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检大观园后,袭人为什么骂晴雯不是东西?

少读红楼


一向在贾府众人眼中是“老好人”的袭人居然会骂人,而且骂的还是“牙尖嘴利”的晴雯,这是怎么回事?有书君今天就给大家倒带重放、原言重现。

袭人的原话是这样的: “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

一向低调的袭人小宇宙爆发了,还没有正式扶上姨娘的位置,已然以主子自居。在宝玉表明对晴雯的不舍时,竟然骂起晴雯来,可见怨恨的积累已不是一日。

平息宝玉哭闹后,有一句袭人的心理描写:“若不如此,你也不能了局。”看似很合理、目的很单纯。

不过,有书君认为袭人虽有“恶言制疯癫”的本心,但是细品之下,却品出这骂中有骂!而且这骂中还饱含嫉妒在里面的,下面有书君就从几点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晴雯在贾母心中的地位优于袭人

看到这您一准乐翻,有书君是不是被宝玉传染了,这宝玉屋里的大丫鬟非袭人莫属,而且袭人也是王夫人内定宝玉姨娘的人选,月例银子都是姨娘级别的了,晴雯怎么可能逾越过袭人?有书君却认为可能。

第五十四回元宵节家宴上,贾母因说:“袭人怎么不见?他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支使小女孩子出来。”

这句话曹公用词够狠,一个被大多数人认定的敦厚丫鬟如何敢“拿大”?而且是借贾府最高掌权者的口中说出。这一切只为证明——贾母对袭人苛责、很不待见,但凡她有一点不周就是“拿大”。

而对于晴雯,贾母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欢,比如第七十四回贾母的一段话:“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

这是得知王夫人说晴雯重疾出府后,贾母发自肺腑的一段话。“那丫头”、“甚好”、“不及他”、“只有他”、“模样爽利”、“多不及他”,贾母在短短一句话中,丝毫不吝啬对晴雯夸奖,处处彰显贾母对晴雯长辈般疼爱。

从贾母对待两个人不同的态度可以看出:贾母对袭人只当宝玉的丫鬟,而对晴雯确有意放到姨娘位置,贾母的态度让袭人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

二、 晴雯在宝玉心中的地位已经超越袭人

袭人可以不顾羞涩与宝玉行云雨之事,骨子里其实也是对宝玉的一种依赖。她希望可以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宝玉,不过自从与宝玉身体亲近后,宝玉的心却有疏远的倾向,反观宝玉与晴雯却愈加亲近。

不论是宝玉纵容晴雯撕扇,还是这次借花叹人,无不证明宝玉心中对待袭人与晴雯是不一样的,尤其晴雯在病中补孔雀裘后,让他们二人的关系又进了一大步。

对于袭人,宝玉是对姐姐般的尊重;而对于晴雯却视为志趣相投的伙伴,而这种不同的态度让袭人很在意。

三、晴雯在宝玉屋里的势头更盛袭人

起初,袭人是希望晴雯处处树敌。在这明争暗斗的贾府,晴雯越是嚣张跋扈对袭人更有利无害,更可以显示她的温厚纯良。

但是,晴雯一向嘴皮子不饶人,别说斥责院中的小丫鬟,就是袭人、麝月等如果有把柄在她手中,她也是眼里不揉沙子。

比如看到袭人和宝玉干些自以为没人看到的事;比如取银钱时看见宝玉为麝月篦头发,那机关枪般的小嘴可是横扫一片。

这对于袭人可就有些吃不消了,毕竟她认为自己才是宝玉屋里的首席大丫鬟,将来的半个主子,如果眼皮底下放这么个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毕竟耗费心力。

所以晴雯被撵,袭人虽不是始作俑者,但是小锅边儿可是敲得叮当响。

袭人骂晴雯,表面上是在争谁是宝玉屋里“一姐”,但更深的意思却有,在宝玉面前讨宠和打压晴雯的味道。唉~这女人多,的确麻烦也多,这“骂中有骂”很值得人去咂摸滋味。

袭人骂人的场景还真是很少见,篇幅虽少,却字字珠矶,曹公这神来之笔着实让人佩服。

有书君看过几遍《红楼梦》后,仍然有很多地方不明白,仅以这篇小文抛砖引玉,希望可以吸引更多的红学爱好者共同探讨。


有书共读


抄检大观园一回是红楼梦里的大事件,因为这件事,导致许多人被撵,晴雯、司棋、四儿、入画、芳官、蕊官、藕官……因为王善保家的打小报告,这一群天真烂漫的女孩子悉数被吃斋念佛的王夫人赶了出去。

