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吞并中国?

you岂在朝朝暮暮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中华文明强大与无形,其性若水,滋润于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在这种文明的滋养之下,再强盛的攻击力量也会逐渐的被化解掉。这也就造成了外来军事集团可以强盛于一时,却最终还是被中华文明所归化,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外来军事集团可以凭借其强大的力量摧毁一个中原政权,但是在获取到国家最高权利后,面对国家的治理最终还是不得不选择中华文明固有的治理形态。外来军事集团最终会完全接受中华文明的这一套制度,接下来也就逐渐把自己放入到中华文明的体系当中,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历史上外来军事集团全面主中原的也就那么几次,蒙古帝国在占领中国大部以后,在中原王朝的这块土地上建立起一个新的王朝,而这个王朝的称谓就是来自易经当中的大哉乾元,从此之后忽必烈就把国号定为大元。元朝在施行的一系列政策中,与以前的王朝几乎一脉相承,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此后的满族军事集团入主中原后,建立起来的大清也与蒙古人采取的政策基本相同,在不长的时间内就逐渐认同了中华文明的固有体制。当然清朝统治者也需要在形式上来改变一下中国人的外表,那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大辫子,但是内核还是中华那一套体制

在这样的体制下孔子照样还是万世师表,学的照样还是四书五经,只不过换了一个统治阶层。

除此之外即使在中国历史上处于分裂俄时刻,诸多的小政权也是自命为中国的正统,由此可见中华文明圈所能影响到的广大范围之内,大家还是以能成为中国人而骄傲的。五胡乱华时的匈奴政权汉(前赵)国就是由匈奴贵族刘渊建立的,他自称是汉朝的正统。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也可以看出中华文明的魅力。

中原政权在历史上被灭过很多次,只不过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政权的覆灭并没有否定中华文明,历史上不断更迭的各类政权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罢,他们都认为是中华的正统,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历史上的确没有那个国家吞并过中国。


异域边缘


现在网上还有比较流行的争论就是元朝与清朝算不算中国、算不算外族入侵,属不属于中国历史。以及这个问题。而每遇到这类的问题大家就陷入各说各话的争辩,得不出结果。这类的问题为什么总是会引起争议,就是在探讨之前,我们缺乏一个定位,什么定位?就是:中国。什么是中国、中国在哪里、中国有多大。

实际上在历史上有俩个中国,一个大中国、一个小中国。

按照商周先秦时期的标准看,所谓的华夏、中原、中国其实就是河南陕西山西那一小片。往南到楚国就是蛮夷了,吴国,在楚国的南方,是蛮夷的蛮夷,越国在吴国的南方,是蛮夷的蛮夷的蛮夷。元朝以前中国的疆域比较模糊,强盛的时期大一点,衰落的时期小一点。但即便是强盛时期,由秦始皇开始,长城肯定就是中国的北方和东方的国境线,把蒙古和东北划到外面。遇到弱的时期,连北京河北一片也是保不住的。西面,新疆、宁夏和西藏肯定不在领土之内。弱的时候甘肃也没了。南面,广东、广西、云南,在绝大部分时期,也是不属于传统的中国的。

这就是小中国。

而元朝以后的中国变大了,巨大庞大。东到西伯利亚,西到喜马拉雅,北到蒙古高原,南到台湾。

这就是大中国。

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上面的问题就都有了答案。站在小中国的立场上,清朝与元朝就不属于中国,就属于外族入侵。站在大中国的立场上,元朝与清朝就属于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就是中国人内部问题。

而问题所说的,为什么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吞并中国,这里面的中国,说的肯定是大中国。按照小中国的标准,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靖康之变,元朝和清朝,那是被灭了N回的。站在大中国的立场上,这么大的国土,几千年了,都是这一圈人在里面斗,自然谈不上谁吞并谁。

大中国,被西伯利亚、蒙古高原、西域的沙漠、青藏高原、东海南海包围,形成了一个非常封闭的空间,外人根本进不来,吞并也是无从谈起。

其实剩下的问题只有一个:你的立场是大中国还是小中国?

