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为什么要说刘姥姥是母蝗虫,这么说真的好吗?

赤裸裸的浪费


林黛玉大家小姐,清雅秀气,在自家与贾府接触到第一个这样的人,她幽默又有才。见了刘姥姥的吃相及她的表现必然印象深刻,想起来宛如眼前活灵活现。贾府两个最幽默的人,王熙凤与林黛玉,王熙凤没有文化,她编排的笑话粗鲁让刘姥姥这个演员一表演粗鄙有趣让这群贾府人见了笑坏了肚肠。而林黛玉有文化编排出来的文雅,然幽默之中有讽刺。李纨曾说凤丫头如果识字不知道怎样编排人呢,比林姑娘伶牙俐齿还厉害。

笑话也制造这种效果,有喜悲善恶反差。二人也不是劳动人民,上层社会出身立场不同初次见,难免不了解,加上刘姥姥的动机。在年青人心里影响是不同的。然而作者赋予这两个人这样的性格,许多作者的本意想抒发之意从这两个人身上有体现。

贾琏偷娶尤二姐,王熙凤大闹东府说家孝国考在偷娶,是作者对封建礼教表面仁义道德背后不仁不礼的揭露与讽刺。林黛玉的话同样有这意味,也有对皇帝南巡,元春省亲奢侈浪费的揭露与反讽,造成贵家衰落根本上因。及下文除夕北静王之类对贾之租子的勒索,也为下文将抄家作伏笔。也为当时社会民间凋弊百姓疾苦作了揭示,各种勒索。

虽然此笔调影响人物形象,然而林黛玉看书多,不参与社会不代表也不知世情,王熙凤虽然不识文字,但一些生活之理也懂得,能幽默者必然有高于人的认识。作者写了这样说,而不是别人口中说,那就最好。


圃香


很多人觉得林黛玉这样说刘姥姥是看不起她或者对她扯的一个故事吸引了贾宝玉的注意力怀恨在心。我觉得林黛玉不是的,她这人说话就是这样,说起大观园的姐妹来也是这么说的。有什么就说什么。




林黛玉把刘姥姥比作母蝗虫是在第四十二回里,刘姥姥夸这宅子比画里的还好。贾母一高兴就让惜春把大观园画出来。林黛玉就说“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一向很会说话做人的宝钗也说“‘母蝗虫’三个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虽然是这么说的,也没因为刘姥姥到她屋里瞧过就怎么样啊。不像妙玉,嫌弃姥姥喝过的杯子,要扔掉。红楼里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妙玉了。

探春要画大观园要请假,她取笑起探春来也是没带手软的。但还是说,放他一年的假吧。宝钗帮探春列画画的清单的时候,要了口锅。她立马又打趣道宝钗要把颜料炒来吃。



结海棠诗社的时候,探春说最喜芭蕉,就叫蕉下客。她立马就打趣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解释说,因古人有云‘蕉下覆鹿’,把探春比作鹿。

林黛玉的诗词立意总是很新颖,看透事物的本质并且用语言描述出来。也是看破必要说破的性子,取笑玩笑的话一向脱口就出,并不是只针对刘姥姥的。

但是说话真的也太直接,不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真的情商低的,所以在大观园里没宝钗受他们姐妹的欢迎。史湘云就宁愿跟着宝钗。

可是人家就是小仙女的人设啊,仙女为什么要有尘世的情商啊。


帽帽的小宣园


(我是君笺雅,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刘姥姥的“母蝗虫”出自林黛玉之口,却是曹雪芹借刘姥姥讽刺所有靠打秋风活着的人以及讽刺自己。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后,林黛玉和姐妹们聚会。林黛玉笑着说:“可是呢,都是她一句话。她是哪一门子的姥姥,直叫她是个‘母蝗虫’就是了。”然后大家都笑了。

很多人觉得林黛玉太不厚道了。怎么可以这样讽刺刘姥姥这个贫婆子。其实这里边一共有三个原因。

第一,刘姥姥大观园的样子确实不入流。

刘姥姥素质确实不高。她进入大观园五彩斑斓的富贵气质让刘姥姥可谓洋相百出。这里边固然有王熙凤和鸳鸯设计的原因,也有刘姥姥曲意逢迎的结果。但刘姥姥粗俗的本质并不会改变。她的行为在这些公子小姐眼中无异是个笑话。