别人都还尚可,唯独宝玉,眼见母亲把他房里几个生的俊俏又聪明伶俐的人儿撵了出去,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尤其是晴雯,是宝玉心中的头等大事,是他最看重的第一等的人。晴雯被撵出大观园后,宝玉就哭的不行。

这时候,袭人就在旁边劝解安慰,宝玉却因此怀疑起袭人来,袭人也不好再说什么,但当宝玉说海棠之死解释为晴雯被撵之兆,且还发了一通议论时,没想到袭人不高兴了,且一句话暴露了她的本性。袭人说:“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

在此之前,袭人可一直都是个温柔和顺的丫鬟啊,待人接物从来都是成熟而稳重的,从来没有像这一次这样,用充满攻击性的恶毒语言来咒骂刚刚被撵走的晴雯,显然这是袭人情绪的一次大发泄,是她在向宝玉宣誓自己的主权和地位。

其实细细品味,袭人骂晴雯的这句话,没那么简单。

为什么此前无论晴雯、芳官等人如何放肆如何乱来,袭人从来都没有真正地生气过,没有真正的反击过一回,甚至是隐忍着,而这一次却直接点名道姓的骂晴雯不是个东西呢?因为晴雯等人已经被撵了,她拔除了眼中钉肉中刺。她深知:晴雯们不可能再回来了,剩下的麝月、秋纹等都是她的人,她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无需再遮遮掩掩了。

她选择在晴雯走后而不是在场的时候大骂,非常机智地避免了晴雯在场的时候起冲突,这样事情就会闹大,免不得让王夫人等人知道,那么她袭人的贤良之名就会受到怀疑,她不能破坏自己好不容易在王夫人那里立起来的形象,建起来的信任。

既然晴雯已经走了,袭人为什么还非要落井下石地大骂晴雯呢?她在发泄什么?她不满什么?也许,袭人要发泄的不满情绪还不少呢。

其一,晴雯生的比袭人好。这个心病,也许从袭人晴雯被派到宝玉身边服侍时,就已经种下了,也许她们在贾母身边服侍时,晴雯就因为生得好,比袭人更得贾母宠爱,因此处处压她一头。到了宝玉身边时,袭人既然在五官上无法改变,因此只能通过别的方式弥补,比如与宝玉云雨,比如培植自己的势力。

晴雯被撵后,宝玉也说过晴雯被撵的原因“想是他过于生得好了,反被这好所误。”也许袭人无一日不在妒忌晴雯生的比她好,因此袭人也有些酸溜溜地说:“太太只嫌他生的太好了,未免轻佻些。在太太是深知这样美人似的人必不安静,所以恨嫌他,像我们这些粗粗笨笨的倒好。”这句话,更加暴露了袭人对晴雯生的好的嫉妒。

其二,晴雯有袭人的把柄。晴雯是个直性子,心里从来不会有秘密,她看不惯袭人一门心思在宝玉身上,甚至有时候把自己当成了宝玉姨娘的身份,嘴里说着“我们”,于是晴雯总是忍不住揭袭人的老底,不止一次把她与宝玉云雨的秘密抖露出来。

晴雯曾说,你们鬼鬼祟祟做的那事儿,打量我不知道呢。这事儿自然是宝玉和袭人等人云雨之事,而怡红院,除了晴雯,似乎没有人干净。所以这句话对袭人来说,杀伤力之大可想而知,如果这话传到王夫人耳朵里,她还能得到王夫人的信任吗?她还能服侍宝玉吗?好在宝玉身边,除了晴雯,麝月、秋纹等人都是袭人调教的,好在晴雯虽然牙尖嘴利,但心地善良,从没有向王夫人告密。但在袭人来说,留着晴雯,无疑等于留着一颗定时炸弹,不如拆除的好。

其三,晴雯深得宝玉宠爱。袭人和晴雯对于宝玉来说,相当于左膀和右臂,左右和右手,谁也不能少,袭人更多的负责宝玉的饮食起居,而晴雯则更多地负责与宝玉斗嘴磨牙,但宝玉真正喜欢晴雯的,是她的真性情,是她的与黛玉颇有些神似的品格,这些,袭人显然不具备。

从宝玉宠着晴雯撕扇,从晴雯死后宝玉专为她作“芙蓉女儿诔”可知,她在宝玉的心目中,永远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就连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也是排在第一位的,在袭人之上,这个排序也许正是袭人和晴雯在宝玉心目中的排位。日常生活中,晴雯如此要强,如此嘴不饶人,而宝玉从未真正的苛责过她,与宝玉云雨才有如今地位的袭人焉能不嫉恨?

