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熱化競爭提前,大疆植保無人機重演價格大戰

消費級無人機巨頭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大疆”),這次想要徹底拿下植保市場。當然,它的策略是價格戰。

大疆在消費級無人機佔據了全球七成市場份額,市場地位無人可撼動。為了避免與大疆形成正面交鋒,行業應用成為了不錯的切入點,比如植保。不過,隨著大疆的切入並主動發起價格戰,這個市場也呈現出渾濁不清的局面。

2017年年末,大疆宣佈新一輪植保機降價措施,表示大疆農業將擺脫盈利目標,聚焦提升行業效率和構建服務閉環上。在不少從業者看來,大疆降價旨在打壓競爭對手極飛。在植保機市場,大疆、極飛雙雄爭霸的格局已經形成。

在價格戰的陰影下,植保機市場上的眾多玩家看到了明顯利潤下滑的跡象,只能勉強維持盈虧平衡;而另一方面,植保市場還沒有完全打開,相比起傳統作業方式,無人機作業只佔了約10%的市場份額。如此看來,市場中的大小玩家都面臨著全新的挑戰。

白熱化競爭提前,大疆植保無人機重演價格大戰

植保機行業利潤率走低

“不降價不行,大疆在降,不降就沒有市場了。”深圳一家年銷售額約3000萬元的無人機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據悉,2015年這家公司利潤率高達50%,可現在僅為10%左右,只能勉強維持盈虧平衡。

“我們一款載重16公斤的無人機在2015年售價為7萬元左右,可到去年年底僅為4萬元左右。”上述負責人說。

從50%到10%、從7萬到4萬,這兩組數據的背後是大疆價格戰給行業帶來的影響。

在消費機領域,大疆或許是一家令同行“聞風喪膽”的公司。質量過硬並且有著價格優勢,新來者幾乎沒有出頭機會。而在進軍植保市場後,大疆延續了“價格屠夫”的一貫作風,植保機更新頻率維持在每年一次,每次新品發售都伴隨著價格下探。

大疆曾放風MG-1售價10萬元左右,但2015年11月發佈產品時,標準載荷10kg的MG-1裸機定價僅為52999元;2016年11月,MG-1面市一週年之際,大疆發佈MG-1S,定價由52999元下調到42150元;2017年12月,大疆推出新品MG-1SAdvanced,後者售價僅為29999元,比之MG-1S又下降了1萬多元。

不僅如此,大疆植保機在終端市場的流通價也要低於定價。一位湖北籍植保機飛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疆植保機一般有“黑市價”,飛手從代理商手中拿機的價格一般是定價的八五折。

最初,大疆的植保機代理商大部分是大疆的消費機代理商,但消費機和植保機面對的是完全不同的消費群體。消費機用戶主要將無人機用於航拍攝影,大量影視公司買單;而植保機面向農業市場,和航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群體,也很難想象一位農民走進3C店購買打農藥的工具。

白熱化競爭提前,大疆植保無人機重演價格大戰

因此,代理商選擇降價來應對市場的生疏。上述植保機飛手對第一財經表示,大疆代理商對植保機遠沒有消費機熱心,同為電子產品,行業一度把小米和大疆做對比——小米代理商加價賣手機,大疆代理商降價賣農機。

另一方面,電池成本升高也成為無人機廠商面臨的一大問題。多家無人機廠商告訴第一財經,2018年以來,伴隨著原材料成本上漲,無人機電池價格上漲了約20%到30%。

植保機耗電量遠超普通消費機,電池和裸機通常會分開銷售。為了保證連續作業,一款植保機一般需要8~10塊電池。深圳一家無人機廠商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公司載荷10公斤的無人機,成套電池價格已經趕上了裸機,漲價壓力被轉移到了終端買家身上。

而大疆是為數不多自主生產電池的公司,完善的產業鏈可以幫助大疆抵擋上漲的電池成本,中小廠商的選擇則沒那麼多。

市場曾有好消息傳來,行業呼喚許久的植保機補貼於2017年落地。農業部、財政部和民航局聯合印發通知,決定2017年選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廣東和重慶6個省(市),開展以農機購置補貼引導植保無人機規範應用試點工作。不過,這項補貼只針對裸機而非電池。中小無人機廠商相比起大疆等行業巨頭仍難有比較優勢。

