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市幹部羣衆——感恩奮進 推動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對畢節試驗區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如和暢惠風,輕輕吹拂著烏蒙山區,溫暖著幹部群眾。廣大幹部群眾歡欣鼓舞,對加快畢節試驗區脫貧攻堅、生態建設、鄉村振興信心滿滿,動力更足。

凝心聚力決勝脫貧攻堅

“現在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到3年時間,要盡銳出戰、務求精準,確保畢節試驗區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為畢節試驗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吹響了衝鋒號。

“倍感振奮,倍感壓力。”畢節市扶貧辦主任顏嶺說,“不到3年時間,試驗區還有72.46萬貧困人口,時間緊、任務重。我們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轉化成動力,緊盯深度貧困地區,解決脫貧攻堅短板,集全市人力、財力和智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輸不起的硬仗。”

打贏這場硬仗,需要各行各業參與進來,獻智獻策,合力攻堅。

“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後,我們激動萬分,帶領群眾奔小康的幹勁更足,信心也更足。”七星關區觀音橋街道塘房村農民企業家熊廷順,上世紀80年代便帶頭建砂廠、磚廠、水泥廠,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多次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鼓勵和肯定。年逾古稀的他至今仍然不忘初心,以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為己任。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唯有‘幹’字。”金沙縣柳塘鎮金新村支書申萬友說。這些年,金新村在申萬友的帶領下,種下了上萬畝經果林,搞起了鄉村旅遊,輻射帶動300餘戶1000多人增收致富,其中貧困戶94戶300餘人。

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重要指示精神,為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幹部群眾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織金縣官寨鄉小妥倮苗寨苗族蠟染刺繡有限公司負責人蔡群激動地說:“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就是我們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動力。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指示精神,利用黨委、政府搭建的平臺,積極為貧困群眾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帶領更多人通過蠟染刺繡創業脫貧致富奔小康。”

威寧自治縣果蔬站站長、農技專家董恩省長年奔波在田間地頭,足跡踏遍威寧的村村寨寨,2017年至今開展培訓400場次,培訓建檔立卡貧困戶4.8萬人,許多貧困戶掌握了果蔬種植技術,找到了脫貧致富路子。他說:“看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後,幹勁更足了。作為一名農技人員,最大的願望就是通過自己的研究和推廣,讓土地生金,讓群眾致富。”

“只有教育才能拔掉窮根。”黔西縣化那小學校長王朝會於38年前創辦了化那小學,一直堅守至今。他說:“畢節試驗區要在2020年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教育是關鍵。再過兩年我就退休了,但我還會繼續堅守,繼續上課,我要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擺脫貧困。”

千方百計建設生態文明

“著力推動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創新,努力把畢節試驗區建設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畢節試驗區提出的殷切希望。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走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30年來,畢節試驗區一直在踐行這一生態文明發展理念。

“30年風雨兼程,畢節試驗區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不俗成績,森林面積從成立之初的601.8萬畝增加到如今的2127萬畝,森林覆蓋率從14.9%增長到52.8%。”畢節市林業局副局長高守榮表示,將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理念,突出資源保護、生態修復和產業發展同步推進,打造更高質量的“金山銀山”,助推試驗區脫貧攻堅。

在平均海拔2300多米的赫章縣海雀村,微風起處,綠浪翻滾,松濤陣陣。村支書文正友深有感觸地說:“30多年前,我的父親文朝榮帶領群眾餓著肚子上山種樹,保護了家園,填飽了肚子。現在父親走了,我接過了他肩上的擔子,一定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繼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種植經果林,發展生態旅遊,帶領群眾奔小康。”

把荒山窮山變成綠水青山,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28年前,納雍縣農技專家、民革黨員徐富軍便在總溪河畔開始了探索,併成功培育出了瑪瑙紅櫻桃品種。

如今的總溪河畔,漫山遍野都是櫻桃樹,面積達3萬餘畝,全縣種植面積超過30萬畝。櫻桃樹綠了荒山,美了家園,鼓了群眾的錢袋。“我們將繼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堅持農旅結合,積極探索康養產業路子,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幸福美麗鄉村,實現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共贏。”徐富軍信心滿滿地說。

盛夏的百里杜鵑風景區綠蔭遍地,彝山花谷花開正豔,避暑康養的人群接踵而至,鄉村旅館和農家樂火了起來,給群眾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百里杜鵑管理區管委會副主任羅冠宇告訴記者:“依託良好的生態,我們逐漸擺脫了杜鵑花期短、旅遊淡季長的尷尬。下一步我們將充分利用百里杜鵑生態、人文資源,積極打造國家旅遊度假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等旅遊品牌,力爭率先建成國家鄉村振興示範基地、國家旅遊扶貧示範區,帶動百里杜鵑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多措並舉推動鄉村振興

“畢節要著眼長遠、提前謀劃,做好同2020年後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著力推動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創新,努力把畢節試驗區建設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畢節新的歷史使命。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畢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高揚宗說,過去,畢節市為了變“人口包袱”為“人口紅利”,組織大量勞務輸出,如今大力實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我們要把在外事業有成的人士請回來,同時在加強勞務協作、大力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加強體制機制創新,為全市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習近平總書記對畢節提出了鄉村振興的殷切希望,在外闖蕩事業有成的畢節人應該義不容辭擔起責任。”大方縣貓場鎮箐口村村委會主任張凌說。作為村裡的第一個大學生,張凌大學畢業後在貴陽創辦了自己的公司,正當公司發展蒸蒸日上時,他接到鎮領導的邀請,希望他回來帶領鄉親們發展。看著還過著苦日子的鄉親們,他決定回家帶領鄉親們一起發展。一年多時間,箐口村面貌煥然一新:修通了路,新修了學校和醫院,種起了獼猴桃、布朗李等經果林。箐口村的振興指日可待。

“職業教育是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的有效途徑。”畢節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龍澤玉說,“我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充分發揮學院涉農專業基礎較好、師資較強的優勢,把農牧專業群作為重點專業群打造,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複合型專業技術人才,為畢節試驗區實施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李凱 謝朝政 黃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