其四,晴雯更加心灵手巧。要说怡红院里谁的针线活最好,估计没人会说是袭人,晴雯能够被贾母派在宝玉身边当差,除了人生得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心灵手巧,女红针黹在怡红院甚至整个贾府应该都算是绝好的,所以贾母曾如此评价晴雯“……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

贾母看上的丫头自然不会差,且从贾母的话里我们大致也可以猜出,她对晴雯是早有打算和安排的,宝玉身边未来的姨娘本应该是心灵手巧的晴雯,而非粗粗笨笨的袭人,要论温柔和顺,成熟稳重,自然是贤袭人,但要论才貌品格,针线女红,晴雯当仁不让。所以,即便是生病,雀金裘也只有晴雯可以补。

有一回,宝玉嘴馋,在芳官那里吃了点东西,被袭人和晴雯知道了,于是两人有一段酸酸的对话。晴雯道:“既这么着,要我们无用。明儿我们都走了,让芳官一个人就够使了。”袭人笑道:“我们都去了使得,你却去不得。”晴雯道:“惟有我是第一个要去,又懒又笨,性子又不好,又没用。”袭人笑道:“倘或那孔雀褂子再烧个窟窿,你去了谁可会补呢。……”

晴雯打趣芳官,而袭人没有顺着晴雯的话说,而是反过来打趣晴雯,嘴里说的,常是心里想的,不管袭人出于什么心理,至少,她不得不承认一件事:针黹女红,她永远无法和晴雯比。晴雯虽然说自己又懒又笨,性子又不好,但是她长得好啊,她针线活好啊,她性子爽直啊,关键是宝玉喜欢啊,这就够了,而这些却都是袭人所缺乏的。

所以,看到晴雯终于被撵且不可能再回来后,袭人总算暂时放下了所有的警戒,在宝玉略微表达对晴雯的不舍之时,袭人终于忍不住要为自己正名,终于露出了她隐藏了许久的本性,因为她早有争荣夸耀之心,如今最大的竞争对手晴雯走了,她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少读红楼


晴雯袭人是宝玉身边最亲近的两个大丫鬟。有关二人的争论也和钗黛一样,从没有停止过。仍然会继续争论下去。  

有关她俩公认的名句有:晴有林风,袭为钗副。或晴为黛影,袭为钗副。  她们之间的关系很是微妙。试着分析一二吧:  

贾母的安排。  晴袭二人都是贾母派给宝玉服侍的。所不同的是,袭人自以为贾母要她将来给宝玉做妾的。所以当宝玉强拉她为警幻所训之事时,她自我安慰偷拭不为逾礼。晴雯是贾母对王夫人明白说了有意向将来给宝玉做妾的人选。  “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请注意这个“只”字,老太太心中的美妾人选只有一个晴雯。从来没有考虑过袭人!  

晴雯自己也心里有数。可她不屑于做那种勾引宝玉的事情。看她临终所言: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真正是血泪交迸之语。为晴雯悲就悲在:太纯粹的人,就算隐隐感觉到“他日如此”,当日也不会另有个道理,并另有个行动。  未来。  

袭人因为和宝玉的那一层关系,所以对未来宝二奶奶的人选异常关心。她明显偏向与她更加契合的宝钗做未来的宝二奶奶。那样,她的日子也会好过点吧。至少前八十回表明她是这样认为的。可叹晴雯至死只认一个理:以为和宝玉横竖在一起就完了。其余诸如未来、做妾、是宝钗还是黛玉接管宝玉等事,一概没多想过。更不用说去讨好王夫人了。她替宝玉给黛玉送手帕回来的路上,仍不解何意。她也并不是像傻大姐一样什么事都不懂。她就是这样一个心性异常纯净的女孩。试想这趟秘密的差事,若换到怡红其他任何一个大小丫鬟,连蒙带猜也能得知几分。再者也会和别的相好姐妹悄悄议论。只有晴雯,不会多想。更不会多问。更不会随便说。所以说晴雯是宝玉最贴心最忠心的丫鬟是毫无疑问的。  宝玉。  

贾府是诗礼簪缨之家。林之孝家的训话让我们知道,就是贾母房里的猫狗,都得要另眼看待。丫环们都叫宝玉二爷。不允许随便叫名字。没有看到过袭人喊过宝玉名字,都是叫二爷。唯有晴雯,在和坠儿妈吵架时一时忘记了,直接叫宝玉。还给人家抓住了把柄刺了一下。  可见二人对宝玉的态度有着明显的差别:袭人把宝玉当二爷,晴雯把宝玉当宝玉。就像简爱对罗切斯特说的:……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同样有一颗心!……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  