一个强大而庞大的中国,是很多人如丧爹妈的悲哀,这些人活的跟狗一样卑贱,一肚子怨恨,巴不得天塌下来大家一起倒霉,于是每天在网上大汉万岁,驱逐鞑虏,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 记住了,归根结底不是因为你们爱国,只是因为你们不幸福。你们一生中唯一能找到一点点优越感的地方就是身份证上民族一栏,除此之外,你们仔细想想,是不是没有任何值得你骄傲的地方?明粉,皇汉,每天靠敲键盘反清复明只会更让人看不起。


锐视觉何老师


近代的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但西方列强终究无法像统治印度一样地统治中国。那么,为什么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吞并中国呢?笔者认为主要有3个因素,欢迎各位留言。


第一、地理因素

中国的版图东临大海,东部的广阔海域能够阻挡海上的强敌;西南能够依赖喜马拉雅山脉阻挡来自南亚次大陆(主要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地区)的力量;西北有帕米尔高原(从中亚延伸到中国的广袤地区)可以阻挡中亚的力量介入;中国只有在面对北方草原的力量时才缺乏险要地区,所以古代中国修建了万里长城。

三面据险,易守难攻。在航海业不如今天发达的古代,东海与黄海、渤海、南海就是古代中国的天然屏障;号称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脉成功阻挡了马其顿人、波斯人和古印度人往西藏方向的移动;而广袤的帕米尔高原和新疆地区漫长的补给线可以削弱往中国移动的中亚军事力量;而在中国的南方没有强邻国家,也就是说中南半岛的各国中没有可以敌对中国的力量,无论是

缅甸、泰国还是柬埔寨都是弹丸国家,而越南北部在中国历史上又长期是中国的领土。

第二、大国因素

中国从殷商时期就成为了东亚地区的大国,而在经历了长期发展以后,中国的封建时代连续涌现出了秦、汉、隋、唐、元、明、清这样的大帝国,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比较罕见的。波斯、马其顿、罗马都曾盛极一时,但都趋于衰落。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在人口、经济、军事、文化影响力等领域有非常大的优势。而如英国、法国、德国这类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即便自身能够强盛一时,也始终无法改变自身于版图、资源、人口上的劣势。以小国吞大国,是为不智也。

当中国遭遇外敌入侵时,国内会紧密地团结起来,发挥大国自身的调节能力

。晚清虽然虚弱不堪,但帝国主义绞尽脑汁依然不能瓦解中国,因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入侵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英法等国明确邀太平天国合作,与他们一起平分清朝的版图,但遭到洪秀全断然拒绝,这就是太平天国的积极意义。所以说,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自身有反对分裂与入侵的调节能力。

第三、文化因素

秦汉的大一统,奠定了中国人思想文化统一的根基。后世帝王都以效仿秦汉一统为己任,而不能放任任何一隅的割据,所以有了曹操南征、晋灭东吴、隋灭南陈、赵匡胤南征、朱元璋北伐等事件。这都是受秦汉大一统的文化影响。

中华的文化包容万物,既可以同化异族,也能够缔造新的时代,却不会被异族文化所同化。魏晋南北朝是乱世,却不断有游牧民族融入中华。古代中国的朝代更迭过程中,充满了血腥暴力的屠杀,不论是汉人政权的更迭,还是少数民族的政权更迭,但都是为了争中华的正统。


骁勇如石勒、苻坚等少数民族首领都化为华夏的一脉。而强盛如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少数民族都融入华夏血统,这就是文化影响力。即便是古代的蒙古与女真,他们都对外自称为中国,蒙古与女真的入侵带有血腥的屠杀,但归根到底是中国内部政权更迭所导致,偏安一隅的南宋早已无法代表幅员辽阔的中国。

很多人不知道正是由于契丹人的扩张,将汉文化带到中亚,使得穆斯林文献记载和乌克兰语中“契丹”的意思就是中国。元代修史,承认辽、金、宋为并列的中国正统王朝。两宋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在与汉人政权争中国正统的地位,这表明他们在

意识形态里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这与日本、沙俄等外国势力试图要灭亡中国是两回事。

按照日本的“大东亚共荣”计划和沙俄的“黄俄罗斯计划”,中国就会沦为他们的殖民地而不会再存在自己的文化了,这与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取代中原王朝是彻彻底底的两回事。日本在伪满洲国疯狂输出自己的文化,而要扼杀中国文化,为日本加强东北地区的统治做准备,欲灭其国先灭其史

