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有那么多的借口

人生总有那么多的借口

古语有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的是如果一个人立下誓言,话已出口,就再也不能收回来。心理学上也有承诺一致机制,如果你答应了要做某件事情,心理上肯定是会努力去把它完成的。但是为什么,我们总有那么多明明能完成却总也完不成,明明能做到却永远也做不到的是。为什么我们的人生中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借口?

我就是什么都不如别人,所以混得不好也是应该的。

很多人自嘲:我天生屌丝,就该有屌丝的样子,什么成功都与我无缘。其实这是一种低自尊的表现。这样的心理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不配,不配拥有更好的生活,不配拥有高层次的朋友,任何美好的事物与自己无缘。这也许和童年事件在自己身上的投射有关。

人生总有那么多的借口

记得我们小时候都会有很喜欢的玩具,有亲戚家的小朋友来到家里,也很喜欢,玩了一会非要把玩具带走。这时候就会上演经典曲目,自己不愿意把心爱的玩具拱手让人,而父母就会说:“不就是个玩具吗?就让给弟弟/妹妹吧,爸妈再给你买一个。”如果实在不愿意,撒泼打滚,对方小朋友也会用同样的方法应对。最终的结果可能是父母碍于面子,自己被胖揍一顿,玩具还是送人了。看着对方胜利的表情,自己却挨揍了,从此就埋下了低自尊的阴影。

孩子得到的反馈是——我最珍贵的玩具在父母眼里不值得一提——我的玩具不属于我——我不配拥有任何美好的事物。

长大以后,这个阴影不断泛化,从我不配拥有玩具,到我不配拥有一个好的工作,好的伴侣。低自尊人格的小伙伴真的碰上了好的工作、好的伴侣,反而会不敢相信这个事实,觉得这样的我怎么会有这种好事,肯定有阴谋,然后就往死里作。最后失去了,就会下结论:喏,我就说这些都不属于我,最后也将离我而去。

人生总有那么多的借口

一切都是运气。

人们天生就有心理防御机制,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压力缓解机制。每当人们的理想是努力工作,努力学习,而本能是想要睡觉,想要舒服,不想烧脑,这时理想的超我和本能的本我就会产生冲突,引发焦虑情绪。这时候心理防御机制就会启动,把本我的原因合理化,来消除焦虑引发的痛苦。持续的焦虑会消耗身体的大量资源,心理防御机制为了保证人的生存,会首先把本能的理由合理化。

我们经常是第一天立志要好好学习准备考试,看了一小时书,斗志昂扬,第二天看半小时,第三天就不想翻书了。第四天第五天躺床上刷剧,再也不想碰书了。本能的理由合理化,我就是很累,让我休息一下不行吗?理由听上去很合理,然而每一天都是同样的理由,也不管是真累假累,终于把学习这件事抛诸脑后。到考试的时候考砸了,唯一的借口就是我运气不好,想想也是醉了。

羡慕别人的好身材立志要减肥,运动了两天之后又开始吃上了各种高热量食物,还美其名曰吃这一点没事,我还运动着呢。明知道再吃就要体脂超标,却还是不管继续吃,这是不是和掩耳盗铃没有什么两样。

人生总有那么多的借口

改掉找借口的坏习惯。

找借口是人的本能,要改掉很难,但是这是可以训练的。每次看到任务没完成准备找借口的时候想想,真的是借口让你没完成的吗?还是因为自己懒?找借口一时爽,最终承担后果的还是自己。

下次找借口之前试着承认:“对!这是因为我懒,没完成任务。”会更激发自己的斗志。改掉找借口的坏习惯先从承认事实开始。

愿借口离我们越来越远,大家一路前行。

人生总有那么多的借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