宝玉对袭人的态度是渐行渐远。对晴雯是越来越亲。应该可以从端午节吵架开始算起吧。  端午节吵架。  端午节吵架是场精彩的戏。宝玉那一阵百般不顺心意,就是想着抬腿踢人,寻着机会出气骂人。可巧端午节那天他骂的是晴雯。晴雯偏不受他的气,和他顶撞。两人之间正僵持着。袭人走来掺和。口气明显带着一种优越感:可是我说的:一时我不到,就有事故儿。晴雯本就因为宝玉说着她将来自己当家立业之言而不自在。哪受得了袭人以主人自居的口气。于是反应灵敏的晴雯下意识地做出反击。不喜欢晴雯的人总说她是不识好歹。袭人好心来劝,反倒被编派上了不是。最后还不是袭人跪下来求宝玉收回成命才解了她的围?其实这次吵架事态的发展,也出乎晴雯的意料,也不是她想要的。 

 晴雯和宝玉的这次吵架潜台词是:晴雯不满宝玉之前对她的漫不经心。还想日后要像放其他丫头回家一样也放她回家。她要宝玉知道:她和别的丫鬟不一样!于是,她和他吵架。其实晴雯哭着表示只愿一头碰死也不愿离开这院子。这个傻女孩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就算朦胧知道自己的心也不会承认:她是宁愿碰死也不愿离开宝玉。  撵小丫头的权利。  回到枫露茶那回。宝玉少爷脾气发作,仗着酒劲说撵出去大家干净。其实并不是真要撵茜雪出去。他的真实心情是讨厌李嬷嬷,恨不得把李嬷嬷撵走,别再管着他烦着他。结果茜雪到底被撵出去了。可以肯定的是,宝玉说完这句话后就没有再管后来的事。第二天清醒了也不会真撵茜雪走。那么究竟是谁撵走了茜雪?后来看到晴雯撵坠儿那节。晴雯没有回宝玉,也没有回上面的太太就撵走了坠儿。  这里有几点分析:  一是让我们看到怡红院的顶级大丫鬟有这个权利。  二是茜雪被撵,彼时,大丫鬟中袭人权利最大。  

袭人为什么要这么做,有待探讨。  因为晴雯撵坠儿时麝月说了等袭人回来再定?晴雯说不用,夺了这“权”。袭人心里没有一点在意吗?且看袭人回来后知道了,只得说撵得太急了些。事已至此,她只得隐忍了。小丫头是谁并不重要,关键是谁撵?  睡铺。  本来宝玉的卧室里屋有张外床,原先一直由袭人值班。袭人母亲去世后,袭人回家的那一段时间,由晴雯代替。晴雯睡卧警醒。夜间端茶倒水等事也做得很好。渐渐发展为宝玉离不开晴雯。病补雀金裘这样温馨美好的画面也正是在这一阶段发生。可是袭人回来后,晴雯并没有搬出外床,让出睡铺。书中只说了这一现象,并没有说原因。要说真有原因,也一定是宝玉不让晴雯搬出。可以想见袭人的失落感。袭人虽说近一二年间因为王夫人的重视,背人处总不与宝玉狎昵。可是没代表她愿意让出里屋的睡铺。她自己也没想到,回家一段时间,这里发生很多事,回来后渐渐感觉到一些情况和以前不同了。抄检后晴雯被赶走的那晚,铺床时袭人进来问宝玉今日怎么睡?宝玉说不管怎么睡罢了。宝玉感觉天都要塌了,哪里还管怎么睡?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下,提到晴雯的睡床,更是刺他的心。袭人只得自忖还依旧年之例,自己搬回来。  

睡床是细节但不是小事,直接反应了二人与宝玉亲疏关系的变化。  次序。  次序,是绕不过的一个焦点。人间无净土,什么总要分个等级排个次序。哪怕就算到了寺院道观也逃不脱这种分排。既然一定要排,那就看看现实中的次序和理想中的次序吧。  且说晴雯被王夫人赶走了,宝玉正悲痛难释。袭人来一句: “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想是我要死了。”袭人的认识是,怡红院里的丫鬟中,我当仁不让是老大。院里的海棠当然由我这个老大来比。哪里轮得着晴雯了?  袭人永远也不会知道,宝玉在太虚幻境里见过的又副册,排序第一位是晴雯。第二名才是她袭人。因为曹公在又副册中的图画和判词中已给出了答案。袭人在现实中一定要争这个第一次序,就让她争去吧。


课工场创意学院


袭人面对宝玉的质疑,第一次着急了。

袭人听了这篇痴话,又可笑,又可叹,因笑道:“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想是我要死了。”宝玉听说,忙握他的嘴,劝道:“这是何苦!一个未清,你又这样起来.罢了,再别提这事,别弄的去了三个,又饶上一个.

