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戏曲里的一些行话

旧时戏曲里的一些行话(部分)

旧时戏曲里的一些行话

豫剧大师 唐喜成

一块板 豫剧行话。指演员表情呆滞,脸上无戏。

九龙口 豫剧行话。指司鼓(原在上场门外)的座位。

十三块板 豫剧行话。舞台的别称。

十三块板上见 豫剧行话。早期戏台由十三块板搭成。此话的意思是:本领如何,台上再见。

门里出身 豫剧行话,民间俗语。指上辈人也是干这一行的,或称“梨园世家”。

大衣箱 豫剧行话。管理蟒、袍等大件服装的人。

旧时戏曲里的一些行话

豫剧《辕门斩子》剧照

马场 豫剧行话。压缩或减少场次。

门箱 豫剧行话。放在舞台场门的两个箱子,以备凳子不够时,供场面上人坐用。

反串 豫剧行话。指饰演本行当以外的角色。

五把叉 豫剧行话。意为戏路宽,行当全,生旦净末丑全把式。

瓜蛋子 江湖隐语,旧戏行通用。意为脸长得俊。

叫板 豫剧行话。指演员起唱前对鼓师的暗示或明示。

台口 豫剧行话。指联系好的演出地点。每个台口一般演出三天、9场或8场戏;新中国成立后大多改为6场或5场,也有四天8场或7场的。

台柱子 豫剧行话。指剧团主演。

旧时戏曲里的一些行话

豫剧名家 李金枝

头把弦 豫剧行话。30年代以前指拉牛筋“二弦”(皮嗡)的,30年代以后指拉“瓢”(板胡)的。

头炮戏 豫剧行话。戏班每到一地,必先以自己最拿手的剧目来打开局面,在这出戏里,可以显示本班社的阵容、实力,故谓之“头炮戏”。

外八角 豫剧行话。扮演旦角以外的生、净、丑等演员。

安簧 豫剧行话。演出中凡司鼓示意起奏曲牌或唱腔,叫“安簧”。

吊嗓 戏曲行话。指演员跟弦练唱、润腔。

戏码 豫剧行话。指演出剧目。

戏路 豫剧行话。含义有二:①指演戏的路数、门道、规律;②指演戏的行当、流派、师承。

旧时戏曲里的一些行话

豫剧名家 郭志成

戏补丁 豫剧行话。指临时替补角色的演员。

戏混子 豫剧行话。指没技术、只能扮个小杂角的末流演员。

走穴 豫剧行话,通用于艺术界。含贬义。指另行搭班,钻营门路,走俏挣钱。

板凳头出身 豫剧行话。指未经过科班正式训练的业余演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