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做空调对格力会有冲击吗?

趣问


应该还是会有的。但是小米空调对格力之外的二线空调品牌冲击更大,而且可能要大得多。

作为“白色家电”中的重要一员,空调的普及率已经有一定规模,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居民收入的增加,买房、拆迁改造、农村及城镇住房装修升级,新增空调、一户多机等需求稳中有升,有机构调查显示,2017年国内空调销量为4000多万台,这是一个需求明确的大市场。

雷军和董明珠你来我往的互怼其实半真半假,董明珠做了格力手机,但发现卖空调的那一套在手机上行不通;小米早在2015年就拉了格力最大的竞争对手美的联合出了一款空调,但号称的“智能”只是多了个手机控制,而且这款空调的制造环节都是美的包办,充其量算是“小米特供机”,不管是影响力还是销量,这款空调都毫无建树。

直到去年,小米生态链公司智米推出的产品,才算是小米第一次认真在做空调。智米空调的设计足够亮眼,全直流变频、一级能效、0.1℃控温等也是高端产品的标配,但是,这款空调4399元的高价让它有点尴尬,对上不足以撼动松下、三菱,对下又比一众国产品牌高出太多。这款空调很不小米,也难以影响格力的大局。

但是,就在今天(7月23日),小米正式公布它的第三款空调——米家互联网空调的价格:令人熟悉的1999元。

它的设计几乎copy了米家智能空调,而且是1.5匹的大空调,1999元的价格已经低于同规格的格力空调500元以上。

但是,它能在这个价位上直接打败格力吗?还很难说。虽然价格很有吸引力,但米家互联网空调是三级能效(相比一级能效,能效比更低,可以简单理解为更费电),也就是说,这是一款低阶产品。空调行业,格力被公认是实力最强的品牌,选择格力的用户,忠诚度也会更高。但是,格力之外,或者说格力、美的之外的一众品牌,消费者购买时更多考虑的是价格因素,如果小米提供了更好的设计,更低的价格,相信会有一大部分人转化过来。如果小米在这个价位战胜了其他品牌,就是格力真正要恐惧的时候了。


蒋鸿昌


雷军、董明珠再度狭路相逢,小米第三次做空调能够成功尚未可知。


在“10亿赌局”的最后一年,小米CEO雷军与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再度狭路相逢,小米第三次进入格力领衔的空调市场。

7月23日,零售价1999元、公测价仅999.5元的米家互联网空调正式发布。

不同于2015年小米与美的推出的“i•青春智能空调”和2017年由小米生态链公司推出的智米空调,这次的空调产品挂着“米家”的logo,这意味着小米将亲自下场与格力、美的等家电厂商进行肉搏。

3年内2次失败,小米走上最后一条路

在米家互联网空调之前,小米已经尝试过两种形式:与传统家电品牌推出定制产品,由生态链公司推出自有品牌产品。

前者而言,2015年小米与美的合作,推出2699元起的“i•青春智能空调”,主打与小米手环、智能家庭套装的实时联动,但是后续市场反响不佳,小米与美的也没有再推出过第二款产品。

后一形式则是由小米生态链公司中定位“智能环境电器”的智米来完成,2017年8月,智米推出智米全直流变频空调,售价4399元,面向消费升级人群。不过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上,智米空调的评价数量与格力、美的的同价位产品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很难称为“成功的尝试”。

严格意义上来说,智米空调的推出并不等于小米直接进入空调市场,智米空调甚至没有出现在小米商城的产品列表中。

对小米而言,4399元的智米空调更像是一次在中高端产品中的试水,成功则将帮助小米撕开空调市场的裂缝,失败也不过再次证明,性价比才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

从这个角度看,与家电厂商定制、生态链公司出马都没成功,想要进入空调市场,摆在小米面前的只有亲自出马这一条路,或者说,小米需要亲自推出一款产品,证明互联网空调的市场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以及小米智能家居生态在空调产品上的优势在哪。

这个任务,美的“i•青春智能空调”和智米空调都没能完成。


“挖角”格力,小米有备而来

经过二十多年的沉淀,早已成熟的空调市场显然不是新玩家想进就能进的,表面上,从2014年到2018年,小米的动作只有与美的达成合作、旗下生态链品牌智米推出智米空调,但在冰山下,小米为突破空调市场所做的准备还有很多。

