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可以预防吗?如果可以,那要怎么预防?

微护网一造口人社区


直肠癌作为临床当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大便带血,其特点是血液常常与大便混合并且夹杂有粘液;大便习惯改变,反复便秘或腹泻,大便形状变细,由于肿瘤压迫刺激直肠会导致便意频繁;严重的发生肿瘤转移者会引起周围组织病变的相关症状,如腹痛、尿频、尿急等症状。

直肠癌的致病因素并不十分明确,相关文献研究表明与人类的生存环境、饮食和遗传有关,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过多和纤维素摄入过少是引起直肠癌的高危因素,除此之外慢性直肠炎、直肠息肉也是其危险因素。那么,我们可以根据致病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预防。首先,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不吃或少吃烧烤和油炸食品,适当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尽量不吃隔夜的剩菜剩饭,做到营养均衡;积极治疗结直肠疾病,防止良性疾病形成恶性病变;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以上几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预防直肠癌。

虽然现在的研究表明直肠癌的致病因素并不是很清楚,并且有些因素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常规体检避免错过其最佳治疗时机,许多临床专家建议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至少每年做一次电子结直肠镜检查,作为筛查大肠癌的主要措施,做到早发现,从而赢得治疗的时间。

本期答主:闫岩 医学硕士


杏花岛


直肠癌和结肠癌统称为结直肠癌或大肠癌,大肠癌是可以预防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病学分会肿瘤协作组在2016年撰写了《中国结直肠癌预防共识意见(2016年,上海)》。

在这份共识意见里,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预防的二级预防建议。因为不论是遗传性的还是散发性的结直肠癌,环境因素都是影响其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这些内容,把专家共识意见中提出的预防要点,都是基于科研提出的结论,篇幅可能有点长,期望大家耐心看下去。

一、结直肠癌预防非常必要

结直肠癌的发展路径是:

腺瘤——腺癌途径癌(占85-90%)

炎——癌途径

突变途径(占5%)

其中内镜下可以摘出腺瘤,能够预防75%的结直肠癌。

绝大部分如果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可以做到,不再复发,即使有复发的也可以通过复查、采用药物进行预防。

二、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

1.高膳食纤维可能降低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

属于B级推荐,证据等级为IIb,(通常医学类的研究证据分为A-E级,A为最高;证据来源质量分为I,IIa-c,III,I为最好)意见。

这是根据一项根据20个研究总结的Meta分析得出的结论。

高纤维膳食比低纤维膳食更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相对风险为0.72。

那么,纤维主要是在水果,蔬菜和粗粮类。于是又进行了分组,进行比较分析。

如果高水果纤维,相对风险为0.84;高蔬菜纤维为0.93;高谷物纤维0.76。

后来又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类似研究,而出的结论都是类似的。

所以,要想预防结直肠癌,要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多吃蔬菜是最好的,十字花科的蔬菜效果尤其显著,十字花科的菜有油菜,大白菜,卷心菜,西蓝花,菜花,白萝卜等。

(本人补充,如果实在吃蔬菜等有困难,可以选择水溶性的膳食纤维补充剂,比如菊粉。)

2.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可能减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

属于B级推荐,证据等级为IIb。

目前大多数的文献支持红肉(指牛、羊、猪等哺乳类动物的肌肉组织)和加工肉类(腌制、熏烤、煎炸等肉类食品)吃的越多,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越高。

那么吃多少会增加患癌风险呢,于是又有专家研究发现,不管是不是加工的红肉,只要是吃红肉多,就比吃红肉少的人,患癌风险增高。其中加工红肉吃的多的人,患病风险明显比其他人高。

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每天红肉超过120g,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是1.28,每天吃的加工红肉超过30g,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为1.09。

那么哪种红肉的威力更大呢,于是又有专家进行了研究,发现牛肉和羊肉吃的多了引起的患癌风险几乎是一样的,但是猪肉与结直肠癌发病没有明显的关联性。

我国的学者通过对照研究,根据6646例结直肠癌患者和99557名对照者资料进行的Meta分析发现,只要是吃红肉就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所以,平时一定要多选择白色肉类,比如鸡、鱼。另外,尽量少吃加工的肉类,比如条件允许,宁可吃炖肉,也不吃腊肉或者火腿。

另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制定也是根据大量的研究文献提出的结论,所以可以日常中遵循。

