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萬一平米麥田掛「身份證」,每個身份將創造上億價值


這是北京三環內唯一的農田,距北京中心直線距離僅8公里,因其身處寸土寸金的鬧市,因此被戲稱為 “最貴麥田”、“最牛農田” 等,這片三環內唯一的麥田也就成了北京城別樣的風景。

走進田間地頭,記者注意到每一行田地都有自己的編號,收割完的小麥都掛著標籤,是有“身份證”的麥子。從這塊試驗田中培育出的冬小麥良種北京號、冬協號、豐抗系列等品種。

這裡培育著10000多類小麥品種,由於其遺傳背景、遺傳物質的差異,導致植株的高低、穗的形狀都不一樣。這裡平均每4行、5行就是一個材料,從播種開始就做好了標記。

每年臨近芒種,農科院試驗田的麥子就成熟了,一大片黃澄澄的麥田隱藏在繁華都市間,總能吸引不少攝影人到此處拍照。

因為麥子在生長過程中要頻繁地採集數據,為了方便農科院的專家採集和觀察,就把農科院附近的這塊地作為試驗田保留了下來。科研人員把每個小麥品種種一行,大約兩米長、半米寬,比如101號種一行,102號種一行,以此類推。

等待小麥收割後,他們會考察很多具體的指標,如麥穗的長度、密度和千粒重等從而給出判斷。

由於自然界微生物不斷髮生著變化,可能幾年前培育的抗倒伏品種,抗病蟲的品種,幾年後就不行了,所以種子需要不斷地改良。

150畝地放在普通農田,用聯合收割機收割用不了一天。而農科院的試驗田,卻無法用收割機收割。試驗田被分成了千餘個試驗小區,種了幾百個品種,各種試驗材料幾萬個。每個品種多的種十幾平方米,少的只種幾行,還有很多材料是單穗。每到夏收季節,你會發現,在科技含量最高的農科院裡,夏收仍以人力用鐮刀為主。

據悉,實驗麥田因地處海淀繁華地段,此處商品房售價已經攀升至每平米10萬元,在價值幾百億的土地上種植實驗的農作物,不免引發祈盼高房價早日迴歸理性的市民唏噓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