这前面是宝玉在疑心是谁是怡红院的奸细。袭人几次内心一动,都察觉宝玉有怀疑自己几人的意思。而她这次优点口无遮拦的辩解不过是窘迫之下的一个口不择言。

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心中知道点内情,突然被人当面提问就有点不自在觉得自己百口莫辩,也经常会说出来一些口不择言的话解释下。这是下意识的反应,并不表示自己此地无银三百两。

从这一点,我们可知怡红院的告密者不一定是袭人。但显然她知情。袭人是整个《红楼梦》最复杂和容易被人误解的人。但我们看书还要依据文本。作者没说,我们可以联想,但不联想就要依循作者的思路。作者对上了《金陵十二钗》正,副,又副册的女性都抱持着欣赏的态度,是不可能描写一个内心阴暗的袭人的。所以我们也基于此分析袭人这次口无遮拦的骂。

袭人对晴雯的态度很复杂。一方面从小一起长大,有感情。另一方面晴雯尖牙利口,嘴下不留情,也让袭人各种难堪。所以晴雯被撵走,袭人是带着说不清楚的情绪的。

她刻意用蔑视的口气说出来晴雯,也是给自己内心的纠结做个了结。她知道晴雯是不可能再进来了,只有这样做个了断,以后才不会内疚。而且也只有蔑视晴雯,自己诅咒自己,才可以暂时平息宝玉的念头。毕竟在宝玉心中,袭人还是最重要的。

最后,袭人的骂,既是骂晴雯,也是骂自己和怡红院其他人。她知道告密者是谁,又无法供出来,一句不是东西,一句想是我要死了,是袭人对晴雯最后的忏悔!

我是君笺雅,多歧为贵,看我眼中的红楼梦和你们有何不同。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君笺雅侃红楼


袭人骂晴雯,一是直刺宝玉的痴;二是吃了贾宝玉对晴雯多情的醋;三是想起了晴雯老威胁她的恶处。



首先,袭人一看贾宝玉又开始痴迷了,死谏法才能让他走出来,以自己要死来阻止贾宝玉胡思乱想。袭人这一招很管用,贾宝玉立马捂上她的嘴,怕她乱说成真,走了三,再饶上他离不开的袭人,贾宝玉就惨了。袭人就像贾宝玉的半个妈,袭人走了贾宝玉就没主心骨了。袭人是那种把领导喂养成婴儿型的下属,贾宝玉是断不能离开袭人的。袭人以自己的地位身份超越晴雯来提醒贾宝玉,海棠花死了半个暗示的要死之人不是晴雯,而是她袭人,立马让宝玉从痴迷中走出来。



其次,晴雯人虽不在怡红院了,可是贾宝玉的心也跟着走了,这让已成暗姨娘的袭人心里酸醋上涌。袭人自认为自己现在已经主管怡红院了,是王夫人钦点的未来姨娘,而且已经和贾宝玉有了密切关系。自从王夫人给她月例加到姨娘级别,晴雯就已经是她手下败将了,丫头里贾宝玉不该把晴雯看得比她重才对。晴雯走了贾宝玉如此痛心痴情,袭人实在愤懑才直喊出她算个什么东西来表达不满。



最后,袭人这番冲口而出的话,也可能是晴雯有意无意老提贾宝玉和袭人还有其他丫鬟上床的事情,袭人已经担惊受怕很久了。袭人深受王夫人信任,加成姨娘的月例,就是让袭人多看着点宝玉,别让那些妖精把宝玉勾引坏了。宝玉却成天的和这个丫鬟洗鸳鸯澡,和那个丫鬟试云雨情,独晴雯清高自傲,不愿意同流合污,还不时的敲打其他做出这事的丫鬟,让袭人一干人很烦。这件事情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却是不能摆到台面上说的,而且独独显的晴雯最自重,这要是王夫人他们知道了,稳重贤惠的袭人就不显好了。



总之,晴雯的不拐弯性格实在不适合在贾府这种势力场上生存,她也就是在贾母这种能看透人本质和贾宝玉这种无条件的情痴保护下才能过几年好日子,所以终究还是死在她自己的嘴上。


行走在加拿大的文青


这是袭人一次本性的暴露

在大家眼里原本是温良恭俭让的袭人,却在晴雯被撵出去之后发作了一回。起因是宝玉将晴雯比作了海棠花“这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我就知道有异事,果然应在他身上。”袭人刚开始听了宝玉的话,还嫌弃他婆婆妈妈的,可是宝玉偏偏还要证明给袭人看,他举了一连串的例子,比如说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端正楼之相思树,王昭君冢上之草。再次强调海棠亦是应其人欲亡,故先死了一半。这话激怒了袭人,跟宝玉怼过去,愤愤地将晴雯骂了一通,发泄了多年来她心头的积怨。袭人的原话是这样的:

“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想是我要死了。”

