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更在意活著還是生存質量?堅持這幾件事總是對的!

在人們的印象中,得了癌症,生命好像進入倒計時,充滿了絕望和恐懼。然而,專家表示,

癌症並非不治之症

如今,癌症已有了許多治療方法,通過事前預防、精確治療、術後康復等手段,不僅可以延長生存期,甚至還有治癒的希望。

1.癌症是一種慢性疾病

為什麼說癌症是慢性疾病呢?因為癌症具有慢性疾病的普遍特點,如病因複雜、多種危險因素、長期潛伏、病程較長、造成功能障礙等,而且它的發生比人們想象的更常見。

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就有醫學專家報告說:在80歲上下老年人的尸解中,有1/4的人體內有腫瘤,但這些人生前沒有與癌症有關的任何症狀。

“癌症等於絕症”這種思維定式比癌症更可怕。

很多患者認為一旦患上癌症,就到了生命的盡頭,終日鬱鬱寡歡或病急亂投醫,破壞了自身的免疫功能,最終導致死亡。

其實,與末期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相比,絕大多數癌症的生存率要高得多。

癌症患者更在意活著還是生存質量?堅持這幾件事總是對的!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查德·萊薩德博士曾表示,雖然目前全球癌症防治形勢嚴峻,但至少40%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專家表示,提高癌症治癒率關鍵在於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90%早期癌沒症狀,一旦有了症狀,90%都是中晚期。

必須保證每年一次體檢,45歲後要視情況補充一些腫瘤篩查項目。有腫瘤家族史的人,要定期到專科醫院做腫瘤篩查。

3.心態是最好的抗癌神器

早中期癌症病人能否治癒,“三分治療,七分心態”。10%左右的早期癌症患者活不過5年,主要就是心態問題。心態越好,越不容易復發。

生活上要規律作息,戒菸戒酒,保持正常飲食,不宜大補特補。適當補充各種動物蛋白,以及雞蛋、牛奶等高蛋白食物。多吃新鮮果蔬,主食粗細搭配。

運動量力而行,推薦游泳、太極、散步等有氧運動。

若有腫瘤相關問題,可免費給予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