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与城市告别?

我们如何与城市告别?

停电之后

穆旦

太阳最好,但是它下沉了,

拧开电灯,工作照常进行。

我们还以为从此驱走夜,

暗暗感谢我们的文明。

可是突然,黑暗击败一切,

美好的世界从此消失灭踪。

但我点起小小的蜡烛,

把我的室内又照得通明:

继续工作也毫不气馁,

只是对太阳加倍地憧憬。

次日睁开眼,白日更辉煌,

小小的烛台还摆在桌上。

我细看它,不但耗尽了油,

而且残留的泪挂在两旁:

这是我才想起,原来一夜间,

有许多阵风都要它抵挡。

于是我感激地把它拿开,

默念这可敬的小小坟场。

我们如何与城市告别?

我们如何与城市告别?


数十天前的一场暴雨,几乎让所居的小城冲上风口浪尖,交通的瘫痪自不待言,而且街道积水过深,淹没了停在路边的机动车店铺,小民损失惨重。小区的地下车库积水难排,一夜之间诸多豪车霎时陷在雨水的汪洋中。

面对突如其来的强降水,貌似城市管理者的应急预案不足,更深层次的是人们愈来愈对城市的依赖,习惯了别人有序的城市管理,付出了足够应交的银子,其他问题便是,城市高楼大厦里的人们,恐怕早已迟钝了来自外面世界的风风雨雨。

日本电影《生存家族》讲述的故事,与之类似,剧情很简单,始于寻常某天,城市突然停电了,一切与电有关的,都无法运转,诸如交通、自来水,以及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冰箱、手机和电视等等,而且似乎暂时还解决不了。

家庭的意义是什么?抱团取暖抑或躲避风雨。有个时期,突然去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其实恩格斯被藏在马克思后面,他的“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论述,又是那么超前的言之凿凿。

我们如何与城市告别?

电影开始之前的都市生活,看似光怪迷离,反之则乏味单调。生活在东京的铃木一家四人,包括一家之主,忙于公司蝇营狗苟冷淡寡言的男主人铃木,在家默默无语操持辛劳的母亲,以及有点闷骚的宅男哥哥,爱慕虚荣憧憬美好生活的妹妹。

好像文明如此不堪一击,停电把许多东东打回了原形。想起许多年前的夏天,酷暑并没有那么炎热,蝉鸣不已,树荫婆娑,蜻蜓近在咫尺。从不喜欢午睡,常常踩着青草曼妙的堤坝,去寻俯身可得的菱角,黑黑的外皮,雪白的肉身,顷刻滚入滚烫的嘴中,化为清凉。

于是现实犹可追,在坚持数日之后,铃木一家决定骑自行车去乡下,远离生活多年的东京…然而就是在如此的逃离之中,一家人才像一家人,抛弃了手机、高铁等等看似缩短距离的现代化工具,一家四口开始了亲近大自然的抱团生存。

恩格斯的书读正酣,翻页兜转,原来这革命先生的意思是要先消灭私有制。到那时,“男子一生中将永远不会用金钱或其他社会权力手段去买得妇女的献身;而这一代妇女除了真正的爱情以外,也永远不会再出于其他某种考虑而委身于男子,或者由于担心经济后果而拒绝委身于她所爱的男子。”

我们如何与城市告别?

看样几乎所有的浪漫都是在假设的前提下,类似《生存家族》的灾难表象下所要传达的内核,停电之前的家庭,譬如现实中的诸多家庭,父亲挺直腰板永远奔波在赚钱的前沿,刷锅洗碗带扫地的母亲,以及一直盯着手机抑或某宝的儿女。

是不是很有仪式感的相像,好在一场停电之类的灾难降临了,如今同样的假设,一切皆有可能。瞬间被打回原始社会,高楼大厦,锦衣玉食,消逝不见,钻木取火,挖野菜露宿野外,生活才刚刚开始。

离开了现代科技的便利,估计我们连仰首看星星的空闲也不能,那些闪烁不停千万年前的灵魂,其实与它们俯瞰的人类一样孤独寂寞。况且只是为了拍照,而一闪而过,忽略掉的风景,其实才会渐渐充实我们被城市各种辉煌倦怠的心情。

原来没有霓虹灯的夜晚星星是那么美,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终究不可复制,恐怕这也是城市疯狂推进的重要原因,物质的逐鹿,人性使然。电影的最后,已经适应父女情深家庭温暖彼此重要的一家人,遥望着远处,忽地灯火通明,来电了。

一片发自内心的欢呼,短暂的治愈,禁不起现代文明的考验,迷失或许又周而复始。

我们如何与城市告别?

【 绘画:刘明孝(中 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