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BA實習的上海大學生:中國籃球教練素養嚴重不足

文 | 薛凱文

圖 | 林君超

圍爐 (ID:weilu_flame)

在NBA實習的上海大學生:中國籃球教練素養嚴重不足

林君超,上海紐約大學IMA(交互媒體藝術)大四學生。2017年暑假在近乎嚴酷的選拔下進入NBA China實習,加入Youth Development部門。作為實習工作的一部分,他參與了2017年的實習生Think Tank Project,並作為project leader和團隊獲得冠軍。他亦服務於社會,參加了Jr. NBA組織的青訓營、NBA關懷行動等活動,在此過程中,他收穫頗多。

NBA作為一個商業聯盟,其真實的運轉情況和在廣大籃球愛好者的眼裡贏球為王的邏輯是截然不同的,而NBA China又是一個該行業在中國市場尋求擴張的載體。幾個月的實習,足夠讓一個善於觀察的人對其中的商業性質、人文環境做出充分的思考與評價。本篇即以此角度切入,並擴展到主人公自身的歷程,讓讀者對這個行業的本性,以及其適合怎樣的人參與做出一定了解。

K = 薛凱文,Kevin

D = 林君超,David

在NBA實習也要三輪面試

K | 可以介紹以下你在實習生選拔階段的經歷嗎?

D | 每年NBA全球官網都會在2----3月開放實習生崗位的申請,在那裡會有具體對每個項目的要求。我直接把我的簡歷發給了HR,提交簡歷半小時後,就收到了NBA的面試通知。

總共經歷了三輪面試,第一輪是HR的面試,這個時候的主要問題是關於我對NBA和NBA中國的瞭解,問完問題以後他們要求我用英文做自我介紹。

在NBA實習的上海大學生:中國籃球教練素養嚴重不足

第二輪是manager來面我,能到達這一輪說明我想去的部門也很想要我了。這個面試我的manager是做遊戲這一塊的,比如NBA 2K之類。他認為我個人的專業背景和他們遊戲非常相似,但很可惜的是我不玩遊戲,因此不是特別感興趣進他們的部門。

最終面了,基本上NBA所有的終面都是相同的形式,兩位高層領導來問你問題。我記得我是在恆隆廣場面試了四十分鐘,期間講了我很多年的過往經歷,以及我想進入NBA的理由。我當時覺得是很穩的,因為一方面我渴望加入NBA,事先準備很充分;另一方面是NYU Shanghai的全英文授課和study away經歷讓我的英語表達溝通能力強於同齡人。

中國籃球教練素養嚴重不足

K | 在Jr. NBA的那段時間,你的具體工作內容有哪些?

D | 我覺得Jr. NBA這個部門在整個NBA中都是十分特殊的,它沒有像其他部門那樣大的績效壓力,更是像一個做公益的推广部門。從內部角度而言,NBA希望通過這個部門讓孩子們從小能夠有接觸籃球、接觸NBA的機會,把NBA引領的籃球文化理念帶給他們。

我進入的Youth Development主要做的是青少年發展。在中國是兩種形式的結合,一個是青少年訓練營,它輔助的一個重要實體項目是Jr. NBA聯賽,目前在上海、北京和四川都有Jr. NBA比賽。另外一個是對高中籃球培養體系的建設。

我們都知道現時中國高中的籃球教練自身素養嚴重不足,並且我們從小被灌輸的理念就導致體育訓練遭到邊緣化的困境,在美國籃球人看來,我們國家有很多方面都做得不是很正規,這樣並不利於青少年的發展,於是這個部門就針對籃球教師進行了一些培訓,並做了一些其他的事情幫助青少年在籃球上的成長,順帶擴寬了他們對NBA的瞭解。

我記得Jr. NBA的教材有初級和中級兩個版本:初級是基礎投籃動作的教學,還有站位、發力,和其他一些關於籃球的小遊戲;中級側重於團隊戰術訓練。我感覺這樣一整套的教學,如果能夠落實,對整個青少年人群的籃球素養提升都是巨大的。另外我們部門還有零零散散的工作,主要是執行美國總部發來的指令,比如今年要辦一個全球性的Jr. NBA世界盃,我們部門便負責在中國進行宣傳、制定選拔方式。