袭人本来不生气,是被宝玉说气的,当真如此?是宝玉的“婆婆妈妈”让袭人终于找到了发泄的借口,以此一抒心中的积怨!因为袭人知道自己哪哪都比不上晴雯,所以这些年她一直夹着尾巴做人,就是为了弥补自己跟晴雯之间的不足,如今她终于胜利了,当然要一诉心中的积怨。她哪里是不生气,她是气得太久了。

我们不妨拿袭人与晴雯作一个比较,看看袭人哪一点上能够比得上晴雯。

首先,论长相,那是毫无疑问的,晴雯比袭人长得美得多。而且古时候娶亲的标准是贤妻美妾,连王夫人赶走晴雯后跟贾母提起此事都说到这个标准。如果王夫人真的按这个标准为宝玉选屋里人,袭人第一点就输了。

其次,论才干。晴雯病补雀金裘一节展现了她的真实才干,外面的织补匠都不会做,只有晴雯会。而袭人又是怎样的呢?精精笨笨的。两个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第三,也是袭人最难受最不愿意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的,就是她跟宝玉已经亲密无间了,但是在宝玉的心目中,晴雯才是他的心头好。都说金杯银杯不如在人心中的丰碑,晴雯在宝玉心目中的份量,从比作海棠花就可看出来。你袭人哪怕再好,那个人不喜欢你,你也是白瞎。更何况,你真的不够好。处处都会被那个好的人比下去。怎么能叫袭人不感到憋屈?这憋屈由来已久,已经到了再不爆发就要炸了的程度。

第四,晴雯知道她跟宝玉之间的秘密,可是晴雯却对此深深的不屑,晴雯曾经说出的那个反应强烈的“我们”俩字,里面有着太多的不容:对袭人的不屑,别以为你们干的那点“好事”我不知道,这也是她虽然地位不及袭人,却一直不把袭人放在眼里的原因。就像我们现在很多职场人士,你知道你的上司就是草包一个,并且你知道上司干的那些龌龊事,你还能从心底里尊敬他吗?

如此种种,让袭人终于暴露出她泼妇的一面,俨然是换了一个人。她不骂晴雯倒还好,这样一骂,反倒将她的本性暴露无疑。


苏小妮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在宁荣两府这样的大家族更是如此。不仅主子有长幼、嫡庶的之分,丫鬟奴仆也是有等级高低的。

袭人作为老太太派驻怡红院,服侍宝玉的首席丫鬟,其地位也是仅次于主子,其在贾府的影响力甚至高过象赵姨娘这样的主子。有着这样的地位,加上袭人为人世故,处事圆滑,所以袭人很少有这种过于张扬的言行。抄检大观园前,怡红院也有几次事端,袭人都有决定权,但她都没有直接出面行驶权力。比如处理坠儿,是晴雯与麝月;震慑芳官的干妈,也是袭人指使麝月出面。但袭人背地里向王夫人的小报告,才是袭人行驶权力的时候。

因为袭人是这样的地位及为人,平时虽然不是作威作福之人,贾府的很多下人也会惧她三分。在怡红院袭人也是宝玉之下,众丫鬟之上。晴雯心直口快,可能也仗着与袭人一样是老太太派到怡红院,有时会在言语上对袭人敲敲打打(为此晴雯也是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晴雯从来就没有赢过袭人。比如晴雯因打碎扇子与宝玉发生争执,袭人过来劝架被晴雯抢白一番,但宝玉是站在袭人一边的,有主子的支持,袭人自然可以继续做老好人,表面上不跟晴雯计较了。

晴雯被撵出大观园,宝玉悲愤之中,将前几日海棠之死与晴雯联系在一起,并且与杨玉环、王昭君等相提并论(第77回原文:这岂不是兆应?小题目比,就有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端正楼之相思树,王昭君冢上之草, 岂不也有灵验。所以这海棠亦应其人欲亡,故先就死了半边。),可说是冲击到了袭人的心底里对自己地位的认识,袭人认为在怡红院丫鬟中自己才是最尊贵,即使要比,首先也是自己,所以才会说出这样的言辞(第77回原文:袭人听了这篇痴话,又可笑,又可叹,因笑道:"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 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