,而俄国在远东同样如此,他们要灭的不只是中国,还有中国的文化,可笑的是至今依然还有人奉日本人提出的“崖山之后无中国”为经典。


中外历史


我是军事妹子,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好了,有不同想法欢迎留言讨论。

蒙古国征服了中国,后来中国有了蒙古族;后金国征服了中国,后来中国有了满族;甚至有人说过假如日本占领了中国,现在中国应该还有个大和族......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的根本原因就是文化,当一个民族的文化没有强大到抵抗外来文化侵蚀的时候,贸然去征服别的民族是很危险的。

元朝版图

用最近的例子来说吧:欧洲接纳叙利亚难民,看似菩萨心肠,但万没想到整个欧洲被难民潮搅得鸡犬不宁。有人批评这是因为欧洲人心太善、太迂腐,其实不然,归根结底是欧洲文化松散,不足以抵抗难民潮所带来的文化冲击。试想一下,如果把这些难民送到美国,虽然也会引发一些治安问题,但美国包容性极强的文化足可将难民文化吸纳融合,这也是19世纪以来美国持续变强,欧洲持续衰弱的根本原因。

相比治安,欧洲更严峻的是文化冲击,西方国家生育率较低,若干年后法国等可能会变成穆斯林国家

而汉族的融合力量则更甚于美国,甚至汉族文化本身具有极强的扩张性,这和国家强弱等等没有关系,比如你可以看一下世界华人分布,只要生存条件允许,就会有华人的身影。到目前为止,中华文化仍然是独立于西方文化的强大力量,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宗教、任何一个民族有能力撼动它,但同时也应该注意,目前西方文化正在加速入侵,当然这也是好事,文化融合交流才能进步,但关键是我们有些无从适应,被西方文化影响了这么多年,自己的文化输出却基本为零,这点值得反思。

最美汉服,曾有女生穿汉服出门,竟被群众认成日本和服被群起攻之,最后只得脱掉离开,一些人无知正逐渐导致中华文化的流失

最后总结下:国家可以被占领,民族可以被征服,但只要文化在,最后谁输谁赢还未可知。


军事新观察


说没有一个国家可吞并中国那是自欺欺人之说,天下大世,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家无不败之家,国无不亡之国,汉族人执政的历朝不算在内,蒙元和满清就曾吞并中国。


五胡乱华,蒙古入侵,满人入侵,准确的说汉族政权被灭过3次,但考虑到现在的中国是多民族国家,认为中国从没有被吞并过也可以,只不过有点牵强。


从先秦三百四十万平方公里,到现在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王朝更叠,疆土反复。但文化从未断层,汉族依旧辉煌。这才是中国之根本。


身体很容易被征服,但是祖辈相传的文化刻进了我们的血液,我们中华文化不能被篡改,而中华文化最厉害的就是融合,古代那些强大的民族,匈奴,突厥,柔然,契丹,碣族,鲜卑,回紇,这些民族呢?

曾经征服过大汉族的民族,最后都凋零了融入汉族了,融入到我们的文化里,而我们也带有他们的影子。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伟大,也是神赋予的伟大。中华民族其实就是我们从耶和华中而来,拥有大华之美。这就是中华。




元朝时期蒙古灭了吞并了中国。明朝虽然打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实际也没恢复宋代以前的社会现象。而且延续了元朝的制度等,甚至个别制度比元朝更甚,明后满清,清后期洋务运动,后面辛亥革命。中国的古文化经典,被歪曲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


鲜卑人的祖先发源于大兴安岭嘎仙洞。中国的少数民族都与汉民族有渊源的。 黄长平 但李世民说的是汉语,穿的是汉服,皇家礼仪是汉礼仪,信仰的是汉人的儒家,道家学说,用汉人的法家学说治理国家,用汉人的孙子兵法打仗,朝中不得不大量起用汉人,这不足以他已被汉化了吗!

虽然他有鲜卑人的血缘,可这又能怎样呢!他除了有鲜卑人血脉之外,其他的鲜卑人的特征已全部丧失了,他已经是个汉化之人了,可以把他列为汉族了。为什么?归根结底,鲜卑族没有文化,有的只是野蛮,落后!这就是文化软实力在长期起渗透作用!


深思瓶


很多国家在历史上都有过被吞并的经历,但是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却从没有一个国家能吞并中国,这又是为什么呢?

