港交所网站公布IPO招股书,估值要价为600亿美元(约4000亿人民币),超越京东最新市值582.6亿美元!

但这个估值也引起大家的质疑,很多人觉得600亿美元的估值太高。

公开资料显示,美团2017财年总营收为人民币340亿元(约合52亿美元),净亏损为人民币190亿元(约合29亿美元),调整后的净亏损为人民币28亿元。

物流CTO梳理发现,美团点评2015年到2017年的收入分别为40亿元、130亿元、339亿元,同比增长223.2%、161.2%。其中,餐饮外卖和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贡献大部分收入,分别为210亿元、108.5亿元,占总收入的 62.0% 及 32.0%。

成立8年,美团漫长的发展历程随着IPO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当下,外界更关心的是,“烧钱”烧出来的 “本地生活服务帝国”美团,要用一个怎样的商业逻辑去支撑其600亿美元的IPO预期?美团在竞争中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以及物流在这其中的地位?

4000亿估值碾压京东!美团凭什么?

“烧”出来的本地生活帝国

2010年,美团正式上线以来,8年时间美团正围绕“生活服务”打造了一个“本地生活帝国”。

底层,是在线外卖、到店餐饮(团购)高频业务,吸引用户形成流量;上面,是酒店旅行、到店综合等低频业务进行流量变现;中间,通过出行(一是合并大众点评,二是收购摩拜)将餐饮、酒旅、娱乐等业务串联起来,成为一个全服务平台。

不过,这其中离不开资本的运作。

一路走来,美团的投融资能力十分精彩,其中不乏红杉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以及阿里、腾讯、google等企业。据数据统计,以美团、大众点评和摩拜单车作为主体,融资总金额在142亿美金(891亿元人民币)。

但是在商业逻辑上,大家对这家公司的评价不一。

有投资人士将美团与亚马逊、京东归于一类,认为其拥有强大的现金流,盈利在于产业链服务。在他看来,这种模式比单一的广告收益构建的周期更长,但也更稳固,竞争门槛更高,且拥有随时获取巨大盈利的机会。

不过更多人从业务入手,对美团的盈利进行了详细分析:作为流量入口的大众点评,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但不会提供太多GMV和收入; 团购业务也属于盈利资产;摩拜可以被看作是流量入口,业务上的协同效果存疑。

值得注意的是,在他们看来具有行业规模和强交易属性的外卖餐饮,盈利主要看行业的格局。

物流能力是关键!

尽管盈利未知,但是这家公司极其强烈的企图心,使得在本地生活的各类服务上,美团的地位和作用已经难以取代。

行业预测,未来以交易为基础的外卖业务将会是公司的现金牛支撑,物流能力的实施至关重要。

而在物流领域(这里主要指分钟级配送的即时物流),作为“本地生活服务帝国”的美团,其外卖板块作为重点支撑业务,具有一定优势。

首先,市场份额。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显示,美团外卖国内市场份额已达62%,长期稳居行业第一。

其次,订单量。最新数据显示,美团外卖平台日完成订单量超过2100万单,这树立了全球外卖行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最后,渗透率与客户满意度。据DCCI近期发布的《2017中国网民网络外卖服务调查报告》显示,在主要的第三方外卖订餐平台中,美团外卖以79.9%的用户渗透率位列行业第一。另外,美团外卖也是最受用户喜爱的外卖平台。

尽管美团外卖在市场份额、订单量以及渗透率和客户满意度上占有优势,但是要面对与阿里(新零售、饿了么)的竞争,形式可以说是非常严峻了。而双方的竞争,预计短期内也将不会放松。

在物流CTO看来,在这种竞争关系中,美团能否取得垄断,物流是关键,更进一步讲则是对于技术和运力的把握。

技术对于物流的重要性已经不用过多强调。

亿欧创始人黄渊普曾在接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外卖背后是物流建设的比拼,甚至某种程度上,最终比拼的不是订单量,而是技术驱动下的平台基础运力。

“运力”层面,短期看运力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长期来看将会变得越来越珍贵的要素。

有研报指出,一方面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减。外卖行业对全职青年劳动力的吸纳人数以百万计,对于人力的需求更是一年比一年紧张。

按照PopulationPyramid给出的估测,2017年国内20-45岁的男性人口比例在19.9%,对应的人口数量是2.76亿人,但等到2022年,这个比例将会降到18.3%,再过5年则只剩下17.7%,绝对人口剩下2.51亿人。

另一方面,即时物流规模效应有限。由于其即时性和随机性,单个外卖骑手日均派送量远低于快递员。另外,外卖平台通过众包平台雇佣大量兼职骑手,而这部分人员的稳定性比较差,因此短期平台的考验在于维持运力的稳定,而长期随着有效劳动力供给的下降和行业的自然增长,平台与骑手的关系将会越来越成为外卖平台竞争中的关键因素。

研报分析称,中长期来看,外卖行业垄断的可能与否则取决于双方对稀缺资源——运力的把握,以及通过“万能平台”和社交属性黏住客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