whitedeer


袭人,表面上看是个“至善至贤”的老好人,时时处处以“大姐大”的身份罩着手底下的那些丫鬟婆子,但如果谁胆敢要和她争宝玉的“宠爱”,那就对不起了,她是“老虎苍蝇”一起打。那么,谁是老虎,谁又是苍蝇呢?对她的地位构成最大威胁的自然是贾母钦点的得意丫鬟晴雯,在贾母心目中,这是日后宝玉身边“使得着”的人,所以,袭人要顺顺利利登上“宝二姨娘”之位,必须先把晴雯这块“拌脚石”扳倒。你别看袭人平日里和晴雯有说有笑的,其实,内心恨晴雯恨得牙根直痒痒。晴雯就是她潜意识里的“老虎”,随时都有可能取代她在宝玉身边的位置。因此,她一直都在找机会陷害晴雯。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的悲剧在于她直来直去、嫉恶如仇的个性,在尔虞我诈的贾府里,她压根没有袭人那样明哲保身的心机,说话行事都不太过脑子,往往图嘴上痛快,却不少得罪人。得罪之首当其冲者就是袭人,当然还有麝月、秋纹、小红等等。袭人原非什么大量之人,而且整个怡红院中对袭人威胁最大的就数晴雯了。其一袭人容貌不及晴雯,其二,她秉性、气质、性情不及晴雯得宝玉之心。她只不过是宝玉身边“奶妈”似的一个人物,她除了生活上的嘘寒问暖之外,在内心情感慰籍上,对宝玉价值不大。而晴雯,则是宝玉除黛玉之外的又一红颜知己,那篇感天动地可与《曹娥碑》并传的《芙蓉女儿诔》,即可昭示宝玉对晴雯深深眷恋之情。其三,和袭人一样,晴雯也是贾母钦点到宝玉身边的、将来宝玉姨娘的有力竞争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袭人和晴雯也好不到一块去。

一直到晴雯被赶走,袭人才把对晴雯的怨恨淋漓尽致地发泄出来。宝玉因为晴雯被含冤赶出贾府,宝玉叹道:“你们那里知道,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若用大题目比, 就有孔子庙前之桧,坟前之蓍,诸葛祠前之柏,岳武穆坟前之松,这都是堂堂正大随人之正气。小题目比,就有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端正楼之相思树,王昭君冢上之草,岂不也有灵验。所以这海棠亦应其人欲亡,故先就死了半边。”宝玉先说了堂堂正大随人之正气,是指历史上的正直的人,来比喻他心目中敬仰崇敬的正是这样的人,而不是专一告密的小人,终于袭人脸上挂不住了。而宝玉其实后面说的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端正楼之相思树,王昭君冢上之草才是指晴雯,太真、相思树、昭君,全是历史上美丽出色、红颜薄命的女子,是对美丽聪慧晴雯的赞誉!袭人听了这篇痴话,又可笑,又可叹,因笑道:“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想是我要死了。”这番话几乎把袭人的内心阴暗面抖落了干干净净,原来,在她的心里,时时刻刻把自己的地位看得很重,同时,也把多年来对晴雯积攒的怨恨吐了个畅快。

如果说对晴雯的痛下杀手,还是袭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似乎情有可原,事出有因,但袭人对小丫鬟四儿的栽赃陷害实在太不应该了。 四儿被驱的直接原因是私下跟宝玉说过“同日生的就是夫妻”的玩笑话,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心”,四儿仅仅因为这一句话便被袭人捅到了王夫人那里去,可见袭人之睚眦必报的性格。但其实四儿被驱的根本原因是她曾经有一回趁袭人麝月装病之机服侍过宝玉,因此获罪于袭人,袭人觉得四儿有和她争宠的嫌疑,所以,在猎杀晴雯这只大“老虎”的时候,捎带角把四儿这个根本对她构不成威胁的小角色也开了。这四儿就是袭人心目中的"苍蝇",虽然翻不起什么波浪,但也是够恶心人的。所以说,袭人在排除异己方面,真正做到“老虎苍蝇”一起打,手段颇为狠辣。

最后,说一说“袭人”这个名字,很有些意思。其实曹雪芹是有隐义的,“袭人”者,躲在身后袭击他人也。曹公给人物起名字,向来不是随便乱起的,看到“袭人”这个名字,你就知道曹公对袭人这个人物的总体评价很不客气。


联云谷科技


这个问题,题目本身就有误导。书上说的很明白,晴雯被逐,宝玉因想到,春天阶下海棠花无故死了半边,这是凶兆应在晴雯身上,越想越伤心。袭人为了宽慰宝玉,才说的一番话。

袭人听了这篇痴话,又可笑,又可叹,因笑道:“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越不过我的次序去。就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想是我要死的了。”

看到没有,袭人说这话之前,是“又可笑,又可叹”,本身就是为劝解宝玉。那些说为了解气的,实在可笑,袭人地位本就在晴雯之上,她在宝玉心里的分量,又比晴雯不知重了多少,有必要为个已经被逐出门的尖酸刻薄晴雯,说这些没用的?