而看她吃东西,无论喝的酒,还是吃鹌鹑蛋,茄鮝都是一扫而光。“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攮一个。”这种话,也实在太粗俗了。刘姥姥确实就像蝗虫过境,一扫而光。林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连薛宝钗都叫好:这‘母蝗虫’三字,把昨日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她想得倒也快。”所有人都是笑着认可的。

第二,“母蝗虫”曹雪芹早有伏笔。

“母蝗虫”在林黛玉出口之前,曹雪芹就已经有所暗示。贾母刘姥姥他们吃过饭到了探春房中,因为板儿乱叫,被刘姥姥打了一巴掌。而板儿恰恰是看到探春的床帐子上的花鸟草虫,叫着这是蝈蝈,这是蚂蚱…引得刘姥姥打了他一巴掌。这个一代而过的细节恰是后面母蝗虫的注解。这也表明曹雪芹早都提示读者,刘姥姥就是母蝗虫,只是大家没发现而已。而曹雪芹心中就是如此认为的,只是借林黛玉之口说出而已。


第三,母蝗虫既是讽刺刘姥姥,也是讽刺曹雪芹自己。

刘姥姥的打秋风做法,曹雪芹是很不赞同的。毕竟刘姥姥这样的行为长久下来对贾家都是一种伤害。张口要钱的也一定不光只有刘姥姥这一只母蝗虫,还有那些目的相同的蝈蝈之类的。曹雪芹借刘姥姥也是在抨击那些无数到贾家打秋风的人。

而按照现在掌握的曹雪芹的经历,曹雪芹一家也是非常没落的,最惨到了举家食粥的地步。据说也靠朋友接济,打秋风过日子。曹雪芹借助刘姥姥这一个形象何尝不是自讽!?

综上,母蝗虫这个名字虽然出自林黛玉之口,却是曹雪芹自己极力推动的。他既是讽刺刘姥姥这样的人,也是讽刺自己落寞的人生。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表面阶级不同,实则价值观殊途

“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
“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过名字,就叫《携蝗大嚼图》。”
表面看去是黛玉虽为孤鸿无托之身,飘无所依仍无法理解"寒冬噎酸齑"的刘姥姥,无法身受其"打秋风"背后的酸楚。但同时矛盾呈现的是黛玉能悯花怜燕恤香菱款紫鹃怎就容不得刘姥姥,归根结底是刘姥姥的"丧尊"无下限,为老不尊的"人穷自作贱"恼了黛玉。别人尚可作个场面,她黑白明确临镜照己则不免一悸。都是天涯沦落人,香菱的积极正面博得黛玉怜恤,而刘姥姥的浮声浪响,刺疼了黛玉敏感神经,更添厌意,成就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携蝗大嚼”四字生动描绘了刘姥姥心机吃拿,所到之处颗粒兼收的"老油条"形象,这才是黛玉憎恶源头。与"劳动人民"和"穷苦"无关。

前嫌后疑,渐生嫌隙

前嫌——

第三十九回,“村姥姥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刘姥姥杜撰红衣女雪下抽柴的新闻,惹得宝玉津津有味,穷穷追问。事间,宝玉提议待到头场雪,请贾母赏雪,众姊妹连诗社“咱们雪下吟诗,也更有趣了”。
林黛玉忙笑道:“咱们雪下吟诗?依我说,还不如弄一捆柴火,咱们雪下抽柴,还更有趣儿呢!”说着,宝钗等都笑了。宝玉瞅了他一眼,也不搭话,一时散了。
此场把贾府"惹出火来了",黛玉本就不喜她,宝玉却因着"刘"一番情女儿的糊话殷勤不乐,也差点将黛玉"惹出火来了"。刘姥姥对贾府事宜从编"送子故事"看出几分掌握,但宝玉追问后续,竟胡诌到红衣女鬼乃十七岁早夭的茗玉小姐之魂魄,偏用了"玉"的名讳,触及黛玉,俩人真是八字相冲的不祥。

