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在傳統中國社會中舅舅的地位最高?

舅舅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為什麼地位最高?

為什麼在傳統中國社會中舅舅的地位最高?

第一:親與戚的概念不同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親戚是兩個名詞,親指族內,戚言族外,親屬有內外之別,族內親戚指的是自己家族內同姓的親屬,按遠近關係分別是:伯父、叔父、兄弟、從兄弟、再從兄弟等等,從兄弟指的是堂兄弟,也就是同一個祖父的兄弟,伯父、叔父家的兒子與我們自己就是從兄弟的關係。

族外親屬是指與母親有血緣關係的親戚,按遠近關係,分別是:舅父、姨媽、表兄弟等等,表兄弟是同一個外祖母的兄弟,舅父、姨媽家的兒子與我們自己就是表兄弟的關係。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皇室、大家族尤其注重同宗之間的親屬關係,因為無論是財產繼承,還是家族權力都是在族內運轉,從來不會跑到外戚那裡去,這樣也帶了一個負面問題,正因為族內親屬之間涉及到財產繼承和家族權鬥,所以他們的關係往往不怎麼融洽。例如,中國古代的皇帝不怕外戚干政,最怕宗室干政,漢武帝可以重用他的舅舅田蚡,但絕對不能容忍他的叔父梁孝王劉武把持朝政,劉武一旦把持朝政,很有可能篡位,而田蚡的權力再大,也輪不到他當皇帝,他想要當皇帝,那就是改朝換代了。

為什麼在傳統中國社會中舅舅的地位最高?

(隋文帝就是屬於外戚奪取了皇位,但是他所處的年代已經是北周末年了。)

那麼,在中國古代的小家庭當中也同樣存在這個問題,外甥與舅舅、姨媽的關係比較好,而侄子與伯父、叔父的關係卻不怎麼好,因為同宗親屬之間存在財產繼承和家族權斗的問題。

為什麼在傳統中國社會中舅舅的地位最高?

第二:舅父的權力

在人類社會的早期,有兩種親屬制度,一種是以母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親屬制度,另外一種就是以父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親屬制度,母系氏族社會的社會關係實際上是以母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而父系氏族社會的社會關係實際上是以父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

母系氏族社會,重視舅甥關係,祭祀共同的母系祖先,也就是說在母系氏族社會,舅父就相當於父親,中國古代社會舅父的崇高地位實際上是母系氏族社會留下來的傳統。

中國傳統社會中的舅舅是母親家族的父權代表,他是母親的兄弟,對於外甥來說是最親近的族外親屬,舅舅對外甥家庭的一些重要事務的處理上享有特殊的權力,比如在一些地方,外甥婚嫁之時的宴席,舅舅需要坐上位,甚至舅舅不到場,不能開宴;涉及到母親的重要事務,舅舅都有一定的話語權,這實際上很有可能就是母系氏族社會留下來的傳統。

而在歐洲國家舅舅則沒有這樣的權力,親屬亦沒有這樣的內外之別,叔父、伯父和舅父在英語中都被稱為Uncle。

綜上所述,在中國傳統社會,族內親屬之中,伯父和叔父的地位最高,家族內部重要的事務,伯父和叔父擁有話語權,而族外親屬之中,舅父的地位最高,是母親家族的權力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