在部門之外,我身為leader參與的最重要項目名為Think Tank Project。這是一個每年都由15位實習生完成的重要項目。我們十五個人被分為三組,每組五個人,在兩個mentor的帶領下做一個創新型項目。這個項目的主要內容就是想出一個NBA在中國市場發展的新理念,三個隊分別思考一個方法,交由senior leader評價,然後他們會評估這個項目的可行性,然後考慮是否將此項目付諸實踐。在前幾年,一個Think Tank隊做出來的項目就是現在你能看到的League Pass,它應該是至今最優秀最可行的項目。

在NBA實習的上海大學生:中國籃球教練素養嚴重不足

冠軍組和NBA中國區總裁舒德偉

在中國要做籃球社交傳播非常困難

K | 你可以介紹一下實習時的工作環境與美國的NBA總部的工作內容和分別嗎?

D | 其實在這裡具體的工作內容和我想象中的內容區別是很大的。

我個人最喜歡的體育運動是網球,而不是籃球,我對網球運動中ATP(職業網球聯合會,舉辦了世界上最重大的網球巡迴賽)的職能十分感興趣,就是關於球隊管理、規則制定、裁判尺度之類。

原本我以為NBA China的工作內容也就是這些。但事實上真正進入工作了以後,我發現情況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在中國,NBA球員現在只有周琦一個人,而且跟中國本土聯繫並不緊密,球隊更是一個都沒有。因此,NBA在中國做的事,更偏向於開拓市場的傳遞手段和溝通途徑。

在中國,我看到的是,他們更注重於與中國的企業合作拓展,比如新浪、騰訊合作進行直播或新聞宣傳;以及通過線下的輔助,將NBA的品牌效應在中國國內進一步擴大,比如和康師傅等公司的合作,可以切實地讓他們在中國盈利,並進一步吸引中國市場的用戶。

在營銷學裡,有一個術語叫Content,意思是一個公司想要做成一筆生意,在於它是否有提供與這筆生意相關服務的基礎能力。NBA的Content就是球隊、球員和比賽,可是這些在中國都是沒有的。因此,NBA在中國只能自己創造新的Content,比如上海湖濱道的NBA Playzone,大人帶著小孩在那裡玩,這就打起了品牌效應。

另一個例子是科比真人秀,這件事已經傳了很久,但是都沒有定下來,這說明在中國想要做出Content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所以在NBA China的工作其實和本部工作能接觸到的內容區別挺大。

但是這絕不是說NBA China沒什麼意思。當時我比較想在上海發展,而NBA給我的最終實習崗位工作地點在北京,在那裡工作的頭兩三週我曾一度想退出。Think Tank Project的開始讓我眼前一亮,因為它能夠讓我學到很多東西,比如問題分析、團隊合作。

此外我是比較喜歡當leader的,在這個項目中當leader的經歷同樣使我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比如如何和teammate溝通,如何和senior leader協調等等。在這個項目中遇到的很多問題,我想我日後真實工作中也很可能會遇到,這對我而言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因此,即便NBA China和本部的工作有諸多不同,如果你是抱著真心要學到些什麼的實幹精神來的,一定能夠有所收穫。

在NBA實習的上海大學生:中國籃球教練素養嚴重不足

Think Tank團隊合照,右一是mentors

中國籃球的現狀是根子裡的問題

K | 你認為在整個實習的過程中,有什麼難忘的經歷,以及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D | 如之前所言,我覺得最大的收穫來源於Think Tank(當然由於部門職能不同,很多實習夥伴的感受可能不一樣)。它真的教會了我很多技能,從領導力到用戶分析。

我們相當於是一個從零到一的過程,把一個概念上升到了一個完整的計劃。我們的概念是創辦一箇中國大學生聯盟,但與NCAA(美國大學體育協會,為北美大學生舉辦體育賽事,最著名的是上半年的籃球比賽及下半年的橄欖球比賽)不同,它只有籃球一個項目,而且由NBA親自領導。

