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改變世界,歷史上世界盃規則改變的一些故事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是第21屆世界盃,目前已經於6月14日開始,緊張激烈的比賽讓人著迷,不過一個新的規則是咬人被列為可判罰直接任意球和罰令出場(紅牌)的犯規,2014年的巴西世界盃上,蘇亞雷斯在烏拉圭與意大利的比賽中上演“咬人”一幕,不過由於裁判的視覺角度問題,當時他逃過了處罰。不過今年他可得悠著點,要是他的“蘇牙”再度出口,估計後果就比較打了。

小人物改變世界,歷史上世界盃規則改變的一些故事

像蘇亞雷斯這樣改變世界盃規則的球員歷史上並不少見,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小人物如何改變世界吧:

1962年或許是世界盃歷史上最味的一屆比賽,除了第二輪智利與意大利的“黑暗的比賽”,賽前雙方媒體和智利媒體之間唇槍舌劍,這種情緒也帶到了比賽中,雙方在比賽開始後就“拳腳相向”,第12分鐘,意大利球員費里尼被紅牌罰下,遲遲不肯下場的他甚至是被武裝警察抬下場地。隨後,主角智利球員桑切斯開始表演,他先是打斷了意大利隊長馬斯基奧的鼻樑,還襲擊了意大利後衛達維德,後者也因為報復被紅牌罰下。這場比賽也被稱聖地亞哥醜聞之戰,更誇張的是此前兩天的8場比賽就出現了4張紅牌、3次斷腿和1例腳踝骨折、幾例肋骨骨折。當時吹罰比賽的英格蘭裁判阿什頓甚至認為自己是一場軍事演習的裁判,最終,智利隊以2比0擊敗了只剩下9人的意大利隊。於是1966年世界盃上開始啟用的紅黃牌制度。

小人物改變世界,歷史上世界盃規則改變的一些故事

1966年世界盃,葡萄牙隊和巴西隊小組賽,當時貝利在禁區前帶球過程中,莫萊斯橫向殺出,連續兩記飛鏟弄翻貝利,由於當時沒有換人制度,貝利只好帶傷在場上游蕩,球隊相當於少打一個人,球隊毫無戰術體系可言,最後巴西敗北。隨後在1970年墨西哥世界盃 換人制度誕生,兩一支球隊可以有兩個換人名額。1978年阿根廷世界盃,如果加時賽若未分出勝負加入點球大戰,而之前世界盃是擇日重賽。不過由於賽程安排,本次世界盃沒有出現點球對決情況,4年後世界盃,西德和法國在半決賽中加時後沒分出勝負,進行點球決戰,西德笑到最後。點球的意義在於,每一場比賽真正能分出勝負,點球的殘酷讓競技體育的魅力大大提升。

由於1990年意大利世界盃是最保守的一屆世界盃,阿根廷7場只進5球最後成為亞軍,守門員手接回傳球也讓比賽變得更拖沓。因此1994年美國世界盃禁止守門員手接回傳球,一方面為了鼓勵進攻,同時防止球隊消極地後場倒球。

小人物改變世界,歷史上世界盃規則改變的一些故事

2010年南非世界盃八分之一比賽中,德國、英格蘭兩支傳統強隊狹路相逢,第38分鐘,賽場出現爭議一幕:英格蘭隊蘭帕德大禁區弧內挑射,皮球擊中門楣下沿後過線彈出,球整體已經過來球門線,但是主裁判拉里昂達誤判將有效進球漏判。因此,2014巴西世界盃,加入門線技術,減少以上冤案的發生。

世界盃,是英雄的舞臺,小人物也可以改變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