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自制蛋型小屋解决租房问题,成本6400元,这样生活他不觉得苦


八年前,也许大家都为北京一位大学生自制蛋型小屋的故事所感动着,心酸着。迫于高额的房租,对于一个刚毕业工作的大学生来说,的确举步为艰。

戴海飞花费6000元,用钢筋做形,用竹条包裹的房子坐落在北京中科科仪大厦院内。整个房子高2米多、长3米、宽2米,房子外部的麻袋内装满了破碎的木屑和草籽,顶部装有一面太阳能电池板,内部有蓄电池供电,在房门完全闭合后,室内温度能够达到4--5摄氏度。小屋顶部带天窗。

戴海飞的老家在湖南邵阳的乡下,父亲在建筑工地干活,母亲在一家公司做清洁工。戴海飞在湖南读大学,从网上找到北京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实习,毕业后就留了下来。

“即使在北京租房,价格也让我难以接受。”戴海飞介绍,年初,在公司的“双年展”上,展示了一个设计项目,叫做“城市下的蛋”,即可以移动的蛋形小屋。“我希望有自己造的房子,这个设计正好符合我的要求。”戴海飞说,他决定利用公司的设计概念,给自己造一座房子。

随后,戴海飞跟表哥借了6400多块钱,作为买材料的成本,在几名学弟学妹的帮忙下,忙碌了一两个月,造出了这座蛋形小屋。国庆节结束后,戴海飞花了三千多元,把小屋从老家运到了公司楼下。就这样他住进了自己的制作的小屋里。


小屋放的草坪是人家大院的,也不是我们公司的。前段时间,物业来人让我把家搬走,但我没地方搬,他们也拿我没办法。现在也不管我了。戴海飞说。

对于戴海飞这样的居住情景,他的父母也知道他这样的生活,小戴打电话告诉过自己的父母他住在哪里。他们觉得能省下房租,也挺高兴的。这样的生活对于小戴来说并不感觉有多么的苦。

媒体报道后,这座蛋型的小屋很快就不见了,也许八年过去了,小戴在这个城市早已经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家。最后也祝福像小戴一样有梦想有理想的青年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