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里,王羲之真的寫了錯別字嗎?

23UYDE'eo


看了人家的分析,確實有幾個錯別字。平時因為王羲之是大書法家,並沒要雞蛋裡挑他的骨頭或者想鑽他的牛角尖出出風頭。因此大家即使看了知道都視而不見,不想讓千古大家面子難堪,也是不想讓中華傳統文化丟了面子。現在既然有人指出來了,我就給幾個理由為王佑軍說情。首先他們在蘭亭聚會上已經喝醉了,看他寫的字也是率性而為。雖然說蘭亭集序人家捧為天下第一行書,但以現代人來寫,相當多的書法家都可以寫的更好,只是當時歷史上文人書家相互捧場捧出來的罷了,其實是含有水份的。其次還是因為醉酒,寫的不僅有錯別字還有幾處亂塗亂改的地方,如果現代書家一定不好意思拿出來示人,即使示人也會遭人詬罵。而王佑軍不僅沒人詬罵,反而被大家捧為天下第一行書?!我想王佑軍當時只是以酒助興,目的是記敘蘭亭盛會熱鬧情況,至於書法不過是想當草稿,以後重寫。其實後來王佑軍寫了幾幅都不滿意,還是覺得現場揮毫的蘭亭集序寫的靈動大氣,於是我們看到的便是錯別字不少的蘭亭集序了。最後還是因為醉酒才能寫下千古傳頌的蘭亭集序。因為酒能壯膽,酒能助興,酒能讓人真情流露,酒能讓人率性而為、、、、、、至於錯別字,千古歷史都不追究,我們也可視而不見,只管欣賞他的書法,從中感覺他為人的真實一面不是更有意義嗎?!


東方大狂俠


我也來湊熱鬧,我不是來回答問題的,反而覺得這個問題,應該是屬於小白問的。

懂書法的人,不去問字對不對。他們看到的,是筆法,是字的神采,學的,也是一個法,用這個法,來應對沒學過的字。

天下第一,第二,那都是別人評價的。看是誰評了,唐太宗為了文治和“節之中和,不繫於浮放”的審美,認為王羲之古今第一。而到了李隆基就不那麼認為了,到了清代呢,看法就更不一樣了。

天下第一,也不是真跡。即便是真跡,有幾個錯字,隨手劃去重寫或者補寫,也都不影響它第一的水平。關注這個,實在沒有意義,也沒有必要,頂多是別人說你寫的有錯字,有塗改的時候,你可以回懟一句:蘭亭序還有錯字呢,何況我呢?

這一句回過去,對方想必也無話了吧!

至於說蘭亭序每一個之字都不一樣,那是隻看重形,不信你隨手寫幾個,我也敢保證,也沒有一個完全一樣的。個人認為,蘭亭的之字,都是“點,重,輕,重,輕,重”的變化,其實,都是一樣的。

說的有點跑題了,躺在床上玩手機不舒服,先說這麼多吧。


飛鴻踏雪


王羲之所書《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本人也被稱為“書聖”。

東晉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陰的一些文人來到蘭亭舉行“修禊”之典,大家即興寫下了許多詩篇。《蘭亭序》就是王羲之為這個詩集寫的序文手稿。序文受當時南方士族階層信奉的老莊思想影響頗深,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王羲之的行書在當時獨樹一幟,後人評道“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歷代書家都推《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

關於《蘭亭序》,世間流傳著形形色色的趣聞逸事。據說當時王羲之寫完之後,對自己這件作品非常滿意,曾重寫幾篇,都達不到這種境界,於是就把它作為傳家至寶留給子孫。後來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蕭翼計賺蘭亭”的傳說……唐太宗對王羲之書法推崇備至,敕令侍臣趙模、馮承素等人精心複製一些摹本。他喜歡將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賜給一些皇族和寵臣,因此當時這種“下真跡一等”的摹本亦“洛陽紙貴”。此外,還有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臨本傳世,而原跡,據說在唐太宗死時作為殉葬品永絕於世。

