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汪国真?

寂寞的小太阳


一个写诗的人。

一个诗集卖得很好的人。

一个好人。

一个到了也没明白自己名气那么大、诗集卖得那么好却得不到诗歌界,也没有得到高质量诗歌读者认可的人。

一共留下两句最著名的诗: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山更高的人。

即便是这两句,严格讲,也不能算是好诗句。

汪国真成名于1990年代初期,一时声名大躁。

火了没多久,他自己就出来说,他要去争取拿诺贝尔文学奖,一下引起了轩然大波。

他不是开玩笑,也不是幽默地激励自己,而是他真的不明白,好的诗歌是什么样的?诺贝尔文学奖的标准是什么药样子的。

记得当时就争议很大。上海一帮学者和博士,好好地讽刺了他一阵子。

后来,为了证明自己,汪国真又去参加主持人大赛,去写书法,画画,一直到最后。

他去时候,有记者采访一个著名诗人,那位诗人说,即使这样,我也不能说他是一个真正的诗人。

也有人不理解,诗歌界就不能不这么苛刻,对他做出客观的评价吗?

实际上,有这种疑虑的人也许不明白,不是苛刻,也不是成见,是诗歌艺术观念的标准的问题,你让一个书法家非得说广场上拿着扫把在地上写字的人是书法家,他情何以堪?

这样说,对汪国真也许有点不大公平,但从诗歌艺术上来说,也相差无几。

又一个出来了,那么,汪国真为什么这么火?

像他人一样,相对单纯,他出现时正好是诗歌真空时候,加上明白简单易懂,就像琼瑶小说一样。

单纯从文学造诣上来看,他还不如琼瑶。

斯人已去,让人唏嘘,无论何时何地,要做一个明白人,有时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做一个明白的写诗人。


手机摄影艺术


简单看了一下四十多个回答,我很震惊!大多数都在赞颂或者很客观地评价汪老师和他的诗歌。也有不少人把汪老师和他的诗贬得一文不值。我不明白,为何总是“文人相轻”?而不是“惺惺相惜”?难道你们比汪国真更会写诗?为何我没读过你们的大作?

上初中那会,最爱席慕客、汪国真、罗兰的作品!可以说,他们是一代人的记忆,美好的青春的记忆!(那时,书签上,名信片上甚至钢笔字帖都有他们的诗歌。)优美,细腻,不像顾城海子的诗歌,评价很高,但很难体会😓😓😓😓!

多少年过去了?我没再读过汪国真的诗,但它依然在我心中。此刻我又找出了当年最爱的那本书!我不会再读,我熟悉这本书的每一篇!(诗是一种心境,心境不同,体会自然不同)好不好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喜欢!!!

诽谤

汪国真

诽谤是一把刀子

总想把无辜逼上绝路

躺倒的确可以苟活

失去的却是高度

想来的就来吧

眼泪不是我的归宿

打开黑色的窗户

让玻璃一样的目光

从苦难的囚禁里射出

风不能,雨也不…………

汪国真

风不能使我惆怅

雨不能使我忧伤

风和雨

都不能使我的心

变得不明朗

坎坷

是一双耐穿的鞋

艰险

是一枚闪亮的纪念章

我是一片叶

————筋脉是森林

我是一滴水

————魂魄是海洋


渐行渐无踪



曾经写过一首《致汪国真》的诗,表达了笔者对他的评价:

手抄口诵记心中,号角频吹诗意红。

指引青春催上进,点燃理想鼓前冲。

人高过岭豪情旺,路短于足志气雄。

困苦艰难何所惧?忧愁烦恼尽消融!


华崛情感港湾


他的诗至少影响了一代人




隔壁老张启示录


前天与同学读到一首诗,忽然说到汪国真,论及汪的诗歌地位。

老实说,我极不认可他的诗歌风格和水平。

同学怼我:这么说来,他不比你强了?

我只能这样说:在中学文学水平以下的,他是万千人的偶像。而在主流诗坛,他是极不受待见,以至于在类似于诗人会议的场合,没有一个诗人愿意与他搭讪,遑论对话。所以,后来他自己也不写诗了,练起了书法。

个人认为,若称他为诗人,实则中国诗坛的悲哀。但是,上世纪的"汪国真"热,打了多少诗人的脸?

回头再看,彼时的海子、顾城、北岛、舒婷……的作品,让人出现审美疲劳,汪国真的标语似的、心灵鸡汤似的直白堆砌,正好契合了那个时代的躁动心理,让诗坛出现了不可思议的没有意境的口号诗的流行。激进一些的诗家,甚至认为汪诗的流行近乎于一种国耻。

当然,有人爱海鲜,也有人喜欢路边摊。而且,就吃得爽而言,路边摊可能口味更劲道也未可知。


云端的梦想


著名诗人汪国真逝世,带走一代人的青春与迷思。汪国真生于北京,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诗歌作品,随后掀起一股"汪国真热"。他的诗歌以北京为根据地,逐渐辐射到全国各个省会、地级市、县镇甚至乡村。虽在民间读者众多,但诗歌界对汪国真不太承认,但他在社会大众层有很大影响,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比较重要的一个文化现象。在当时比较喧嚣浮躁的社会环境,为大众提供宁静舒适的空间,起到独特作用。其中他的诗有二句比较流行:"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很有哲理性。


清风204011558


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诗人都有那个时代不可磨灭的烙印,汪国真也不例外。他的诗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给人以启迪,以激励。不晦涩,不口语,不另类,朴素得体,循规馅矩。虽然一度被称之为朦胧诗的代表,也是相对于时代而言,这也是他在当下诗坛被所谓先峰们排斥的原因。然而就我个人而言,汪国真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贡献不可否认,地位不可抹杀。


张泽乡


朦胧诗歌作者之一,但主流媒体大都不被认可,90年代曾经家喻户晓,汪国真至少是中国大陆,最后一个真正的诗人,虽然并不算非常优秀。也许汪国真的实力不是最顶尖,但至少他知道诗歌是写给谁看的!我挺喜欢看他的诗歌!


王哥185946533


汪国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亚文化型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所涉及的人生、爱情、交友、修养、如何适应环境生存等社会敏感问题,也是当时一代新都市青年久已关注并深感困惑的。处在亚文化(亦称消费文化)的环境里,他们内心里有着通常都市人的双重渴望:享受生活和寻求人生意义。汪国真的诗歌则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这种复杂矛盾的愿望。他在作品中对爱情权利的大胆肯定赞扬,对"潇洒"型社会性格的积极谈论,对青年男女心理关系的探幽发微,以及对忠诚、真挚、守信、爱人、忍耐克己等传统人格精神的肯定与赞美,都使他的众多读者激动不已。汪国真的诗歌,真诚但不浅显,注重內心感受又不故作深沉。读其作品,犹如冬天几个朋友围着火炉聊天、友人月下叙旧。那朋友式的坦诚,兄长式的深情和老人式的智慧,对于涉世不深的青年是一种谆谆引导;对失恋者是莫大的安慰;对失意者是一种激励。这些都毫无疑义地使汪国真成为那个时代都市青年的狂热追捧者和诗歌文化偶像。当前社会物欲横流、人心浮躁,不少青年人信念缺失、精神空虚,汪国真的诗仍不失是一剂清醒剂,帮助他们走出迷茫,奔向理想的彼岸。


悠然時光


汪国真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纯真,唯美,但对爱情只有描绘没有实践。拿潘海性学随笔中对汪国真的评价:他一辈子追求爱,描述爱,但没有身体力行去《Do love》,这么有才情的人没体验过爱和被人爱就年青青地离去了,是什么害死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