书中接着讲:

宝玉听说,忙掩他的嘴,劝道:“这是何苦?一个未是,你又这样起来。罢了,再别提这事,别弄的去了三个,又饶上一个。”袭人听说,心下暗喜道:“若不如此,也没个了局。”

又再次点明,袭人的这些话,都是完全为了让宝玉“有个了局”,不再为晴雯的事着急伤心。

袭人的心,是完完全全为了宝玉着想。



青月疏桐


看到很多人是挺晴雯骂袭人,说实话,我不理解。

我觉得挺晴雯很正常,因为袭人身上确实有不少闪光点,但是骂袭人就没什么必要了,袭人确实有城府有心机,但是书中从来没有明说她害过谁,反而在别人有难时她还主动帮助,说她是恶人,那纯属阴谋论。

要说袭人和晴雯,我觉得要以两种眼光看待,一个是大观园里的眼光,一个是现在世俗的眼光。而千万不要用贾宝玉的眼光去看,因为贾宝玉除了内心尊重女性这一点可取,其他全无长处,就是个纨绔浪荡子弟,而且恶习满满。你看他平日里对下人十分温和不计较的样子,生气起来,还不是直接一个窝心脚就踹人,结果误伤袭人,踹得她吐血,说句不好听的,这要是踹在一个体弱的丫鬟身上,很可能踹个重伤,不治而亡,到时候宝玉还不是一样的是宝二爷,对面可是一条活活的人命了。



就说袭人骂晴雯这事,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就是话赶话说上了。分析这骂一定要看看这说话的环境。当时贾宝玉感伤晴雯,又说起那海棠花枯了一半,然后宝玉犯了痴劲,拿什么诸葛、岳飞、王昭君、杨玉环等人来比晴雯。袭人这才笑骂一句算什么东西出来,还说要比也要先比她,晴雯越不过她的次序。

袭人和晴雯,性子不一样,平日里不对付,往往都是晴雯挑事,多次言语挤兑袭人,袭人对她怨气肯定是有的,因为宝玉偏爱晴雯,吃个醋也是人之常情。当宝玉说出这种话来,凭袭人跟宝玉的关系,她敢直言自己的想法,这才忍不住爆发一下。其实就好比今天单位里有个同事和你不对付,但是领导说他才能好比是爱因斯坦、比尔盖茨、马云等等,你心里肯定会想领导是个傻……如果跟领导关系亲密,可能就直接反驳了。为什么,因为无论是诸葛那些人跟晴雯还是爱因斯坦跟你同事,都差距太大了,云泥之别,跟他们一比,晴雯说不是个东西一点也不过分。袭人说是骂晴雯,其实更主要是笑宝玉的傻叉。

晴雯这个人物,放在今天来看,虽然不会受欢迎,但可以混的不错。因为她漂亮,还有才,那一手针线活无人及得上,放今天就相当于在某个领域的拔尖人物。她确实嘴巴毒,略显刻薄,心胸也比较狭隘,但是心地还是善良的。今天对有才有个性又漂亮的人包容度大了很多,所以不难生存。而袭人呢,袭人没有那么漂亮,但是有心机有城府,才能也不差,而且十分守规矩也十分忠诚,这样的人当然也会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但是如果放大观园呢,晴雯的个性确实就比较吃亏了:她本来出身就差,是奴才的奴才,因为贾母的宠爱过上了高丫头一等的生活,看她虽然是个丫鬟,需要干活,但是吃穿用度不比主子差多少。如果是聪明一点的,得到这么多恩宠,不知有多少下人眼睛都盯着看呢,理应懂得收敛。但是晴雯是如何做的呢,留了两根雕花指甲,对周围又有诸多看不惯,看不惯倒也罢了,她偏偏还都要说出来,搞得大家都知道她出尖刻薄。而且贾宝玉这混球对她又很好,她有时候似乎有点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身份了,从她抱怨阻挠宝钗串门就可以看出来。她这样的人,除了真的喜欢她的几个人,其他人能瞧得上吗。她得势时不饶人,她失势时人家也不会饶了她。如果大观园一直繁荣昌盛下去,她兴许可以仗着才干美貌活下去,大观园走下坡路,首先清除的就是她这种了。

而袭人可以说是大观园丫鬟的模范标准。袭人有一个好,就是跟了谁就对谁特别忠诚。袭人知道自己是什么,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当机会来了的时候,她会牢牢把握。当然,袭人做丫鬟很标准,也会有自己的小心思,比如跟晴雯的竞争,跟她的不对付就可以看出来她的确不是一个光风霁月之辈,但她说到底只是一个小丫头罢了,还能用圣贤的标准要求她?做到这样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不过,袭人和晴雯都很幸运,也都很不幸。她俩遇到了宝玉这么样的一个主人,也确实享受了几年平等尊重的时光,这是她们在别地儿很难享受到的。但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宝玉的尊重其实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看着很美好,实际上根本不长久,也没有任何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