后疑——

第四十回刘姥姥沾泥带草在黛玉房中左溜右达,看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垒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
之前去沁芳亭,贾母提及惜春作画,刘姥姥夸她“别是神仙托生的罢”,亦赞鸳鸯"美人"。文中重点提到刘姥姥直接"留神打量"了黛玉,是看出了"不足之症"忌讳还是黛玉于她"打秋风"无甚帮持或黛玉清高逼人,郑重打量一番后却左右言它说"这那里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书房还好",有些欠妥人情场面。

非一"黛"之见,众人响应

探春笑道:“也别怪老太太,都是刘姥姥一句话。”黛玉忙笑接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说着,大家都笑起来。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二嫂子嘴里也就尽了,幸而二嫂子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儿。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画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众人听了,都笑道:“你这一注解,也就不在他两个以下了。”
探春、宝钗众姐妹为做足小姐仪容,不过是走走过场,这鄙夷之心藏在肚里。只等着借黛玉的题发挥呢,所以纷纷导引批判有没有……

谨表拙见,抛砖引玉……


洛洛文化


题主问的是二个问题呀。

首先黛玉为什么说刘姥姥是母蝗虫?

很多人说黛玉看不上刘姥姥,觉得刘佬佬到贾府来大吃大喝,摆明是穷亲戚来打秋风的。这是生活富足的大小姐看不起劳苦大众。

其实这个说法有点上纲上线了。黛玉其实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从她对紫鹃,还有香菱这些人的态度就可以知道,她不是一个刻薄、任意践踏比她地位低的人。她之所以说刘佬佬是母蝗虫,仅仅是她回想起刘佬佬昨天在园子里不顾形象大吃大喝,还要打包带走的行为觉得不可思议,真真就像蝗过境般,所以脱口而出母蝗虫这个词来。

所以黛玉说出这个词后,当时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那众人的笑其实也只是回想起昨天刘佬佬各类搞笑的事情罢了。

那要说黛玉说刘佬佬是母蝗虫这样的行为好不不好。那肯定是不好的了,尽管她是没有当着刘佬佬的面前说,尽管她是开玩笑不经意说出来的,但是这毕竟这是侮辱人的话。

当然虽说这样说不是很好,但是黛玉说出来其实并不奇怪,可能大家说起林黛玉,都觉得她是一个弱不禁风的人,但其实林黛玉她还是一个十分敏锐的人,那她平时周围的人都是一群特别讲礼仪,讲规距的人,猛然间来了这么一个,完全不顾自己尊言,不顾形象的人,那她从刘佬佬的行为联想到母蝗虫,那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很多人将这个段看成是黛玉的一个污点,而因此不喜欢她。但其实亲们不觉得只有这样的黛玉才更真实吗?那如果曹雪芹非要把从小生活在蜜罐里的黛玉写成体恤劳苦大众的圣人,你们觉得还有意思吗?


悦读会


书中第四十回,探春笑道:也别要怪老太太,都是刘姥姥一句话。林黛玉忙笑道:可不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说着大家笑起来。

至于为什么要称刘姥姥是母蝗虫还要看前面的故事,刘姥姥从家里带来新鲜的瓜果蔬菜给贾府送去,被贾母,王熙凤她们留下宴会,游览大观园。期间,王熙凤和鸳鸯拿刘姥姥寻开心,拿花插在头上,然后开始游园,刘姥姥有心讨好贾母,一路装疯卖傻,惹得众人高兴。正是她的卖力表演才有了后来的满载而归。

黛玉讥笑刘姥姥是母蝗虫,这件事一直成为她尖酸刻薄的把柄,甚至成为了个人的污点,觉得她不尊重劳动人民。

这样说在我们看来确实有失她的形象,然而换种角度仔细想想又是正常的。林黛玉说完,众人哈哈大笑,宝玉还夸她才思敏捷,可见众人心里都是这么认为的。

在林黛玉看来刘姥姥来贾府是乞讨生活的,为了讨好众人,故意出洋相,为了得到些钱财连做人的尊严都不要了。而林黛玉恰恰是自尊心特别强的人,虽然日常爱使小性,其实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不允许别人的亵渎,她对刘姥姥这样卑微奉承的人自然喜欢不起来。