對於這些無人機廠商而言,面臨著兩難的抉擇:跟風降價意味著對利潤的妥協甚至虧損,保持原價則可能丟掉市場。

植保市場前二之爭

在植保機的江湖裡,極飛是大疆的勁敵,而其他公司則排到第三名及以外。但大疆、極飛誰排第一,仍然是謎。

在從業者看來,大疆的降價措施旨在打壓極飛——3年以前,大疆曾用相似的方式摧毀了競爭對手3DRobotics。

2013年1月份,大疆精靈系列無人機以679美元的價格登陸美國。福布斯曾報道稱,彼時在美國手工組裝一臺“像樣的”無人機也要花上上千美元。科技雜誌《連線》前主編ChrisAnderson創辦的3DRobotics曾經叫板大疆,被媒體送上“全球第二大、美國第一大無人機廠商”的稱號。

2015年4月,該公司推出定價1700美元的無人機新品Solo。

可僅僅4個月以後,大疆推出“大疆精靈3標準版”,比之Solo少了足足700美元,技術卻分毫不讓。3DRobotics一敗塗地,大疆就此稱霸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拿下七成市場份額。

相同的策略,又一次被大疆實施在植保領域。

極飛2014年進入植保機領域,2015年4月推出首款植保無人機P20。2017年10月底,極飛推出新品,其中作業載荷10kg的P202018RTK裸機價為41999元。

僅僅在一個多月後,大疆發佈了與極飛P202018RTK作業載荷相同的MG-1SAdvanced,售價卻僅為29999元。

宣佈新一輪降價措施的同時,大疆表示大疆農業將擺脫以盈利為目標,讓利植保隊和農戶,將聚焦點放在提升行業效率和構建服務閉環上。

只是在消費機領域的打法能複製到行業應用上嗎?極飛不止一位銷售員對外宣稱,用過極飛的無人機後,很難再用別家了。

這種說法得到了飛手證實。一位湖北籍植保機飛手對第一財經表示,和極飛相比,大疆無人機相對粗糙,穩定性不如極飛。

作業載荷相同,極飛P202018RTK與大疆MG-1SAdvanced的價差體現在了RTK(載波相位差分技術)上。一位無人機行業從業者對第一財經表示,同樣的無人機,搭載RTK要多出1萬多元的成本——剛好是大疆MG-1S與極飛P202018RTK的價差。

RTK為GPS應用里程碑式的技術,能夠在野外實時得到釐米級定位精度測量,可以保證無人機飛行的穩定性。

極飛P20搭載SUPERX2RTKPRO飛控,支持雲RTK飛行模式和移動、聯通、電信三網自由通信。實際上,極飛2017年10月推出的4款植保機中,除了售價19999元的P102018GPS外,P102018RTK、P202018RTK和P302018RTK均搭載了RTK飛控。

白熱化競爭提前,大疆植保無人機重演價格大戰

前述飛手同時表示,大疆是一家將性價比做到極致的公司,無人機性能遠超同等價位其他無人機。

這也說明了兩家公司風格上的不同:大疆是價格戰發起者,旨在用性價比收割市場;而極飛按兵不動,希望用產品打動客戶。

大疆和極飛的另一點不同在於銷售渠道。最初進入植保機領域時,極飛採取直營模式為農戶噴灑農藥。換言之,極飛身兼植保機廠商和植保隊兩個角色。

極飛聯合創始人龔檟欣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直營是為了驗證飛防植保效果,探索植保無人機在農田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2016年10月,極飛宣佈採用代理模式來銷售植保無人機,旗下直營與代理並重。

大疆則一直依靠經銷商,早期消費機渠道遍佈全國。憑藉著價格、品牌和渠道的多重優勢,大疆一路披荊斬棘。截至2017年11月底,大疆MG系列無人機保留量是7500臺。據農業部發布的數據,2017年全國植保無人機的保有量在1.1萬到1.3萬臺之間。

誰將主導植保機市場?這個問題已經被行業討論了太多遍。各家植保機廠商間競爭多於合作,而在廣闊的市場空間前,現在談市場份額或許還有點早。

和傳統作業方式相比,植保機的優勢是明顯的。宏信證券一份研報指出,植保機作業效率是傳統地面機械的3倍左右,人工的30倍左右,作業效果與人工相比,可節省農藥50%,節省用水90%,操作人員可遠離農藥。可直到2017年1月,農業植保還是以人工加手動、電動噴霧機為主,兩種作業方式佔比超過90%。

所有人都看到了市場空間,行業玩家越來越多,不少公司是在大疆進入植保市場之後成立。他們認為,植保機應用分散在全國幾個農業大省,農田大小不一且高度分散,總有大疆和極飛沒有照顧到的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