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人」,大智慧,埋藏在細節里的人生況味

“小女人”,大智慧,埋藏在細節裡的人生況味

如果說城市是提供養分的土壤,那麼為城市書寫的作者,就是這土壤裡盛開的花。就像老舍與北京、張愛玲與上海、亦舒與香港、海明威與巴黎、帕慕克與伊斯坦布爾,城市與書寫者相得益彰,互相定義。說到廣州的寫作者,我首先想起的,還是以“小女人散文”聞名的黃愛東西。她生活在這裡,城市氣質與個人生活相互浸染,相互塑造,相互成就。

城市是有生命的。香港百年來華洋共處的多元,上海十里洋場的風韻,北京皇城文化的雍容,成都巷子文化的恬淡,一個個城市個性鮮明、風味獨特。那麼廣州呢?比起臨近的深圳,她似乎沒有那麼狂飆突進;比起隔岸相對的香港,她似乎又沒有那麼匆忙。徐暉在《這裡是廣州》裡說,“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一半留存於其歷史遺蹟,一半展現在當地人的普通生活之中。”如果說歷史塑造了廣州的商業契約精神和開放包容的態度,那麼廣州人的普通生活則潛移默化中為廣州增加了幾分勤勉踏實和不動聲色的悠然。

《夏夜花事》這個名字也真的是適合廣州。夏夜之熱、之喧譁、之活躍,花事之美、之靜謐、之自我,又衝突又契合。廣州向來被稱為花城,單是夏夜盛開的花就有“舒展可愛的雞蛋花”“豐腴靡麗的梔子花”“冷冽濃烈的姜花”“沁人心脾的白蘭花”……凡此種種,以花香花色給心靈降溫,是黃愛東西的獨特體驗,也是廣州氣質的獨特表現。

綜觀全書,寫的最動人的,還是“吃”。吃什麼,怎麼吃,什麼時候吃,跟誰一起吃,都有人生故事在裡面。“食物”大概是最好的串聯人情的道具。日本電影《澄沙之味》,講述了一個銅鑼燒店長和一個曾患麻風病但是非常會煮紅豆沙的老人的故事;以紅豆沙為引子,牽扯出各自的故事,找尋到被需要的實感。巧的是,黃愛東西《夏夜花事》中也收了一篇《紅綠豆沙》。雖是常見的消暑甜品,但放在廣州生活氣質下,關於陳皮、臭草的少年回憶,關於“綠豆沙清熱,紅豆沙祛溼”的街頭巷語,那種幼年時代搭建的“口味座標”,是城市對人產生的印記。

此次新版的《夏夜花事》,分了四個部分:“生活基本款”、“情何物”、“夏夜花事”、“一個人的城”。“生活基本款”以日常入手,從生活的細節中發現人生。“情何物”以旁觀者的姿態,看別人的情事糾葛,講自己的一聲嘆息。“夏夜花事”更像是黃愛東西的私語,茶几上的幾顆荔枝,天上的幾團雲朵,是當下,也是少女時代的記憶。“一個人的城”更多的從廣州地緣文化和歷史風情入手,講述黃愛東西眼中的廣州。雖然是四個部分層次分明,但不難發現,“吃”的記憶與感受貫穿始終。比如第一部分的《菜市場》《盒飯》,第二部分的《糖炒栗子》,第三部分形容曖昧的“鳳凰奶糊”,第四部分的《大排檔》《茶餐廳》,雖然都是寫吃,但不同的故事下面,食物的情緒與個人的情感,又各有不同。

受當下媒體環境和大眾閱讀習慣的衝擊,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似乎成為不可逆的趨勢。快餐式、抖機靈式的段子寫作,似乎吸引了流量和眼球。但真正的生活細節與人生況味,還是需要慢下來,去用心觀察、好好感受。黃愛東西以“小女人”的筆觸,從生活的細節中挖掘出人生的大智慧,呈現在你我面前;是夏夜的花事,也是你我各自的心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