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磐節能|澆築混凝土容易「起砂」,你知道什麼原因嗎?

“起砂”顧名思義就是混凝土面層結構不細密、強度較低、表面經搓擦後沙或泥粉從混凝土中脫離出來。農村用戶澆築混凝土容易“起砂”的主要原因是選用水泥材料本身和施工方面的綜合因素造成的。

昊磐節能|澆築混凝土容易“起砂”,你知道什麼原因嗎?

一、水泥方面

水泥是混凝土的膠凝材料,是混凝土強度的產生者。水泥質量的好壞,可以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質量,但是水泥質量與混凝土“起砂”並沒有必然聯繫。質量不合格的水泥不一定就出現“起砂”,反之質量好的水泥也不一定就不“起砂”,所以不能以“起砂”來判斷水泥質量的好壞。

農村用戶一般都使用32.5等級的水泥,而32.5等級的是複合水泥,國家標準中允許摻入多達45%的混合材料,而過去是15%,現在的複合水泥中混合材摻量過高,是引起混凝土起砂的重要原因。雖說是混合材的過多引起混凝土起砂的重要原因,但是生產廠家沒有過錯,水泥是一種符合性質量,只要符合國家標準就說明質量沒有問題,所以這也是國家加快淘汰32.5等級水泥的一方面原因吧!

昊磐節能|澆築混凝土容易“起砂”,你知道什麼原因嗎?

二、施工方面

一般來說混凝土強度越高越不容易“起砂”。但是澆築低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時,“起砂、起灰”現象容易發生。影響混凝土強度的最主要因素是水灰比,也就是水泥配比及用量。而一般的農村用戶施工由於存在配比不準確、沙和水不控制以及砂石的含泥量多等因素,混凝土強度根本無法保證。

很多民用工地每方混凝土水泥用量在6包以下。雖然混凝土強度有時也能達到C10或C15左右,滿足了硬化要求,但由於混凝土水泥用量過少,用水了量增多,結構不細密,“起砂”那就不可避免。沙量大,對泥工師傅們幹活比較容易,平整度容易控制。但是,沙量增大了,用水量和混泥土中的毛細孔數量分散了水泥水化產物的膠結時機,大幅降低了混凝土強度。

一般澆築C20混凝土時,混凝土灰砂比不宜超過1比2。但有些用戶達到了1比3以上。只要用沙量合理的話,每方混凝土水泥用量到了6包以上時,“起砂”現象不會很嚴重,達到7包以上一般不會出現“起砂”。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是否是夠,可以從混凝土顏色來判斷。一般用普通硅酸鹽複合水泥攪拌的混凝土正常顏色呈現的是灰青色,表面看是青釉色,則說明水泥用量正常;反之發白,則說明水泥用量不足。水泥用量是混凝土是否起砂的關鍵所在。水泥用量足則提高了產生強度的成分,也就提高了混凝土的膠結能力及緻密性。

隨時人們追求質量的意識越來越高,更多的人喜歡用品牌大、質量好的水泥,但是又不想多出成本,認為質量好的水泥可以減少用量從而節約成本。這裡可以舉個簡單例子:假設一批水泥的強度為31Mpa,每方混泥土用量為8包;另一批水泥強度為39Mpa,每方混凝土用量為6包;它們的強度分別為:31×8=248Mpa;39×6=234Mpa,前者不合格的水泥比後者優質水泥配出的混凝土強度可能還要偏高。

水泥是起膠結和包裹作用的,水泥用量過少,則表面的沙和石子包裹不了,水泥顆粒沒有連接起來,水泥的水化產物也沒有連接在一起會使沙和石子產生離析現象、表面浮漿等現象,大幅度降低混凝土強度,從而出現“起砂”。

昊磐節能|澆築混凝土容易“起砂”,你知道什麼原因嗎?

三、養護方面

混凝土在沒有完全硬化時,過早的雨淋、澆水或澆溫度高渾濁水造成混凝土面層溼漲而“起皮、起砂”現象。農村的養護條件不足、泥沙多是普遍現象特別是光面的時候不精細,或者是沒有二次光面,面層的氣泡或毛細孔沒有及時的關閉,面層砂漿泥粉過多,底層的水泥漿沒有充分的拉出,疏鬆的面層與空氣中水分、二氧化碳接觸,加劇了表面混泥土的碳化,這樣面層混凝土也會出現“起砂”。

昊磐節能|澆築混凝土容易“起砂”,你知道什麼原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