2018年初,有自媒体消息称“为了做大空调业务,负责小米空调业务的智米科技,正在与格力前员工肖友元拥有的公司(珠海三友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接洽合作,谋求合力破局”。

经36氪查询,珠海三友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确实是一家有格力背景的技术型公司,其产品包括分体机、立柜式空调和特种空调,创始人肖友元曾任格力海外销售总监和创维空调事业部总裁。

不过这家公司与小米的关系显然不止是智米的合作伙伴那么简单。

珠海三友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股权结构图,来源:启信宝

启信宝信息显示,珠海三友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为小米联合创始人、小米生态链负责人刘德,其持股100%的唯一股东是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也就是说,这家有着专业空调研发背景的珠海三友其实是一家小米的全资子公司。

而在对外投资上,珠海三友与中山长虹电器共同出资成立了中山虹友电器有限公司,中山长虹持股60%,珠海三友持股40%。需要注意的是,长虹正是智米空调的代工方。

因此,即便不考虑小米占股1.29%的美的,在空调这个看似小米比较陌生的领域,小米也已经有自己全资的空调研发团队,有达成股权合作的代工厂,还有一家专注智能环境电器的生态链公司智米。

从这个方面看,把小米推出米家互联网空调的原因归结到雷军与董明珠的“10亿赌局”显然是不合适的,小米为了空调这个家电“四大件”之一的传统市场,早已绸缪多时,与格力的相遇只是时间问题。

重回“小米模式”,这次小米能圆空调梦吗

36氪从接近智米的知情人士处获悉,智米在米家互联网空调中负责研发和制造,品牌是米家,同时市场也不由智米负责。

在经历了与传统空调品牌定制产品、智米自有中高端产品两条路线的失败后,米家互联网空调回到了小米传统的“爆品”模式:由生态链公司负责产品的研发与制造,小米/米家负责品牌和市场,同时在定价上,1999元的价格也遵循了小米一贯的高性价比策略。

这一模式是小米生态链产品的“杀手锏”,但同时对小米空调这一细分品类来说,也可能是背水一战。

就目前来看,小米选择在7月下旬发布米家互联网空调,在时间窗口上已经赶上空调的销售旺季,在产品功能上加入对米家App和小爱同学的支持,在销售渠道上,挂着米家品牌的米家互联网空调想必也将得到小米之家等小米官方渠道的最大支持。

米家互联网空调

在家电“四大件”(电视、空调、洗衣机、电冰箱)里,小米真正站稳的只有相对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电视市场。而在空调和电冰箱市场,小米生态链中的智米和云米都没有取得太好的成绩。

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与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等大家电的市场环境有关:主要依靠线下渠道销售,传统厂商技术储备深厚、品牌影响力强,消费者受售后、安装、维护等线下服务影响大。

另一方面,智能电视除了连接WiFi、App控制外,还有内容(提供内容的系统)这一足以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功能。但是在空调、洗衣机、电冰箱上,目前还没有出现同等重要程度的功能,如果小米电视只能用App换个频道、用语音控制开关机,那它相比传统电视也不会有什么优势。

对于小米而言,靠一款米家互联网空调去和格力、美的等空调大厂正面抗衡显然是不现实的,但米家互联网空调的意义在于,如果它能从众多空调产品中成功突围,将为小米生态在空调领域的拓展竖立一个范本。

此后以米家互联网空调为模板,小米将智能模块植入传统空调产品、与众多空调大厂“化敌为友”也不是没有可能,事实上,这或许才是小米生态介入空调市场的最佳模式。毕竟小米5%净利润率的红线决定了小米更想通过数据、互联网服务赚钱,而不是卖出更多的空调。

不过对于集小米、米家众多优势资源于一身的米家互联网空调来说,光凭米家App、小爱同学控制是远谈不上体现“互联网优势”的,米家互联网空调更大的挑战,还是在于如何整合米家众多IoT设备的数据,让小米智能家居形成一个服务闭环。

不然的话,米家互联网空调恐怕又得一味地拿“高性价比”说事儿了。


36氪


小米卖空调,个人感觉并不会对格力造成冲击。主要有以下几个个人观点:

①空调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小米想在这个方面做文章似乎不可能的了;

②做空调,主要还是得有钱,毕竟开发成本不小,要完成各种实验,光是电费就不是小数目了,更不用说几百万一个的实验室了。当然,小米是不缺钱的,但是我觉得他现在缺的是技术经验,没有经验,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