最主要的,是我们国家在地理上有着绝对的优势,古代中国东临大海,没有航海战斗经验的国家很难登陆。另一方面,西南有喜马拉雅山,只有北方草原才地处险要。

但是,古代中国也在北方修建了万里长城,用来抵御攻击,而且当年我国领土范围十分广泛,在元朝时甚至达到2122万平方公里。

还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我国古代国力强盛,不仅科学技术一直很发达,像火药、罗盘这些技术,在宋朝就产生了,而欧洲科学技术,要一直到16世纪以后才逐渐兴起。

另外,经济强势也是一大原因

,很多经济学家曾算过,如果当年大家计算GDP,中国绝对妥妥的第一!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中国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民族,很多比中国要早的文明都是因为外族侵略而逐渐消亡,而中国却是来者不拒,被蒙古占领后,就有了蒙古族,被金国占领后,就有了满族。

很多人说就算当年日本真的占领中国了,到最后也会变成中国的大和族,比如我国的朝鲜族。

这也是因为很多外来民族,都能在中国找到归宿感的原因。

据记载,在唐朝就曾出现过至少23位胡人宰相,也就是外国人宰相,在当时,外国人确实享有着和国人一样的待遇,即使到了现代,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也依然能找到他们的归属感。

我想,这就是中国能够长久地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原因吧~


找靓机二手机



历史上,中国之所以没被任何国家吞并,是因为他的地理限制,再有吞并对方是谁,如果按现代意义上说是中国疆域以外的国家,那确实很少,不敢说没有,像在中国以北的外蒙古,在古代,元朝就是发迹于此,忽必烈之前的蒙古帝国国都就在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附近不远的额尔德尼召,这是历史不争的事实,按古代说法,它属于中国历史,可放在现代而论,情况变了,蒙古是从外蒙杀过来的。当初成吉思汗称汗于漠北龙驹河发源地,统一草原战争结束后,他誓师起兵伐金,可以说对中原的战争,简直就是野蛮的掠夺战,北京,大同,太原,辽宁一带遭到蹂躏,后又退出中原,筹备西征。


在忽必烈时,才将蒙古中央移到今中国内蒙古闪电河,经过几代先汗开拓后,金国,西夏消失了,蒙宋对峙,在中间有个插曲,蒙古突然被忽必烈改成大元,他成功过渡成中原皇帝,临安和广州被攻破后,宋朝最后被元朝所灭,他理所当然成为继汉唐以来首大统一王朝的皇帝。在他成为中原皇帝同时,西方各地也有成吉思汗子孙,他们坐镇波斯,俄罗斯,中亚各自拥有国家,蒙古似乎是世界性帝国,也是征服性的帝国,包括中国也不例外,但是按常规来讲,元朝仍属于中国历史,因为那时古代人们对地域都很模糊,不分彼此,他们和辽金一样,有同样一个信念,入住中原,只是他比辽金做得更好更彻底而已。


在元朝之前的蒙古高原上,不断向中原挂起旋风,有匈奴,柔然,突厥,他们和中原王朝势不两立,你战我伐,比如匈奴是个例子,在整个汉朝,匈奴成了他的瘟神,时不时入侵,汉武帝终其一生才将其打败,但还是灭不了他,匈奴仍和汉朝并存,仍在战战和和一直不休。唐朝和突厥也一样,只是后来唐朝国力强大了,突厥呗压了下去而已,他最后还是和唐朝并列,唐太宗只打了个蛇尾,武则天时又反了,蒙古草原一片响应,顿时形成一个大汗国。他们的可汗以区别中原王朝皇帝用汗称号,用的是草原规矩,拜的神是天,包括后来元朝退出草原一样,漠北政权始终和中原王朝唱反调,不断的杀出一匹黑马,这种纷争直到清朝康熙帝才结束,蒙古诸部才顺顺贴贴服从起来,所以说吗,除元朝意外,他们的意图还是没有得逞,蒙古高原诸部并没有真正拿下中原。至于后来的满清吗,它不用说属于中国历史,它发迹东北,统一中原,是它奠定了我们今天的基础,若没有清朝,就没有我们的现在的中国。所以吗,元朝和清朝被不算在外。