3.长期吸烟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属于B级推荐,证据等级为IIa。

简单的说,各种研究结论表示,吸烟可增加20%的结直肠癌风险。

具体来说,就是吸烟的年限,与吸烟的总量跟患病有关系。

吸烟人跟不吸烟的人相比,没1万人里会多10.8个病人。

吸烟人的吸烟量,一天内每增加10支,患癌风险就要上升7.8%。吸烟量每增加10年包(年包数值=吸烟量*吸烟年数),就可以使患病风险升高4.4%。

吸烟超过10年,随着吸烟史的增加,患病风险升高。

(本人补充:吸烟也是肺癌的患病风险因素,如果能循序渐进的戒烟,还是尽量戒烟吧。不过戒烟会带来体重的上涨,所以要逐步减量,同时增加健身计划,强化心肺功能,保持健康体重。)

4.长期大量饮酒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属于B级推荐,证据等级为IIb。

酒里面含有乙醇(常说的酒精),乙醇喝进去的多少跟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因为很多研究是国外做的,最近发现在中国人中做研究的结果跟国外研究的不同,发现中国人中乙醇喝进去的量跟得结直肠癌没有什么明显的关系。

(本人补充:很多时候科研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所差异,但是要看到主流的研究结果是有关系。因为人种不同可能会存在基因等多方面的差异。)

5.肥胖是结直肠癌发病的潜在高危因素

属于B级推荐,证据等级为IIa。

根据2014年之前50项前瞻性研究的分析,发现人的体重每增加5kg,那么导致患结直肠癌在内的多种肿瘤风险就会升高。

后续又有研究对这个结论进行了验证,发现地区、种族、性别,研究设计都不会对这个结论产生影响。

(本人补充:也就是说,肥胖是万病之源啊!全世界的人们都一样,只要胖就容易得各种癌!)

6.合理体育锻炼可降低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

属于B级推荐,证据等级为IIa。

合理的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根据研究发现也不是运动越多越好,按照WHO的推荐运动量,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将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7%左右,如果再多超过2倍则出现饱和现象。

(本人补充:运动也不是越多越好,适量运动,并且要注意运动前热身,运动安全,防止运动伤害。)

7.结直肠腺瘤的早期筛查可发现结直肠肿瘤的高危人群,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属于A级推荐,证据等级为I。

对于长期有排便异常,便秘、腹泻、排便规律等改变的;有家族史的;有溃疡性结肠炎的都需要进行便潜血的检查;便潜血存在结果异常的,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

(本人补充:很多人在每年体检时候从不检查大便,其实便宜的九块,贵的几十块就可以发现肉眼看不到的血细胞,便于早期发现结直肠息肉,能够在镜下处理。)

8.阿司匹林等药物可减少结直肠腺瘤出发,但存在潜在的不良反应

属于B级推荐,证据等级为IIa。

目前虽然有很多研究认为阿司匹林对于预防结直肠癌有效。但是考虑长期使用的获益-风险比,和成本-效益比,不支持一般人群结直肠癌初发的预防。

(本人补充:很多药物其实都是会存在不良反应的,如果为了预防结直肠癌而出现其他问题,得不偿失。)

9.叶酸干预可预防散发性结直肠腺瘤的发生

属于B级推荐,证据等级为IIa。

一项我国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干预试验,通过960例,年龄>50岁、肠镜检查排除新生物,且血浆叶酸水平小于等于20ug/L的人,随机分为叶酸干预组和对照组,根据3年的研究发现叶酸干预可以预防散发性的结直肠癌。

(本人补充:叶酸很多人认为是怀孕才吃的,其实叶酸是B族维生素的一种,我们每人人不分男女都需要。孕期是因为胎儿在发育时需要大量的叶酸,因此会强调孕期要补充。

叶酸其实相当于我们体内的快递员,如果体内的快递员多,就可以帮助身体传递信息,完成甲基化,进而起到预防疾病和肿瘤的作用。但是叶酸片不是随便吃的,因为量太多的时候,有的人存在吸收基因缺陷,会导致心脏方面的问题。通常剂量为400ug,在很多复合的维生素中都是这个量。)

10.维生素D的摄入和循环25羟基维生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预防结直肠腺瘤成负相关

属于B级推荐,证据等级为IIb。

维生素D的摄入和循环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越高,越不容易得结直肠癌。

(本人补充:维生素D很多人就知道跟补钙有关,其实维生素D在预防癌症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身体的维生素D主要来自皮肤合成,另外就是食物。但是,随着肥胖人群增多,发现他们体内血液中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往往偏低,容易导致癌症。

没事多出去户外晒太阳,每天都要吃蛋黄,海鱼、蘑菇、动物肝脏中也比较丰富。)

11.其他饮食来源的抗氧化类维生素对预防结直肠腺瘤初发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研究验证