另外林黛玉出身官宦人家,书香门第,哪知道民间老百姓的疾苦,她从小锦衣玉食,吃的用的都是上好的,怎么能想到大观园的一顿宴席就相当于普通人家一年的口粮。

刘姥姥这样的贫困人家日常能够吃饱就不错了突然见到一桌子美食果品,不顾形象,大吃大嚼,像是蝗虫过境,风卷残云。林黛玉看到刘姥姥的形象自然觉得好笑,就将她比作了蝗虫。这也说明贵族阶层和普通劳动者之间的生活理念存在着巨大差异。

书中的人物形象都是从多个方面刻画的,刘姥姥虽然在大观园里表现的世故圆滑,但是也有着朴实可贵的一面,如果林黛玉能活着目睹刘姥姥不惜代价解救巧姐,对她的印象会有很大的改观。


文嘟嘟


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没有诋毁和轻视刘姥姥的意思。

黛玉虽然性子孤傲,但是秉性善良,也不是世俗之人,不以出身地位论高低。

秦可卿出殡的时候,北静王送给宝玉一串念珠。后来宝玉想把这串念珠送给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东西,她不要。即使地位尊贵,也不一定能获得林妹妹的青睐。

黛玉与紫鹃名为主仆,情同姐妹。

一次宝玉来了,黛玉说不用理他。紫鹃对黛玉说道,来了即是客,岂有怠慢之理。紫鹃在告诉黛玉,她这样做不对,而应该怎样做。说出这种话,可见紫鹃与黛玉的关系非常好。

黛玉与紫鹃还经常同床而眠,紫鹃这样做是在陪伴孤独无助的林妹妹,给予她一些慰藉,同时也方便照顾体弱的林妹妹。富贵人家的千金小姐和丫鬟不分彼此,太少见,黛玉从心底是没有高低贵贱这些成见的。

黛玉的喜怒哀乐全因宝玉而变动。

张道士说要给宝玉介绍一桩好姻缘,黛玉不高兴了。刘姥姥哗众取宠,讲了一个雪中抽柴的故事,说一个大雪天,听见柴草响,出去一看,是一位十七八岁极为标致的小姑娘。讲到了一半,贾府就走水了,故事打断了,宝玉还一再追问这女孩是谁,刘姥姥告诉她是茗玉小姐。为这,宝玉还特地打发茗烟按刘姥姥说的地址去找呢,可惜什么也没找到。

宝玉这副好奇的样子,这么上心的表情,黛玉可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当然不满刘姥姥胡诌出这样的故事来。于是就在惜春问这大观园该怎么画时,黛玉才打趣说刘姥姥是母蝗虫,这草虫非得画上不可。

黛玉虽没像平儿那样关爱刘姥姥,可也没像王熙凤、鸳鸯这般作弄、嘲笑刘姥姥。就是普通的视角来看待刘姥姥,不冷不热的。


一抒己见



宝黛这样的贵族官宦世家子女瞧不起下层劳动人民也是常态,宝玉也骂大观园里下层劳动者婆子们是“死鱼眼珠子”呀!


对于刘姥姥的各种滑稽搞笑表演,贾府里的正主子们贾母、王夫人、李纨、三春都只是笑,其中也包括王夫人的姐妹薜姨妈都笑得快不行了、喷饭喷水了。

凤姐、鸳鸯在背后策划、前台主持这出大观园中难得的刘姥姥喜剧小品串烧表演。

对刘姥姥进大观园反应最强烈的就是妙玉和黛玉了。为什么?因为她们两个人都非贾府中的正主,都是无依无靠投奔而来的官宦世家孤女。
她们对刘姥姥所表现出来的不屑一顾,实际上是心理上要把自己寄人篱下的实际状态和刘姥姥对贾府中人装疯卖傻以讨生活的现实极力撇清区别开来,表示出自己的官宦世家小姐身份是绝对不可以与刘姥姥之类的下里巴人混为一谈。



黛玉事后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她算是那一门子的姥姥。”。

相比妙玉黛玉的反应,吃穿度用一切自理的宝钗就很淡定。黛玉说“携蝗大嚼图”时,宝钗还立刻赞扬了黛玉文彩出重,突出了黛玉的创意才华。

虽然同为孤女却有家可回的湘云,也只是没心没肺的跟着傻笑不止罢了。

这就是说:屁股决定脑袋呀!