而真正的入侵者,是中亚和波斯,印度,欧洲,日本那些中国不想干的国家,它们才是真正的入侵者,然而他们却没有一个成功。最早受威胁的是在明朝永乐时期,帖木儿入侵,帖木儿在撒马儿干建立政权,横扫巴格达,安卡拉,德里,莫斯科,萨莱,西伯利亚城,现在他又将兵力对准大明,可是不幸的是他却死在讹答剌城,帖木儿临死前,他也在徘徊,因为大明不是俄罗斯,土耳其,波斯。惹了大明,自己得要承担后果,当初大明是他主子,他也了解大明实力的,所以在讹答剌逗留一段日子,不幸患病而死。帖木儿是最有攻击中原的意图,在他早些时间也有几个强大帝国,只是他们受地理限制,不敢过来而已。比如横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他们最远只打到印度,却没有踏中国半步,原因很简单,前面是连绵起伏的喜马拉雅雪山,和无尽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要跨越此地,肯定得死伤大半,人员补给困难,交通联系不便,等到了中原,他还得要跨过漫长河西走廊,人烟稀少,所以他们根本就不可能顺利拿下中原的,包括帖木儿,也不能拿到保票 。


这也为后来为什么欧洲列强要从海上入侵中国呢,很简单,中国一半也属于海上国家,西面不行,东面继续,在当时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凝聚力强,和欧洲人相差甚异,像清朝拖都把他们能拖死,面对地大物博的大清,欧洲列强是吃不消的。而相对沙俄却是个例外,它是后来者,和中国接壤,恰恰因为这,他才有天然的优势,窃取土地,它和其他列强不一样,窃取等于占有,而且永远占领,但不能真正吞并中国,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这个实力,还有日本也一样,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因为他们发动的是不义的战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们注定是要失败的。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原因在它于地理隔阂,历史久远,向心力强。中国之所以没有被吞并,还在于一点,他是一个古老的国家,拥有博大精深的文明。


路漫漫76416489


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其实很多人不认同,比如现在网上好多人非说元朝清朝是灭国,想以此证明中国已经灭亡过很多次了。当然小编对此完全不认同,元朝清朝绝不是灭国,其中原因小编其它回答里都提到过,欢迎大家关注。

那么为什么没有别的国家能够吞并中国呢?首先咱们还是先说一下客观原因吧。最主要的客观原因就是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欧亚大陆最东端,再往西就是占地球总面积35%的太平洋。所以首先,中国东南漫长的海岸线其实非常安全,这和欧洲的海岸线与非洲和亚洲隔海相望完全不一样。而在西边和北边,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戈壁滩又构成了绝佳的天然屏障,对任何军事行动也都形成了很大的阻隔作用。所以相对来说,外来势力要征服中原政权很难。

中国地形的四面阻碍,在古代使外族很难征服

客观原因说完,再说中华文明的特质。中华文明是纯粹的农耕文明,而对农耕文明来说,安定是最大的渴望。因此中国比较早就形成了庞大的帝国,然后还是因为农耕文明的基本属性(只要安定能保证正常种地就行),这个帝国又不喜欢征战,秦始皇建立了庞大帝国之后,首先做的事就是进一步加固天险,修长城防御外敌入侵。这就进一步减少了外敌征服的可能。同时因为社会长期的相对安定,使中国很早就形成了庞大的人口规模和相互认同的统一民族,这对征服者来说也是无法逾越的障碍。

农耕文明的物质促使大一统的民族很早形成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中国祖先的智慧了。首先是汉字的发明。大家要知道,汉字是世界当代主要文字中,唯一的非拼音文字。即使把世界现存所有小语种稀有文字都算上,汉字也是仅有的少数几个非拼音文字之一。因为汉字的发明,使中国的书面语能够始终保持统一,不会因为各地方言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文字,进而促使不同地区的方言分化成不同的语言,再进而使说不同语言的人们也分化成不同的民族。这使得汉族始终保持了民族性的统一,始终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让外族无法征服。

汉字对保持中国长期统一的民族认同居功至伟

第二是不以宗教立国。不以宗教立国,也就是不把文明捆绑在宗教上。中国自周朝开始,政权就从来不附着于宗教,这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宗教在中国只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像世界多数古文明一样代表着全部。这样把中国的文明提高了一个层次,使中国不会因为某种宗教的兴亡而导致灭国,就像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那样。也不会因为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分裂成不同的民族,就像印度和巴尔干国家一样。

第三是不以民族划分国界。孔老夫子作《春秋》时就说“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其内含就是,无论你是什么民族,只要接受了这里的生活方式,你就可以被接纳为自己人。这一点是对于那些越过所有的地理天险,军事实力也足以征服中原的外族的一个最后的防线,也是最强大的无法逾越的防线。要统治这里,就得接受这里的生活方式,把自己也变成这里的人,你才有可能被接纳。所以尽管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数次少数民族征服,但中华文明的形态和本质从来没有改变过,无论谁做皇帝,这片土地的生活方式始终不变,文明始终得以延续。所以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无论是五胡还是辽金还是蒙古还是满族,要让汉人接受统治,都只能用汉俗来统治,而不可能把他们自己原有的制度照搬过来。最终他们自己也会慢慢成为这块土地的一部分,这也就是同化。