属于C级推荐,证据等级为IIc。

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可以降低结直肠腺瘤发病风险。

维生素A和E可能与降低结直肠腺瘤发病没有任何关系。

三、结直肠癌的二级预防

对于已经存在过结直肠息肉并经过处理的预防意见

1.摘除息肉可以明显降低结直肠腺瘤发病率,但是摘除后再复发率较高。

属于A级推荐,证据等级为I。

研究发现结肠息肉腺瘤进展性的,在摘除后1年再复发的高达59.46%,5年为78.07%。

2.改善生活习惯和调整饮食结构可能降低腺瘤摘除后再复发率

属于B级推荐,证据等级为IIb。

(本人补充:前面已经说过了,生活方式不改,腺瘤还是会长的。)

3.阿司匹林等具有减少腺瘤再发的作用

属于A级推荐,证据等级为I。

(本人补充:如果得了腺瘤,为了预防反复复发,要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吃阿司匹林。)

4..阿司匹林等在发挥预防作用的同时,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属于A级推荐,证据等级为I。

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心血管和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因此最佳剂量目前存在一定的争议。

5.钙剂具有减少结直肠腺瘤的再发

属于A级推荐,证据等级为I。

有研究发现每日给予碳酸钙3g可以使4年后腺瘤的再复发减少85%。

另外一项研究发现每日补充1200mg的钙,4年后,腺瘤再发率明显减低,并且再终止补钙5年后,预防作用还在。但是,这种作用仅在维生素D水平较高的患者中发挥作用。

(本人补充:正常人每天需要钙800mg,如果是进入老年或绝经后需要1000mg。很多人其实每天的饮食中根本来源不了这么多的钙,因此,可以考虑服用添加了维生素D的钙片。通常一个钙片能补的钙大约在250mg左右,如果再考虑不同钙剂的吸收率,吃进去的就更有限了,可不是一片的总重量。)

6.维生素D对结直肠腺瘤的再发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联合应用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结直肠腺瘤的再发作用更明显

属于B级推荐,证据等级为IIa。

7.对于腺瘤再发预防,叶酸的作用尚未定论

属于A级推荐,证据等级为I。

(本人补充:叶酸在预防初发有作用,但是预防再发没有定论。)

8.二甲双胍可能具有预防腺瘤再发有作用,需要更多研究验证

属于C级推荐,证据等级为IIb。

9.来源于天然植物的药物和调节肠道微生态预防结直肠腺瘤再发值得深入研究

属于C级推荐,证据等级为III。

姜黄素等来源的天然植物的药物对于降低结直肠肿瘤发生,但是对于腺瘤的再复发没有研究明确。

肠道微生态和肠道免疫决定着肠道的稳态,学者们提出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进而预防肠道肿瘤的发生。

以上内容,是针对结直肠癌在早期时候的预防要点,这些内容的提出都是基于科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要是集中在健康生活方式,运动、减少红肉的饮食,多增加蔬菜的高纤维饮食,要注意补钙、补维生素D。同时,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也是很重要的。

定期要进行便潜血,肠镜的检查。

控制烟酒。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除标注图片外,所有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图片作者,如有不当,请通知本人修改删除。

爱生活,爱营养,爱美食,中国注册营养师一枚,致力于提供科学靠谱且落地的营养学解决方案,擅长消化系统疾病及胃癌、食管癌、大肠癌术后饮食,各类人群营养配餐及食疗!欢迎为我的点赞,加关注!


临床营养师魏琳琳


预防直肠癌,必须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良饮食习惯是诱发直肠癌的主要因素。多吃肉类、高脂肪食物、精细米面会诱发大肠癌。吃肉多,纤维素摄入不足,粪便通过肠道的时间变长,最终增加了粪便毒素对大肠黏膜的接触,而增加了癌变的机会,粪便致癌物质在在肠道停留的时间越长,肠道受到伤害就会越大。另外,经油炸和熏烤过的食物含苯并芘,这是一种致癌物,常吃可能引发肠癌、肝癌等恶性肿瘤。油温和烧烤的温度越高,致癌物产生越多。

新鲜的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促进肠蠕动,缩短粪便中有害物质与肠黏膜的接触时间,从而有助于直肠癌的预防。所以,建议每天至少摄取5种蔬菜、水果。

预防直肠癌,还应远离烟草。因为吸烟会产生的大量致癌物质,长期吸烟会增加直肠癌的发病率,并且吸烟的年头越长,直肠癌的死亡率越高。

此外,工作压力大、久坐少动都可导致肠道运行不畅,影响排便功能。坚持科学运动可以将患直肠癌的危险降低一半。


保健时报


谢谢邀请,做为一个胃肠外科医生,天天跟直肠癌患者打交道,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直肠癌是可以预防的。

