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自己的传统文化说“不”字,真的很难吗?

向自己的传统文化说“不”字,真的很难吗?

最近有一个问题,思忧成灾,让我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欲说还休,恐不免为人所憎,但又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当下无论各大电视台、报刊还是网络等诸多媒体都在不同程度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连篇累牍,不厌其烦,其意本是好的,对于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良文化的传承,那么这个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是没有血骨的一具躯壳,有了优良文化的不断积累和承载,才有了脊梁,才有了生命力。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如此提法,本人彼有微词,难于苟同,不以为然。

诚然,华夏上下五千年,其先祖们创造了如星光灿烂般的文化,在世界民族文明史上形成了一枝独秀。

但是,在这里我要向中国传统文化开上一炮。文化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和渗透力,无论好与坏。中国传统文化统一性和主流性的形成可以说是从封建社会的建立开始(在之前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层出不穷,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诸子百家,从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大家,如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为了更好的奴役禁锢人民群众思想为其服务,巩固其封建阶级统治,上层建筑就有意识有目的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好了,不扯了,再扯就远了,言归正传。

从封建社会的建立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推翻算起,中国封建王朝有二千四百多年,在这两千多年间,形成了有其中国特色的传统主流文化(请注意,这个传统主流文化其中大部分是带有封建思想成份色彩的),这就形成了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主流文化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及传承性历史最长的民族(在这期间也产生了许多冲破和动摇封建阶级的思想和学说,在这里就不一一说了,大家可以找出相关书籍查阅,但都被一一打压,去精留粗了,利于封建阶级统治服务的留下了,不利于封建阶级统治的封存了,文字狱的由来大家都知道的)。

时止今日,为什么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人们成显出来的种种现象,着实让人感到颇为费解。我想这就是因为二千多年的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延续和残留的结果吧(带有封建思想色彩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物质文明冲击下产生的一种讽刺和矛盾)。当现代物质文明在带有功利性和封建性的传统文化中无法与之匹配时,就出现了中国式过马路、争抢座位、随地大小便、排队加塞成为家常便饭(包括中国人在国外的种种丑态行为,真让人叹为观止),扶老携幼、救死扶伤倒成了新闻焦点。

纵观各大书店和当下最为流行的微信朋友圈各种心灵鸡汤,遍地开花般吸引着各色眼球,如何做不倒翁、如何处人为世,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不吃亏等这样那样的所谓精华。无不反复渗透着或多或少封建思想色彩掺杂其中。要知道在封建社会中,没有充分的法制和人权的前提下,为了升官发财、为了明哲保身等诸多因素,不得不形成了一套套为了私欲私利扭曲人性的歪理谬论。

带有封建思想色彩百分之八十以上(或更多)的传统文化在一个人的脑袋中占据着时,想与现代物质文明和谐接轨,那是痴人说梦,自圆其说(这也是中国式教育失败的原因所在,加于改良迫在眉睫)。

记得一年前,央视新闻播放了某某大老虎落马,新闻主播在解说时,引经据典用了一句 “刑不上大夫”的话,无非是想说明打腐上不封顶,永远在路上的意思,但实际这句话的原意是说大夫以上的阶层犯罪,赶紧自杀算了,不用等刑法来追究,丢人现眼,祸不及家人,以砺臣节,而不是说古代大夫级别以上的人不用获罪。这就是不分文化思想是非,用错药引子的结果。

这就是我要向中国传统文化开炮的原因,二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统治阶级下,其封建思想形成了强大的参透性和传承性,形成了强大的统一性和主流性。所以,我们今天在宣传中国文化的时候,要注意区别不同文化的是与非,要去粗留精,符合和有利于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文化要传承和发扬,不利于的文化要消除和扬弃。

中国传统文化的提法已经不合时宜了,建议应该统一形成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这一说法,因为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带有封建思想糟粕有之,带有文明进步思想有之。。。。。。。

最后想铿锵有力的来一句,“向中国传统文化开炮,向中国优良传统文化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