当然,这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1911年,清朝被推翻,许多中国传统的制度和生活方式在这前后也都发生了变化。但这个过程不是谁征服谁,而是顺应时代的变化,而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保证中华文明不被时代淘汰的必要方式,这种能够顺应时代的勇气,也是中国不会被别国征服的一种保证。


桃花石杂谈


这得看吞并的定义是什么——如果仅仅只是军事占领的话,中国是曾一度被外族占领过的;然而从中华文化的传承而言:如今中国境内的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一家,当年快马弯刀的征服者放下了刀剑,念起了子曰诗云。尽管像中华文明一样悠久的远古文明不止一家,可古埃及、古希腊早已是失落的文明,甚至没人能说清如今的埃及人、希腊人是不是建造金字塔和帕特农神庙的古埃及人、古希腊人的直系后裔。中华文明成为了唯一繁衍至今的原生远古文明,那么中华文明究竟是凭借什么做到这点的呢?个人以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促使中华文明能不间断地繁衍至今:

地理原因——中国东面是太平洋,西面有巍峨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作为天然屏障,南面的中南半岛地形复杂,很难崛起足以威胁到中华文明的强势地缘势力,所以在过往数千年间真正能对中华文明构成威胁的只有来自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事实上中国古代史几乎就是一部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持续交锋的历史,为应对游牧民族的侵袭,中原农耕民族修建了长城这一防御工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游牧民族的侵袭。但长城作为防御工事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否则就不会有元、清入主中原之事了。那么既然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之事历史上也曾发生过,那为什么中华文明没因此颠覆呢?这就涉及到另外两个原因了。

人口原因——事实上人口原因和前面提到的地理原因也有一定关联:除古希腊是海洋商业文明之外,绝大多数远古文明都是农耕文明,所以这些文明大多兴起于水源充沛的大河冲击平原,因为农业生产离不开充足的水源作为支撑。而中华文明兴起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冲击平原可谓得天独厚——相比古埃及和两河流域那种四周多沙漠和古希腊的多山地形而言:能与黄河、长江中下游冲击平原这样大面积的冲击平原相提并论的只有印度的印度河、恒河冲击平原,所以这两大冲击平原养育了大量的人口。而人口规模的巨大使周边民族即使入主中原,也难以凭借自己少得多的人口而将中华文明同化。问题是印度文明也有巨大的人口规模,为什么就轻而易举被雅利安人、贵霜人、突厥人、英国人征服呢?

文化原因——中华文明相比其他文明有一个特色就是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统的天下观:事实上中华文明不是以国家为本位建立的文明,中国古人并不认为华夏文明是自己所独有的,而是应当通行于天下的——所谓蛮夷入华夏则华夏之。基于这一理念华夏文明能以一种开放进取的包容精神吸纳融合一切外来文明,而不会被外来文明所同化。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并非没有,只是我们具备阿Q精神不愿意承认罢了,当然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只是小概率事件,而且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即不算人认为的元朝,就是被蒙古吞并了。说这样的话,肯定会被不少喷子喷,那我就从文化传承、国籍归属两方面来说。


第一:文化传承。

蒙古的文字和中原文字有很大的区别,语境和发达方式也有很大不同。信仰上,蒙古信仰长生天和中原的儒释道八竿子打不着。


第二:国籍归属。

辽、金、元,在很长时期与宋是不仅是独立并存的关系,上述三国除辽以外,还有附属传承关系。即金原本为辽的附属国(或自治领土),后来忍受不了二等公民状态,联合外力推翻了辽,同时又继承了辽的领土和部分文化。元原本是金的附属联邦(成吉思汗以前的蒙古还是部落,并未形成形式上的国家),后因各部落忍受不了金的剥削,加上草原强人成吉思汗的崛起,最终推翻了金。而在这一时期,辽宋是对立面,金宋也是对立面,元即未与宋形成附属关系,也未成为宋之领土,是完全独立的存在。


综上所述:元宋之战即为国战,元灭宋而中国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