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音樂教育才不是數理化的助攻

伍迪:音樂教育才不是數理化的助攻

編者按:“慕思寢具”《CEO說》系中國營銷創新聯盟、孤獨者粘盟社群、《執行官》雜誌2017年推出的主題“中國智造之星100”項目的系列訪談欄目,美容&健康電器領導者SKG及匯聚全球23國營養的湯臣倍健提供禮品合作,旨在邀請中國智造代表企業領導人分享其創新實踐、思考和成果。圍繞在技術、設計、營銷、模式等創新維度,以自媒體+社群聯動+平臺媒體的方式對優秀的創新企業和企業創新進行集中展示和推廣,以促進社群互動和商業共建。

文-段傳敏 特約記者 張子俊

社群互動直播主持嘉賓-胡夏(品牌營銷專家、前央視紀錄頻道創意編導)

伍迪:音樂教育才不是數理化的助攻

他說自己“十年前跌跌撞撞誤入音樂之門”,在苦練薩克斯時,又從電影《少林寺》中偶然習得八字真言。可以說他的這條藝術之路像極了武俠小說中武林高手的成長之路。

在他的世界裡,縈繞著音樂的夢幻縹緲,也晃盪著奮鬥的劍影刀光。

在追求個人藝術成長與商業市場結合的過程中,他有怎樣的獨到秘決?從事商業是否是藝術家進行價值轉化的必然宿命,有沒有更好的選擇?中國的藝術教育又該如何發展?

他是被稱為“中國薩克斯王子”的伍迪,面對這些問題,他都給出了自己的思考。

5月2日晚,具獨家冠名的社群直播分享互動欄目《CEO說》第四十七期邀請中國薩克斯王子、伍迪藝術中心發起人 伍迪先生,以《從“愛無止境”到“天空之城”:一隻薩克斯如何風行中國?》為主題,與數百位來自全國的文化財經CEO們進行了線上分享互動。以下是伍迪在創新聯盟-孤獨者社群總群的直播採訪內容(根據錄音整理,有刪節和編輯整理)

“音樂教育存在誤區”

《執行官》:在中國,學音樂似乎成了一些考生的專項工具,不是真正的愛好者考試以後就不再玩音樂了。你對當今從小學習各種樂器的孩子有什麼建議?

伍迪

在歐洲,文理科考100分,人們不為為奇;但如果孩子們在音樂方面有所表現,就會被重視,比如說著名的鋼琴演奏家阿格里奇,在18歲獲得了肖邦國際比賽的冠軍,為此,阿根廷總統親自贊助她前往倫敦音樂學院學習。在中國,很多家長對孩子學音樂或從事藝術行業普遍存在誤區。經常會聽到家長說“不指望孩子以後成為音樂家,只要學一點作為愛好就行”類似的話。家長們當著孩子的面說這樣的話,幾乎是斷送了孩子們的藝術夢。從另一角度考慮,孩子們在學校的學科中有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等,成為物理學家,數學家或文學家的孩子還在少數。既然家長不指望孩子成為各科專家,為什麼還要重視孩子的學習。其實學音樂反而對學習有幫助,據我瞭解,很多高考狀元從小都有嚴格學音樂的經歷。所以,藝術教育反而能夠為文理科的學習帶來幫助。

《執行官》:作為一名知名藝人,你剛剛創辦了伍迪音樂中心,開始以平臺的方式推進藝術教育。這是作為藝術家的你在商業領域的又一全新探索,為什麼要選擇這條道路?

伍迪

我有兩個夢想,第一個是為舞臺活著,我已完成了全國100多座城市的巡演。第二個夢想是做一個藝術中心培養下一代,讓孩子們在最好的時間學習音樂,感受藝術的魅力,讓音樂為青少年夢想插上翅膀。

為什麼有這一情懷?因為很多學生跟我學習,特別有些中途學過幾年的找到我,但讓我感覺很失望,因為缺乏基本的常識。當前很多家長熱衷讓孩子學葫蘆絲、風笛、口琴之類的樂器,我認為這是一個誤區、誤導,因為很多孩子要考藝術院校時會發現沒有這個專業,孩子會多麼失望。我不想讓這種現象繁衍,耽誤了孩子。

《執行官》:在國內,許多音樂人的境遇並不很好,可以說作為一個行業相當苦逼,薩克斯是西方樂器,相比於鋼琴、小提琴等人氣更弱,你是怎樣在學習的過程堅持,並在堅持的過程中邁向成功、成為“中國薩克斯風王子”的?

伍迪

薩克斯管在以前是非常冷門的樂器,甚至在某一階段被稱為“流氓樂器”。然而90年代初,一首薩克斯風樂曲《回家》,風靡全球,席捲中國,吹進了千家萬戶,從此以後,薩克斯風成了熱門樂器。我也是從吹《回家》這首曲子,開啟了我的音樂之旅。在演出過程中,一次偶然的機會,成功與當時中國最大的唱片公司“太平洋”簽約,出版發行了首張個人專輯。在1999年6月19日,我開辦了個人首場音樂會,從此一“吹”不可收拾。不知不覺,被媒體稱為“中國薩克斯王子”。當然,這個榮稱也讓我明白,我必須更加的努力,才能配得上這樣的稱號。

(鳴謝慕思寢具獨家冠名《CEO說》; 鳴謝禮品合作伙伴美容&健康電器專家品牌SKG; 匯聚全球23國營養的湯臣倍健。特別鳴謝:特邀嘉賓主持、原央視紀錄頻道創意編導、蔚觀文化總裁、lilali能動衣品牌創始人 胡夏先生)

伍迪:音樂教育才不是數理化的助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