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我的活期上從來不超過3000元

為什麼我的活期上從來不超過3000元

為什麼我的活期上從來不超過3000元?

還不是因為窮!

對,也不對。

說對,是因為確實窮啊,月薪4000多,每月給孩子交2000+的託費,自己上班的一日三餐一月下來最少700,上下班交通費,通訊費,再淘個寶什麼的,就剩不下幾個錢兒了。有時候甚至還要吃老本兒。

說不對,是因為將所有的錢放在活期完全屬於讓錢在放飛自我。

控制活期存款額,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少個門】

為什麼我的活期上從來不超過3000元

把所有的錢全部放活期就相當於房子沒有安裝防盜門一樣。

銀行卡被盜刷的新聞相信大家都看過很多了,不管是卡被複制,還是犯罪分子用偽基站發出誘騙信息,騙取受害者的取款驗證碼,最終,只有活期上的錢會被盜走。也就是說,你放在理財賬戶裡,放在第三方託管賬戶(例如證券賬戶)裡的錢,就算讓犯罪分子得手盜刷,都是刷不走的,他們最多隻能動你活期上的錢,get了嘛?

之前在行裡,親眼見到一個二十來歲的女孩子哭得梨花帶雨似的來查賬,說自己卡上有46W,昨晚收到銀行的短信要了一個驗證碼,之後就收到取款20W的信息。這種就是偽基站發誘騙信息進行的盜刷。如果不是因為銀行卡本身默認設置有每天20W的刷卡限額,這女孩兒卡上怕是一分錢都不剩嘍。

【收益少得可憐】

為什麼我的活期上從來不超過3000元

事實上,活期存款也是有利息的,不過很低很低… …年化0.35%。如果活期上一直放著10W,一年下來收益是350元,三個人一頓火鍋就沒了。如果能存個1年定期,一年也有1750元的利息可以拿,又能吃好幾頓火鍋!

【守不住財】

為什麼我的活期上從來不超過3000元

最悲傷的還不是掙不來多少利息,而是非常容易被花掉(落下悔恨的淚水… …)。

活期上的錢流動性是最大的,以前移動支付沒有像現在這麼普遍的時候,兜裡揣著紙幣,給人家一張一張數錢的時候都好心疼,交給人家手裡時真的不想撒手,而如今呢,微信、支付寶,抬手掃個碼錢就“咻”的一下出去了,不痛不癢。後果就是,猛然間有一天,手機上顯示一個“銀行卡餘額不足,是否取消支付”的提示對話框,還一副“我前幾天看卡里還有幾千啊”的下巴掉到肚子上的驚愕表情。

如果不全部放活期,還能放哪裡?

活期上留一些日常需要花銷的錢,節餘下來的可以有這麼幾個選擇:

活潑乖巧小可愛——貨幣基金

為什麼我的活期上從來不超過3000元

大家熟知的餘額寶實際就是貨幣基金。它主要投資於現金,短期的銀行定期存款,債券以及央票,因此,流動性好,安全性高,收益比定期存款高一些,近期年化收益都在4%左右,如果把10W放在平均年化收益4%的貨幣基金一年的話,有4000元的利息(對我來說,相當於多拿一個月工資,簡直不要太美好),比存一年定期多2250元,比放活期多3650元,多掙一趟泰國旅行的錢呢。

支付寶上有餘額寶,微信錢包上有騰訊理財通,都一元起購,門檻很低,風險性低而且隨用隨取,到賬很快,很是靈活,不像基金贖回一般都是T+4甚至T+8到賬,很適合對資金流動性有要求的人群,想用錢時就能取出,不用時可以賺取不低的收益。

老實人——銀行定期存款

為什麼我的活期上從來不超過3000元

如果風險承受能力屬於保守型,不喜歡手機上花裡胡哨的各種寶,就選沉穩內斂的老實人——銀行定期存款吧,雖然沒有貨幣基金收益率高,但拿多少利息在你存的那一刻就可以算出來,靠譜得不要不要的。另外,國債也是保守型的愛,到發行期可以購買,利率比定期存款高。

定期存款默認是自動轉存的,比如存了一個一年定期,一年後沒有取出,這筆錢就會自動轉存成下一個一年定期。另外,定期也是可以隨時支取的,也可以部分支取,只是支取部分若不滿存期,就會按活期利率結息。因此,資金的流動性也是比較好的。

馬拉松選手——基金定投

為什麼我的活期上從來不超過3000元

基金定投一般是300元起投,強制儲蓄可以選擇這種方式,但如果想要比較高的收益,需要堅持很多年或許才能看到定投的效果。個人不是很推薦這種方式,以後會詳細寫一篇關於定投的。

窈窕紳士——銀行理財產品

為什麼我的活期上從來不超過3000元

一般最低5W起購,因此,想買銀行理財的小夥伴可以先一點點積攢本金,管住嘴和手,合理消費,小雪球還是可以越滾越大的。

近些年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都在下行,如今已經鮮見有超過6%的產品,大部分都在4%,並且已經不再承諾保本,更不必說保息啦。所以,一般的理財產品優勢已不復存在,只有一些門檻較高的高淨值理財產品的收益還不錯,在5%左右。

但作為大眾主流理財方式,銀行理財產品還是可以瞭解一下的。

儲蓄和選擇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金融理財工具是理財小白階段的不二法門。

窮,不可怕;

最可怕的是,

窮,還不會理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