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戲曲里的一些行話

舊時戲曲裡的一些行話(部分)

舊時戲曲裡的一些行話

豫劇大師 唐喜成

一塊板 豫劇行話。指演員表情呆滯,臉上無戲。

九龍口 豫劇行話。指司鼓(原在上場門外)的座位。

十三塊板 豫劇行話。舞臺的別稱。

十三塊板上見 豫劇行話。早期戲臺由十三塊板搭成。此話的意思是:本領如何,臺上再見。

門裡出身 豫劇行話,民間俗語。指上輩人也是幹這一行的,或稱“梨園世家”。

大衣箱 豫劇行話。管理蟒、袍等大件服裝的人。

舊時戲曲裡的一些行話

豫劇《轅門斬子》劇照

馬場 豫劇行話。壓縮或減少場次。

門箱 豫劇行話。放在舞臺場門的兩個箱子,以備凳子不夠時,供場面上人坐用。

反串 豫劇行話。指飾演本行當以外的角色。

五把叉 豫劇行話。意為戲路寬,行當全,生旦淨末醜全把式。

瓜蛋子 江湖隱語,舊戲行通用。意為臉長得俊。

叫板 豫劇行話。指演員起唱前對鼓師的暗示或明示。

臺口 豫劇行話。指聯繫好的演出地點。每個臺口一般演出三天、9場或8場戲;新中國成立後大多改為6場或5場,也有四天8場或7場的。

臺柱子 豫劇行話。指劇團主演。

舊時戲曲裡的一些行話

豫劇名家 李金枝

頭把弦 豫劇行話。30年代以前指拉牛筋“二絃”(皮嗡)的,30年代以後指拉“瓢”(板胡)的。

頭炮戲 豫劇行話。戲班每到一地,必先以自己最拿手的劇目來打開局面,在這出戏裡,可以顯示本班社的陣容、實力,故謂之“頭炮戲”。

外八角 豫劇行話。扮演旦角以外的生、淨、醜等演員。

安簧 豫劇行話。演出中凡司鼓示意起奏曲牌或唱腔,叫“安簧”。

吊嗓 戲曲行話。指演員跟弦練唱、潤腔。

戲碼 豫劇行話。指演出劇目。

戲路 豫劇行話。含義有二:①指演戲的路數、門道、規律;②指演戲的行當、流派、師承。

舊時戲曲裡的一些行話

豫劇名家 郭志成

戲補丁 豫劇行話。指臨時替補角色的演員。

戲混子 豫劇行話。指沒技術、只能扮個小雜角的末流演員。

走穴 豫劇行話,通用於藝術界。含貶義。指另行搭班,鑽營門路,走俏掙錢。

板凳頭出身 豫劇行話。指未經過科班正式訓練的業餘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