阿丹151014015


说说我的理解。

《红楼梦》小说中的人物言语,有一个特征,是在任何其它小说中很少见到的,就是一种“代言”的功能。这种“代言”的功能,有时候是小说中的人物“代作者言”,有时候是小说中的人物“代真实人物言”。

前者,“代作者言”,即曹雪芹借笔下人物之口直抒胸臆,说出自己的话,比如焦大醉骂。其实是曹雪芹自己心中有看法、不吐不快,既然写到了合适的情节,就可以借此处合适的人物之口表达出来。当然,这不可能是突兀的、简单的口号,也要的的确确符合笔下人物的口气,同时还发挥出刻画性格、点染氛围、把控节奏、承转情节、交代背景等各种可能的作用。

而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我理解,应该就是后者,“代真实人物言”。正因为如此,林黛玉突然明确表示自己才不会像众人一样称呼刘姥姥为“姥姥”,就显得有那么点意外,因为此时林黛玉已经是在代替另一个人发言。如果你能看出《红楼梦》作者所用的极特殊笔法,即随时可能在小说虚构和真实历史背景之间不着痕迹地来回幻化,就能明白林黛玉为什么能说出这些话来了。此时林黛玉崇祯附体,她是在代崇祯发言呢。

看清了林黛玉的背后是崇祯,那么,说刘姥姥是母蝗虫,不就很自然的了吗?明朝末年以李自成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军,说得难听些,实际上就是成群结队的流寇,他们足迹所到之处,只要官军挡不住、管不了他们,一定免不了做下许多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恶行,抢劫完了、也吃饱喝足了之后,他们又向下一个目标地进犯。这样看来,这些大队人马不就是和蝗灾一样的嘛,他们过境哪一地,哪一地就被劫掠个精光。

因为贾府影射明朝皇室,那么,如果贾府里人人都称她“姥姥”,林黛玉自然也不例外。此刻作者的笔触一幻化,林黛玉立刻崇祯附体,生气地言出讥讽,声明自己绝不会称她为“姥姥”。因为这岂不是说崇祯的太子和公主也要称她“姥姥”咯?而她又算他们哪门子的“姥姥”呢?这些孩子们自己真正的姥姥、崇祯的丈母娘,在崇祯死后也随着全家主仆十几口人都投井自杀了不是吗?而这一切都是拜李自成起义所赐。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可刘姥姥不是起义军啊,林黛玉说的是刘姥姥啊。这就对咯!因为在《红楼梦》小说作者的笔下,刘姥姥这个人物也有对历史的影射呀,那就是李自成率领的下层农民。不过,刘姥姥这个人物的背后还有对另外一个方面的影射,这里不涉及答题,就不说了。


TeaC


正是因为林黛玉喜欢刘姥姥才会“母蝗虫”三个字去调侃她的,没有丝毫的蔑视之意,否则以林黛玉这样的有着洁癖性格,连理都不会理她这么一个又穷又脏的贫婆子,反观妙玉什么态度?就连刘姥姥喝过的茶杯都要摔碎扔了也不给她!反而对贾宝玉这样的公子哥很巴结!把自己平时喝茶用的绿玉斗让贾宝玉喝茶,难道这就不嫌贾宝玉这么个大男人脏了?典型的嫌贫爱富性格!这也是妙玉最终落得个妓女的结局!妓女的性格就是这样的嫌贫爱富!而林黛玉从来没有看不起像刘姥姥这样的贫穷之人,反而和一些下人丫鬟经常玩笑调侃,那些丫鬟们也觉得林黛玉很亲近,这跟妙玉形成多大的反差!林黛玉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质本洁来还洁去,妙玉是白玉掉进了污泥之中不能自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