③小米刚踏入空调行业,缺乏空调开发管理经验和品质管理经验,没有自己的生产线,这一点是比较致命的,毕竟现在的空调主要还是讲质量;(空调可不能像手机一样发烧)

④就如广大网友所说,要是能有1999的价格就能接受,但是这对于变频空调来说似乎不可能,况且这空调还采用那么多的进口零部件,成本价已经摆在那里了。而且,他们缺乏完整的售后体系,只能选择外包,可靠性未知;

④对于所谓的0.1度控温,难实现。房间大小的不同,空间的温度点各不相同,普通家用分体式空调难以做到全方位温度均匀。况且,空调开发过程中使用的测量仪器都会有1~2度的允许偏差,这其中的个个环节就已经体现出了0.1度控温的不现实。

⑤所谓的WiFi控制,其实已经不是新鲜事,许多空调厂家早已实现;

⑥格力的销量占据几号国产空调半壁江山,根基牢固。

当然,小米也有他独特的优势:

①小米有许多年轻米粉,这已经是一波潜在的客户了;

②小米是搞IT的,与现如今的智能家居热潮相符,有助于他的宣传;

③小米可以大胆从外观方面入手改变,以迎合年轻人的审美观。

综上所述,我觉得格力的内心还是那么平静,没有丝毫波动。

关注一下再走吧😚



制冷小羔羊


回答这个问题,比吹着小米空调不知要凉爽到哪里去了。答案就一个字:“作”!

很简单,小米现在抛出这个概念,目的有二,对,就是二:一是给自己的股票打配合,因为股票的技术性下跌拐点已经成型;二是把原来吹出去的空话贴一个真的标签。

空调不好做啊,亲。空调好做,那全球人民去买它干嘛呢?自己在家做几个就行了呗。但现实很骨感啊!国内当初蜂拥而上、遍地开花的空调企业,现在还剩多少?剩下的“多少”还有几个活得人模狗样的?

小米没有空调制造核心技术。既然没有,那你的空调会是什么?将国内外二流三流产品贴标。二流三流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什么位置啊?下流嘛。

标新立异并不能异军突起。你说你有网,有网就能捕得到鱼吗?即使你弄得到几个,但高手却已经弄到几十几百个了。你说你整点智能,但别个是傻的啊?可能你的智能造势,恰恰是为别人做了免费宣传。

品牌,不是讲故事讲出来的,是工匠精神铸造出来的,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是广大消费者口碑相传出来的。

请给你成千上万的股东一点点尊严。你要对得起股东,那你就用他们的钱,到市场上去砸出几个金窟窿出来吧。不要成天提着一张这里断了一根线,那里断了两根线的网,漫无目的撒来撒去。


K线我有


空调属于比较特殊的大家电,供应链非常复杂,售后安装,渠道建设维护,各种因素都很重要,小米做的第一种大家电是电视,开始两年都非常艰难,去年开始到今年才爆发,大家电要建立品牌势能非常困难,空调品类比电视更难,空调供应链比电视更复杂,而且目前空调的头部品牌非常强势!小米想在空调领域有点建树可以说难上加难,如果小米真心想在空调行业成功,还是必须走价格战道路,必须用足够低的价格再加上足够好的品质才有可能起来,从目前看来应该不可能,智米公司是小米生态链最不搞价格战的公司,米家空调价格不会低,最多就是增加个品类,想有多大销量是不可能的事。


吐贺吐罗


支持,格力开始衰落了,新买5台空调,特别是冷暖机,制冷奇差,噪音大。差差差,伤了十年忠实客户的心。公元2018-7-23原忠实客户留言。情况如下:6月中安装5台1.5匹格力,当天开机,自己房那台已制冷差,开了一个小时还感觉闷热,吹出来的风比风扇稍好,当时安装师父向总部反映后加了半斤雪种,说情况改善了。到7月初正式入住,当晚开了一小时后才略感凉快,个背部无风吹总感到热,稍一转动多几次还会出汗粘粘的,开到22度,空调吹风口对住个人吹着开到天亮,也不用盖被子,旧的那台开25-27度半小时就要盖棉被。我买的可是格力啊。怎会那么差?再反映,2个售后师父上来重新检,放雪种再加后,调试了半天,说行了。当晚及连续几晚效果又不行,又投诉。售后过几天又带了个x经理来如是弄了半天,说调到最佳效果了。当晚及连继开多几晚依然如果。再报投诉,无果。再连续投訴,又说要带个老板上门调查。


坚决支持反对延迟退休


现在格力看小米发布的空调肯定是挺不屑的,除了设计以外还真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地方,但当年的小米手机不也是这样开始的么?

