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芮城县,西汉称河北县,中国文化旅游名县

山西省芮城县,西汉称河北县,中国文化旅游名县

芮城县,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总面积1178平方公里,人口39万。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绿色名县、中国文化旅游名县的荣誉称号。

一、历史沿革

山西省芮城县,西汉称河北县,中国文化旅游名县

西汉时期的河北县

1、西周初武王封姬姓子弟于此,称魏国。春秋时为晋所灭,为晋大夫毕万食邑。西汉置河北县,属河东郡。东汉、魏、晋因之。

2、西魏析置安戎县。北周明帝二年(558年)移安戎县于此,寻改为芮城县,属河北郡。武成二年(560年)置永乐县,保定三年(563年)并入芮城县。隋初属蒲州,大业三年(607年)属河东郡。

3、唐武德二年(619年)于县置芮州,贞观元年(627年)废芮州,芮城县属陕州。五代、北宋因之。金、元、明、清属解州。4、1914年属河中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永乐县并入芮城县,县人民政府移至今址,属运城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运城地区。2000年属运城市。

二、地名来历

《左传》桓公三年(前709年):“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今芮城县西郑州有芮伯城,当为芮伯万被逐所居之地。《太平寰宇记》:芮城县“因古芮城为名”。

三、风景名胜

山西省芮城县,西汉称河北县,中国文化旅游名县

1、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是中国现存最大一座元代道教宫观,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是为纪念唐代道教著名人物吕洞宾。原建于芮城县黄河岸边永乐镇。原址北靠峨嵋岭,南临黄河。“永乐宫”因故址在永乐镇而命名,1959年至1964年间,因国家修建三门峡水库,由于永乐宫位于库区淹没区的原因,所以被整体搬迁至县城北郊龙泉村附近,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国都城遗址上,距离原址20公里许,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省芮城县,西汉称河北县,中国文化旅游名县

2、大禹渡。位于县城东南20余里,它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一座规模宏大,结构新颖的集灌溉、旅游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七十年代这里修建了大禹渡电灌站,电灌站于1979年对外开放。

山西省芮城县,西汉称河北县,中国文化旅游名县

3、九峰山。位于芮城县境内的中条山南麓,距县城约24公里,海拔1600米。山势呈西北东南向,面向西南,中间低平开阔,两边山峰护翼,形状酷似圈椅,故又名“玉椅”。九峰山下的纯阳上宫存有珍贵的吕仙石雕像、吕仙百字碑、九峰山诗碑、皇帝圣旨碑、摩崖石刻等大量碑刻和文物。元人有诗赞曰:“闻说中条有九峰,九峰高处立仙宫,全真宗祖于斯出,正派源流自此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