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孩子的教育是「補課」教育?還是「補心」教育?

孩子的第一個教育者是誰?

首先,孩子的第一個教育者應該是孩子的父母!

今天的教育,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在中國,現在最需要“補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2014年,白巖松在廈大講了個故事,說世界盃奪冠之夜正逢週日,雖然第二天週一要上學,但他決定讓兒子看球。第88分鐘,兒子喜歡的球隊以1:2落後,兒子哭了;隨後2:2扳平;93分鐘時,3:2反敗為勝!

白巖松幹了一件很小但天下父母都不敢幹的事。他說,要讓孩子花時間做點無用的事。

最發人深省的,是白巖松的最後一問--請問在中國的教科書中,還有哪一堂課,能夠比這次熬夜看球更好地學習“絕不放棄”?

下面,我們看最需要“補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的原因。

1.為何最需要“補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為何最需要“補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我們先看媒體的公開報道——

據2008年10月29日《楚天金報》報道“7成父母自認家教失敗”。

據2013年11月13日《重慶晨報》報道“調查結果顯示,超過9成家長沒信心教好孩子”。

我們看,“7成父母自認家教失敗”,“超過9成家長沒信心教好孩子”,這是個什麼概念?

我們知道,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一項十分複雜的事情,同時,也是一項偉大的事業。

我們還知道,家庭教育,教育孩子,是整個家庭的重中之重,教育孩子真的需要我們的父母從“修身”走向“齊家”的過程,才能看到孩子從“治國”邁向“平天下”的結果;古語云:“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一句話,教育孩子,不僅是一門綜合性很高的藝術,而且還是是一項異常複雜的、一種與眾不同的過程,才可能向著普天之下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願教育的目標——“望子成龍,盼女成風”中邁進;這就不僅要求孩子的父母親,既要了解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和規律,自己的孩子在想什麼?自己的在做什麼?還有知道如何與自己的孩子溝通交流?

也就是說我們的父母親在教育孩子時,既要知道自己的孩子“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所盼、所愁”,還有掌握了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與方法,才能理更好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我們的孩子才能有“所學、所長、所用、所得、所成、所有”,否則,我們的孩子很可能“一無所成”,或“一無所有”。

為什麼?

因為,我們的孩子,每天會在“所怨、所恨、所憤、所怒、所惱、所煩”的負面情緒在糾結在生活與學習。

表現在哪裡?

所怨:我的爸爸媽媽怎麼沒有錢?我的爸爸為什麼不是比爾蓋茨?為什麼不是億萬富翁?嫌父母沒有錢!對於父母的經濟的困難,那是“怨天尤人、埋三怨四”;表現在

所恨:為什麼沒有經過我的同意,就把我生下來?不感父母!對父母的生與養,那是“恨之入骨”;表現在

所憤:為什麼讓我補課?學習到底有什麼用?對於補課、對於學習,那是“憤憤不平”,表現在“厭學、逃學、棄學”。

所怒:為什麼我吃的、穿的,都沒有別人的好?為什麼、為什麼……,對於吃與穿,那是“怒氣衝衝”;表現在自己偷偷的買好吃的、好穿的,對於父母說,這些衣服是同學的,或是同學給他(她)買的。

所惱:為什麼不讓我玩遊戲?作為父母為什麼可以玩遊戲?對於父母不讓玩遊戲那是“惱羞成怒”;表現在經常玩遊戲,上網成癮。

所煩:活著到底有什麼用?我還不如死了好……,對於生活,那是“煩天惱地、悲觀厭世”;表現在,要麼,離家出走,要麼……

看到沒有,這就是我們的父母,只有知道自己的孩子“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所盼、所愁”之後,我們的孩子才能有“所學、所長、所用、所得、所成、所有”,否則,我們的孩子每天會在“所怨、所恨、所憤、所怒、所惱、所煩”的負面情緒在糾結在生活與學習。

這是教育孩子的規律,父母應該知道。

遺憾的是,我們的家庭教育“7成父母自認家教失敗”,“超過9成家長沒信心教好孩子”,這個概念出現,只能說明,目前,中國家庭教育的失敗。

因為是我們的父母,不學習“兒童教育學、兒童心理學”,不瞭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和規律,不明白孩子在想什麼?在做什麼?不知道如何與孩子溝通交流?

因為是我們的父母沒有“持證上崗”,沒有教育孩子的“合格證”。

教育孩子,我們的父母是需要學習的。

由此可見,教育孩子,首先教育孩子的父母親。

所以,最需要“補課”的、接受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教育者——父母!

世界上只有一種買賣只賺不賠,它是什麼?它不是股票、它不是石油、它也不是黃金,它就是學習!

為什麼這樣說?

我們常常說孩子是天使,那麼,孩子到底是誰的天使?

孩子,是父母的天使!

孩子,是上天派來,教育父母的天使!

孩子,是上天派來,教育父母的使者!

孩子,是上天派來,讓父母與孩子一起學習的使者!