今天所謂的《蘭亭序》,除了幾種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極為珍貴。最富有傳奇色彩的要數《宋拓定武蘭亭序》。不管是摹本,還是拓本,都對研究王羲之有相當的說服力,同時又是研究歷代書法的極其珍貴的資料。在中國書法典籍中有關《蘭亭序》的資料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至於題主所提出的在《蘭亭序》中王羲之有沒有寫錯別字的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確別字的內涵。

別字是確有其字,一般字書、字典都有收羅,但它被用錯了地方,被賦予沒有的、或特有的義項——而這一特有義項另由其他字承擔,此字可謂正字。嚴格意義上說,別字也是錯字。雖然是錯字,但在上下文中,一般不足以使讀者誤解其意圖,不妨礙對意義的正確理解。

所以,我們說它是別字,而非錯字;我們下面考察的,就是《蘭亭序》裡的這一類字,而且還不少。

《蘭亭序》第2行第10字,是“稧”,“修稧事也”。陰曆三月三,在水邊祓除不祥,帶有遊樂性的祭祀活動,稱為修禊。《論語》中,所謂“浴乎沂,風乎舞雩”,就是後世的修禊。而稧,按照宋代的《集韻》,是禾稈。二字毫不相干,所以,文中此句當為“修禊事也”。

第4行第5字,是“領”,“崇山峻領”。《說文解字》:“領,項也。”領,就是脖子。《說文解字》也收有“嶺”(嶺的繁體字),意思是“山道”。《說文解字》既有領、嶺,義項各別,分工明確。那麼二百年後,王羲之把崇山峻嶺寫成領,你能說他不是寫錯了,不是別字?

《蘭亭序》第12行第8字,是“悟”,“悟言一室之內”。《詩經·陳風·東門之池》:“彼美淑姬,可與晤言。”毛傳:“晤,遇。”鄭玄嫌毛公解釋不夠明朗,箋註:“晤,猶對也。”

就是說,詩經裡“晤言”的“晤”,是倆人面對面的意思;“晤言”,是倆人促膝談心,推心置腹。《說文解字》有悟字,意思是“覺也”。所謂覺,就是醒悟的意思,它是和迷相反的心理狀態。是故,王羲之的“悟言一室之內”,當作“晤”。

第15行第8字,是“怏”,“暫得於己,怏然自足”。《說文解字》:“怏,不服,懟也。”《康熙字典》引《增韻》:“怏,情不滿足也。”就是說,怏的意思是怨恨。那麼,“怏然”和“自足”,邏輯上相互矛盾,實際上不能共存。“怏”應該是“快”字。《說文解字》說“快”的意思是“喜”。“快然自足”:因為感情上愉快、喜樂,所以精神上感到圓滿,行為上別無所求。可見王羲之寫了別字。

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心部》中說:“考王逸少《蘭亭序》曰:‘怏然自足。’自來石刻如是,本非‘快’字,而學者鮮知之。”他老先生倒是知道這一點,無奈卻要越俎代庖,強為王羲之的這個“怏”字找理由,說“怏,蓋倔強之意”。不說它單文孤證,沒有確切的文獻支持;即便真像段玉裁叮嚀的這樣,倔強與自足又如何能夠圓融共存?真是越描越黑。

《蘭亭序》第16行第11字,是“惓”,“所之既惓,情隨事遷”。《康熙字典》引《集韻》:“惓惓,謹也,又懇至也。”惓是誠懇的意思。《禮記·儒行》:“篤行而不倦。”倦是懈怠、疲勞、厭煩的意思。所以,王羲之的“所之既惓”的惓,當作倦。

第21行(左)第5字,“攬”,“每攬昔人興感之由”;第27行(右)第12字,即末字,“攬”,“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這兩個“攬”,都是看、閱讀的意思。《說文解字》:“覽,觀也。”所以,王羲之用的這兩個攬字,都該換成覽。

關於覽和攬的區別,我們不想置詞,因為明末的國子監生張自烈老兄,已經在《正字通》中說得明白:“按攬覽音同義別。攬,撮取也。溷同覽,非。”(轉引自《康熙字典·見部》)要之,攬是用手,覽是用眼,豈可亂套!