主要预防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定期体检,息肉要早期切除。

80%左右的大肠癌是由息肉恶变而来的。由于息肉没有任何症状,想要早期发现,必须经常做体检。


对于一般人群,建议50岁的时候开始做肠镜检查,据统计息肉恶变成为肿瘤,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如果肠镜检查没有问题,那么建议五年后再做一次肠镜。如果肠镜检查发现了息肉,一定要切除,切除后一年复查一次肠镜,如果复查没问题,五年后再做肠镜。



第二,改变生活习惯,健康饮食。

大肠癌的发生除了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还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根据大量的临床数据,以下生活方式与大肠癌有关:饮酒,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肥胖。

大肠癌在西方高发,被称为富贵癌,主要就是因为西方的饮食不健康,汉堡薯条等饮食,富含油脂和高热量。



所以,为了预防直肠癌,需要多吃蔬菜水果,戒烟戒酒,多运动,多参加体育运动,保持健康的身材。

第三,警惕遗传性结直肠癌。

临床上,我们常常发现有很多家族中,几个人同时患结直肠癌。这种情况就需要特别小心了,可能存在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可能。最常见的两种遗传性结直肠癌是林奇综合征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这些人群往往患癌的年龄都提前了,如果家族中有多人患癌,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做遗传咨询,甚至基因检测。

如果确诊是突变基因的携带者,需要终身体检复查,并且复查的年龄要提前。

总之,直肠癌是可以预防的,早期治疗效果好,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健康过大年#。


普外科曾医生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增加,直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直肠癌的主要表现有便血、便秘、腹泻、大便习惯改变等。

预防直肠癌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猪牛羊肉及把这些肉加工制成的食品,如果每天摄入超过3两,会大大增加患直肠癌的风险。所以要减少肉类、油炸食品、烧烤食品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如白菜、韭菜、芹菜、黄瓜、西兰花、香菇、木耳、苹果、香蕉、橘子等,补充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吸水膨胀,有润肠通便的作用,每天至少吃一斤蔬菜。还要多喝水,一天喝水1500~2000毫升,保持大便通畅。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有便意就去排便,别抑制。一般清晨肠蠕动活动加强,可以养成早晨排便的习惯。

3、积极防治肠道疾病,治疗各种慢性肠炎、息肉等。例如患溃疡性结肠炎20年以上的患者直肠癌的发生率为20~40%。

4、有习惯性便秘时,要积极治疗,防止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

5、定期体检,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当发现大便异常、大便习惯改变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6、增加每天的活动量,尤其是经常伏案工作的人,要经常起来走动,不要长期就坐,每天多运动,如慢跑、快走、太极拳、广场舞、骑自行车等,也有助于预防便秘和直肠癌。


糖尿病之友


大多数的结肠癌病例都是由良性的腺瘤或息肉恶变而来。

开始的时候,息肉很小,也很少有症状,建议进行定期体检,以帮助预防结肠癌,并在癌症发生前发现和摘除结肠息肉。

当你的身体出现以下症状时,请一定尽快就医检查:

1、排便习惯的改变,包括腹泻或便秘,大便性状改变,持续时间超过4周

2、大便带血

3、持续的腹部不适,如痉挛,腹胀和腹痛。

4、感到身体虚弱和疲劳

5、无原因的体重减轻

指南一般建议在50岁时开始结肠癌筛查。

但如果你有其他的危险因素,比如家族病史,你可能会需要更频繁或更早的开始筛查。


搬砖容易,原创不易。满意大刘的回答请给大刘点个赞,谢谢。如果您对回答还有什么疑问,欢迎您在评论区继续提问,大刘将尽力为您解答。


大刘读文


注意饮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直肠癌!

高脂食物是直肠癌的隐形杀手!

高脂食物,它的另一个称号是直肠癌的“催化剂”。高脂食物含大量饱和脂肪酸,易导致肠菌群组成紊乱,促使致癌物生成和发展。

而膳食纤维,被称为“肠道清洁工”,促进肠道蠕动,清洗肠道内的垃圾和废物,减少肠道致癌物的停留时间,从而降低大肠癌的发病危险。

我国的相关标准中,每日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为30克。

那么,多少克蔬果才含有30克膳食纤维素呢?

一般来说,大约等同于10个苹果、19根香蕉、4斤芹菜、6个番茄等。

呵呵,光吃水果,一般人很难做到以上这个量。

所以还应摄入其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玉米、小米、大麦、和麦粉(黑面包的材料)等杂粮食物;或蔬菜中的胡萝卜、豆类、薯类等。这些都有利于预防肠癌的发生。

此外,如有阑尾炎手术史、结肠腺瘤病史、家族肠癌史,应注意大便状况,若出现大便带血、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且坚持每年进行相关检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