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深深,深幾許?

“校園貸”本來是一個不錯的金融借貸方式,可以讓獨自就讀的大學生在缺錢時,解燃眉之急。現在它卻成了“校園害”。

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四男生生,大二時在網上看到了校園貸的廣告,由於家庭條件不好,生活費緊張,他動了心。他下載了相關APP,進行了第一次貸款。這孩子居然嚐到了甜頭,採取拆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一年多的時間,一共借款60多次。雖然先後還款21萬元,即將畢業時,卻仍有5萬元沒有還完。

張家口市一在校大學生,因為“校園貸催款”,不堪重負,在當地一家賓館被發現死亡。

長沙19歲女孩陷入現金貸泥潭,在半年中向至少18家公司借款,其母因壓力太大服農藥自殺。

河南大學民生學院大四男生隨某從鄭州某公寓26樓出租屋跳樓身亡。從其女友處得知,隨某深陷校園貸,之前,隨某的父母已幫他還了十多萬元。

更有甚者,有些貸款機構和平臺會讓女大學生以“裸照”抵押,為大學生提供貸款。一旦女大學生不能按時還款,就會以“裸照”作為威脅,採取各種各樣的催收手段。包括向父母和親友發送裸貸和催收短信、把照片公示在各大網絡平臺等等。

套路深深,深幾許?

校園貸為什麼能輕易擊中大學生?

很多校園貸的貸款者,不是真正的缺錢者,而是真正的虛榮著。任何一個高校的學生群體家庭背景都是有很大差異的。購買一部iphoneX資金,對於富裕家庭來說,是“小錢兒”,工薪家庭可能是一兩個月的工資收入,對低收入家庭來說可能是半年、一年的家庭總收入。往往越是低收入的家庭的孩子越羨慕擁有時尚物品的同學,以前甚至出現過賣腎買手機的事情,通過校園貸貸款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就不足為奇了。

洗腦廣告滿天飛,增加了大學生中招幾率。如果你哪天沒有接受到各種貸款短息或者相關的騷擾電話是不是覺得有些不尋常——這種情況屬於小概率事件。在繁華的街區,隨處可見各種金融貸款公司的招牌,銀行的大堂經理,也經常向你推薦各種高息產品,甚至你走在街道上,也會有人問你需不需要貸款,有網友開玩笑說:現在的小額貸款廣告堪比多年前的男性病廣告,不同的是,以前感覺中國男人都腎虛,現在的感覺中國男人都缺錢。這種洗腦式廣告威力無疑是巨大的,一些沒有錢卻想滿足虛榮心的大學生會走上“校園害”的不歸路!

套路深深,深幾許?

校園貸變成校園害已經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明文規定禁止向沒有還款能力的在校大學生借貸。但貸款公司是不甘心退出這塊市場的,改換方式吸引大學生借貸。

有一名大四學生,去年年底陷入了“回租貸”的圈套。家境不錯的他把手機“抵押”後換了2000元錢,扣掉“租賃費”後到手1600元,但不到三個月就滾到10000多元。本來覺得很划算的他後悔不迭。

更為可笑的是許多大學生以為“校園貸”可以不還。網報一起校園貸款事件,400多名大學生成被告,但開庭的時候,卻沒有一位大學生應訴,他們認為校園貸屬於“非法貸款”覺得借的錢就不用還了,這些大學生缺乏基本的“欠債還錢”道德意識和相關的違約風險。一旦判決敗訴,這些大學生會被法院歸入“失信人員”名單,不但沒有報考公職的資格,就業、貸款、出國等會也會受到限制。

所以,這裡要奉勸同學們:一定一定要尊重法律,要學會剋制住自己的慾望,自己有什麼能力就消費到什麼程度。

套路深深,深幾許?

財商教育要跟上。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主任趙曙光表示,“財商指認知、管理和創造財富的能力,目前各種形式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和產品在大學生中被廣泛使用,但我國的財商、金融普及教育並未跟上。

2015年末,國務院印發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要建立金融知識教育發展長效機制,推動部分大中小學積極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教育,鼓勵有條件的高校開設金融基礎知識相關公共課。至少各界在此方面已達成共識。

此外,家庭教育的缺乏也是大學生財商素養欠缺的重要原因。父母缺乏金融管理知識,無法有效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所以說,父母一代學習財經知識,對自己、對下一代都有益處。我們至少讓子女知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花錢要“精打細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