我們的孩子從來無意做誰的老師,但孩子確實是上天派來我們做父母的老師。

因為,在孩子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當年(童年)的“影子”,是自己當年的“參照物”。

此時此刻,我們父母應該對於自己有了足夠的認識與瞭解,我原來就是這個樣子?!

此時此刻,知道我們的哪些習慣與性格促使我們獲得了一些成就,更應該知道哪些習慣與性格曾經阻礙著我們的發展。如果在孩子的身上也發現了這些不好的習慣與性格,我們是不是可以從小給孩子一些正確引導呢?讓孩子避免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從而讓孩子更健康地茁壯成長呢?

你给孩子的教育是“补课”教育?还是“补心”教育?

同時,在孩子身上,父母也看到了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與光明的希望”。

由此可見,孩子是上天派來,救贖父母的天使!

父母之所以稱為父母,是因為孩子的存在,是孩子讓我們成為父母。

其實,孩子是一本無字百科全書,今天,我們之所以做父母,是讓我們如何看這本無字百科全書?

一句話新聞,孩子就是上天派來,教育父母今天“重新學習”的天使。

于丹老師曾經說過:“如果你總是認為,自己走過的橋比孩子走過的路還多,那你是放棄了被孩子影響的權利。自從女兒出生,我一直都向她學習,她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邏輯。”

于丹老師的教育孩子的理念,值得我們所有父母學習。

現在的孩子,對於新生事物的接受,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大得多,對事、對物,有自己的主張與見解,這就要求我們父母要擺正教育孩子的心態,要“彎下腰子、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認真聆聽孩子的心聲,作一番換位思考,甚至主動改變自己——“向孩子學習,跟孩子共成長。”

如果教育者,成為警察,那麼,學習者,就只能學習成為罪犯。

只有教育者(父母),成為學習者,學習者(孩子),才能成為學習者。

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父母更要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成長,如果父母不注意學習,是沒有能力教育好孩子的。

孩子是天使,是上帝派來拯救大人的天使,父母要對自己的孩子應該要懷有“感激之心和敬畏之心”,這就是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

所以,父母既是教育者,也是學習者。

所以,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我們的父母。

那麼,如何解決家庭教育出現的這些問題?

2.如何解決家庭教育出現的問題?

眾所周知,世界上許多職業都需要經過考核,就業者必須持“證才能上崗”,比如司機、醫生、律師、老師、會計等,就連做飯的炊事員也要有學習培訓的“合格證”。

我們還知道,現在“養雞、養豬”等,都需要學習,為什麼教育孩子,卻不學習?

教育是一件“比開車、比養雞、比養豬”更難的事情,如果家長沒有經過培訓就去教育孩子,就像沒有學會開車就上路的馬路殺手一樣,成為孩子的殺手。

中國家長正是這樣的殺手:不懂得教育,還自以為是地對孩子進行教育。但由於並不瞭解教育,所以僅僅是根據自己的本性來教育孩子,胡亂做事情,諸如上述所說的三種家長,最終殘害孩子的心靈,影響其一生。

一家人開心嘻鬧

教育孩子也是需要學習的。

教育孩子為什麼需要學習?

教育孩子,不僅是一項藝術,也是一項偉大的事業;而且教育孩子是一項十分複雜的教育工程,同時還是一項不能“返工”的工程。

為什麼父母在沒有“合格證”的情況下,就“上崗”教育孩子呢?

可是,現在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當父母也是需要學習培訓的如何教育孩子“合格證”。

兒童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是決定其一生髮展的關鍵。由於,我們的父母沒有持“證才能上崗”,就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找不到與孩子溝通的語言密碼!

著名教育家孫雲曉說:家長上任需要上崗執照。人天生不會開車,所以要經過培訓、靠駕照,上崗執照。家長也並非天生懂教育,所以也需要經過培訓,瞭解教育理念、方式,獲得執照之後再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所以父母教育孩子,只要有了“合格證”,就知道孩子“為什麼厭學?為什麼撒謊?為什麼痴迷網絡?本是一家人為什麼溝通那麼難?”

這些問題只要解決了,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夠成為優秀的人才!每個父母、每個老師都是優秀的教育家!

李嘉誠曾經說過“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那麼,今天的家庭教育,如何把握好教育中管理孩子的度?有沒有標準答案?

沒有人可以給予一個最標準、全面的答案,只能依靠父母的在“學習先進的、科學的育兒的教育理念”的同時,結合自己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在不斷在反思中學習、摸索,直至找尋到最適合自己家孩子的教育方式。

不過,《易經》中的“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也。”最適合父母教育自己家孩子的教育方法。

那麼,今天的家庭教育,如何教育我們唯一的孩子呢?

就是父母必須有教育孩子的“駕駛證”,“持證上崗”才能教育孩子!

就是父母要掌握好家庭教育的方向盤!

同時,我們的父母還應該知道,“補課”對於孩子的危害是非常嚴重。

神墨萬能哥,助身邊人進步!

關注萬能哥

一起,助身邊人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