為清晰起見,我們把王羲之在《蘭亭序》裡的別字做一列表,總括上文。

這麼一篇三百來字的短文,寫了6個別字,而且我們網開一面,其中兩個攬字我們只作一個統計。用計算器除一下,是0.01851,1851。就是說此文的別字率是1.85%。(如果按7個別字算,此文錯字率是2.16%。)看來,王羲之老先生,到目前為止,毫無疑問地戴定“別字最多的作者”的桂冠了;借用清朝的頭銜,王羲之算是寫別字的“鐵帽子王”。(網絡綜合)


Marvin34


蘭亭序有多處錯字,譬如,崇山峻嶺,他寫成崇山峻”領”;惠風和暢的”和,他在口子裡多加了一橫;快然自足的“快”字,他把右半邊寫成了”央”字;錄其所述的“述”字,他在“術”子右上部沒寫一點,等。誰也不會與王羲之老先生計較,瑕不掩瑜,反倒把這些錯字當成了美麗的瘡疤,誰都不會否認 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的事實。


陳年芝麻


王先生和一幫朋友喝酒,高興了寫了一篇文章的稿子,結果是千年之後有人糾結他寫的稿子有錯別字連篇。

開始懷疑他的人生態度:王老生就是個別字先生

也可能原諒自己:

你看那個王書聖寫個稿子又漏字又錯別字,水平不怎麼樣,他寫錯別字可以原諒,怎麼我寫了錯別字就扣分呢,分明就是……哼!

我們要看的是什麼呢?

1、錯字

2、別字

3、看其他

王書聖不是小學生,我們要看的是書法,

別在意王書聖寫了什麼字。

其實大家關心的是:

寫成的樣子!

怎麼寫成的!


清揚有儀


中華書法文化博大精深,傳承上千年,誰也沒親眼見到過真跡《蘭亭序》.據傳唐太宗得到真跡,曾讓當時書法大家臨摹,都不太滿意.唯有一大師臨摹的神似,但有錯別字和塗改過.他私藏了真跡,把那神似的字跡說成是真跡.他說的話誰敢反對,看出端倪的也怕被治欺君大罪,只有跟著說是真跡.真的《蘭亭序》根本不存在別字或塗改,如果有,李世民會稱讚它為天下第一行書嗎?


夢迴樓蘭30




關於王羲之的《蘭亭序》中的錯別字問題好象不是今天就有人提出過。即便是有也絲毫無法遮擋《蘭亭序》的熠熠發光!!

《蘭亭序》是在什麼背景下寫成的呢?是在朋友們聚會飲酒後現場寫成的。請問有錯字別字是問題嗎?我們主要欣賞的是書聖的書藝,而不是吹毛求疵他的錯字別字。你能保證你用電腦打出來的書稿中絕對沒有錯字別字嗎?何況近兩千年前的情況了!

王羲之為書聖當之無愧!他的書法雖然不盡完美的(完美的事物有嗎?),但依然是一座至今無法超越的巔峰!!


手機用戶4548650380張晴雪


一代書聖,從小到大專一書法,怎麼會寫錯別字。從最早的象形字,甲骨文,金石文,小篆,大篆,隸草行楷都是逐步演化過來的,即便清末,民國時期的文字有些都和現在的簡化字不一樣。或許一代書聖,把酒揮豪,走筆龍蛇,什麼多一點,少一點,這叫隨性。我是書聖,所以我任性。


好古收藏


感謝能邀請我回答問題,要說錯別字我認為不會,首先,那個年代都是寫毛筆字的,所以對於書法應該說相當嚴謹的,何況是書聖,即便醉了也不太可能。另外,一個皇帝寧願把它帶到墓室裡也不願流於世上,作為一國之君,把一副好幾個錯別字的書法視如珍寶,即便再好,也不免被後人恥笑。退一步說真是那樣的話,他直接指出其中的錯誤,那才能顯示出自己的過人之處,以及真龍天子的身份。對於現今流傳的複製品,不能作為評價的標準,真跡若是也那樣的話,只能說書聖的名號是浪得虛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