从技术上来看,小米推出的这款空调并没有特别的亮点:全直流变频、日立压缩机、松下风扇电机、R410A冷媒、0.1℃控温、APF 4.75等宣传的特性比起竞争对手的新产品来说也只能算是标配,根本谈不上“黑科技”,而4399的价格也并没有那么的震撼人心。相比目前占据了世界空调市场30%份额,占有率全球第一的格力来说,至少小米的这款产品无法还无法撼动格力的霸主地位。

小米手机当年起步的时候靠的是1999元的超低价,一下子腰斩了当时主流手机的价格,迅速占领了市场。但是这样的模式是不可重复的,因为小米手机可以不赚钱,只作为聚集用户流量的入口来赔本赚吆喝,但小米不可能样样都不赚钱,尤其是物联网智能家电和增值服务,这可是小米主要的利润来源。

相比起完全重头开始的初创公司而言,小米的优势在于有了广大的用户群并建立了信任,加上一些物联网智能家电的基础,而接下去要做的是如何把这些用户转化为再次购买的客户。如果小米要获得合理的利润,只能通过在产品上下功夫才有可能和格力等行业领先者竞争。但从小米目前的这款产品来看,米粉的信任 + 产品力 + 价格所形成的竞争力似乎还没有到达爆发的临界点。

所以我认为短期内小米空调无法对格力造成任何冲击,长期的话小米的产品力至少要达到格力的90%才能依靠米粉的信任、价格以及物联网智能家电的结构性优势赢得市场。


高挺观点


前期有冲击后面就不大了。首先,手机属于快销品,一般一年到两年,空调属于耐用品一般8年。小米无论做工和质量一个字差!他的其他电子产品我都不买。我是做家电这行的,小米的插板,电饭锅,电视不买。耐用品使用时间长,维修麻烦,比如,外挂的地方需要人爬出去高空作业来回都要大几百,更坑的是如果是风管机你还得拆掉吊顶,损失更大。所以耐用品还是得买质量好的,别跟风买互联网公司。前几年很火的互联网家电公司现在都不行了,这些产品只能卖给小店之类的,家用的很少人回去买。买的人只能说傻了。


jtl3171156499


肯定有哇!尤其3年前“军工长虹”研制出可控制在0.1摄氐度变辐世界家电行业首颗高端空调和冰箱用的“变频MCU控制中国芯”后带“长虹中国芯”的空气压缩机产量己跃居世界第一啦!已将“无芯的格力”空调每年用5O亿购“外国芯”放到火上微烤啰!小米只是加点小脏油而己(科网类企业是不是专业都想低价整垮别厂来染指呢!只能称为“脏”而己)。



手机用户76572962788


《师说》有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小米在空调行业对格力不会有任何冲击。

虽然掌门人董明珠频出“金句”,但作为空调行业当之无愧的老大,格力在技术层面绝对是小米难以望其项背的。

相比刚上小学的小米,格力已是步入而立之年的小伙子。一个是学业修满的有为青年,一个是还在交学费的小学生,两者不论是从哪方面相比较,差距都是显而易见的。格力经过30年的发展,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已经实现了自主化。“买空调、选科技”、“格力,掌握核心科技”等一系列销售口号虽有广告效益,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格力高度自信的软硬实力。

格力可是目前中国空调行业内价格最高的一个品牌,这一点正是小米加以利用使产品快速推向市场的切入点之一,小米得益于自身性价比优势,希望通过价格战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但不可忽视的事实却是:手机,有人追求性价比;空调却鲜有人这样为之。空调好坏与否直接关系人体健康,所以消费者购买空调时并不会将性价比作为优先考虑因素,这也是小米空调发展并没有达到市场预期的原因之一。毕竟手机可以一年一换,可是谁家空调又每年都换呢?

所以,即使小米入行空调领域也不会对格力产生市场冲击,作为一个“贴牌”产品,小米空调目前优先考虑的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而格力确实如何进一步蚕食空调市场,这样比较过后,二者之间的差距是不是心中已经一定的认识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宝贵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