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头条|环保督察再发力,立行立改求实效

环保头条|环保督察再发力,立行立改求实效

环保头条|环保督察再发力,立行立改求实效

1、环保督察再发力,立行立改求实效

7月14日,长治市环保公安联合执法人员到郊区马厂镇李村、李村沟村一带进行督察检查,现场发现一家废旧电器拆解存储场内露天堆放大量电器拆解件,且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一处非法收储垃圾场内堆放大量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一家石粉厂露天堆放大量生产原料,未采取任何抑尘措施;一家养殖企业存在畜禽粪便渗坑排放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执法人员对多名当事人分别进行了调查询问取证,全面梳理排查,列出问题清单,限期整改落实。

解读:时刻保持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对环境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增强打击涉嫌环境污染犯罪行为的合力,做实做细环保各项工作,努力提升长治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水生态环境趋向精细化治理,“河长治”仍在途中

随着100多万名河长正式上岗,河长制全面覆盖31个省市区已成为现实。2016年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河长制上升为国家行动。其中明确提出在2018年底全面建立河长制。这也意味着,在提前半年完成顶层设计确定的目标任务的同时,迄今我国也已实现每条河流都有了“父母官”。

解读:河长制由全面建立转向全面见效、实现有名有实的关键期,是向河湖管理顽疾宣战、还河湖以健康美丽的攻坚期。

3、白色污染防治迫在眉睫,如何走出塑料垃圾“王国”

说起塑料制品,我们不得不承认塑料袋、塑料瓶以其低成本、便利性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然而,由于巨大数量的塑料制品因为没有得到妥善处理,这一发明给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困境。英国《卫报》甚至将塑料袋评选为“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解读:预计到2020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4、政策市场双轮驱动,万亿环保装备市场即将形成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伴随生态文明建设治国理念的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环保产业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为环保产业的“先行者”,环保装备制造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黄金时代”。

解读:在国家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的大背景下,环保装备制造业需要不断创新、走品牌化、生态化之路,才能真正造就环境产业D方阵领跑企业。

5、焚烧发电先分类,那个丢不掉的“不合理成本”

2018年7月14日,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以“临界点——新时代环境企业蝶变与转型”为主题的2018中国环境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锦江环境的总裁张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垃圾处理的成本,有很大原因是来自垃圾并未预先分类,垃圾焚烧发电企业,仍在为不合理的成本埋单。

解读:中国社会无法容忍30年的漫长的习惯养成,垃圾分类已然迫近现实生活,这是由环境容量倒逼而成的,能否跨越这一步,是我们社会治理能力和城市文明进化的标尺。

6、危废处置率不断上升,行业市场空间大门即将敞开

国家危废处理相关政策的不断发布及监管趋严,为危废处理市场提供了强大的引擎动力。虽然我国危废处理行业当前仍旧存在一些继续填补的短板,但随着处置率的提升,未来市场空间值得期待。分析认为,2020年之前,危废市场容量将在1000亿~2000亿之间。

解读:在危废处理市场蓝海正蓝的前提下,东江环保、海螺创业、光大绿色环保等具备核心技术与产能优势的标的值得中长期投资追踪。

7、从五水共治回望“诗画江南”,浙江全方位锻造治水样本

越来越多的河道水绿岸青、污水处理改造升级项目如火如荼、城市内涝治理初显成效……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旨在实现清流常的五水共治已在之江大地上全面铺开。而从点源治理走向集中治理,从末端治理延伸到源头控制的这场治水攻坚战,也将在“十三五”期间趟进深水区。

解读:随着“河长”在之江大地遍地开花,也体现出浙江水环境管理理念从传统保姆式管理向合作多元治理模式的转变,呈现出“从管理到治理”“管理与治理并存”的新状态。

关注我们@萧阳环保,获取更多环保行业资讯、政策、技术

环保头条|环保督察再发力,立行立改求实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