在NBA實習的上海大學生:中國籃球教練素養嚴重不足

NCAA

我們從這個概念出發,做了很多市場調研,走訪了很多所高校,我當時在北京,走訪了清華、北大、北航等,上海這邊的同學去了復旦、交大、財大等,通過走訪的結果,我們從真正的大學生使用角度出發,制定了一些十分具體的計劃,比如這個聯盟的具體發展方式,它應該怎麼吸引大學生加入,怎麼讓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都融入到這個聯盟中,因此這個計劃是非常複雜的。在一步步走下來試圖實現它的時候,我覺得收穫很大,因為我們需要考慮很多因素,先做加法,再做減法,這是相當考驗人的。

另一個難忘的經歷是Jr. NBA的全國營,它邀請全中國大部分籃球傳統省份,他們的高中代表隊都會來到北京,開展一個為期一週的訓練營。

在NBA實習的上海大學生:中國籃球教練素養嚴重不足

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訓練,訓練結束後,會辦一場比賽,訓練請的是美國直接來的專業教練,他們所推崇的是一種比現在國內大多數中學更系統的訓練模式。事實上,在那些傳統籃球強省,比如陝西、山東、山西、北京的教練大多都是國家隊或國青隊退下來的,應該能代表我們國家非常先進的訓練理念了。

但是,我在與外教合作的過程中,我發現外教認為很多教育內容依然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我記得當時一個外教,她一直在強調一件事,即是這些小孩的對籃球的領悟力尚未被完全激發出來,他們的團隊協作意識還不夠強,在場上總有種個人主義的感覺,另外那位教練還說,若要激發一個人最大的求勝欲,因發自他內心對籃球的熱愛,而不是現在很多人提倡的團隊榮耀。

之所以這位教練一直在說我們的學生還未有被激發出所有潛能,是因為他看到了一個非常優秀的山東來的男生。他只有高一還是高二,身高1.9米,和杜蘭特體型很像,教練對他相當欣賞,甚至說他就是中國未來的杜蘭特。

為什麼呢?因為第一個是他在球場上有領導力,懂團結協作,打球“有血性”;另外就是他對籃球的熱情,他每天自己會花很多時間在課餘進行訓練,經常來教練這裡與他討論技戰術細節。我看到了這些,真的對教練的觀點也深感認同,我們國家的青年完全有能力和美國人做得一樣優秀,但由於很多複雜的因素,這樣的潛力很難被完全激發出來。在Jr. NBA,我切實地體會到了應該以何種方式激發他們的潛能,這非常令我感動。

在NBA實習的上海大學生:中國籃球教練素養嚴重不足

全國訓練營的Jr. NBA教練在對營員進行指導

中國籃球需要的是學習先進理念並執行

K | 你說你在青訓營裡看到了中國青少年籃球能力未被激發出來的遺憾,那麼,你認為目前中國青少年的籃球能力具體出於一種怎麼樣的狀態?

D | 我確實很贊同那個外教的觀點,我們有很大的潛力,但還沒有發揮出來。

我們的教育體制決定了我們很難使得青少年把體育放在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體育好不能讓你上一個好大學,導致了很多人擁有一種“想專攻好體就要去上體校”的成見。但事實情況是完全不同的,在紐約讀書的那段時間,我看到了很多街頭的籃球場,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在打籃球。甚至有一個說法:“紐約街頭上隨便找個不起眼的人就有可能有能力在球場上隔扣你”。

回到上海,就會發現真的差很遠,洛克公園有很多,但很多都是已經工作的大叔,甚至“勾手老大爺”在那裡打球,從我的觀察來看,愛打球的學生,中國人比美國人少很多。

另外,我發現大學生的運動意識不高,他們覺得比起體育鍛煉,自己還有更多事要做,這也是一個導致青年打籃球較少的原因。對於小朋友而言,缺少專業籃球理念提供的專業訓練,還有設施不夠健全,是兩大限制其籃球興趣發展的首要因素。

但是,從變化的角度來看,這些都在朝積極的方向發展。像我現在回高中,就發現國家教育部搞的陽光體育項目是很有幫助的,設施得到了很大提升,學生變得比以前更喜歡體育了;在專業方面的問題,現任的籃協主席姚明在美國打了這麼多年球,理念上也是比很多人先進不少的,我想,由他把這種世界領先的理念帶回中國發展,是非常有成功的希望的。

K | 我們最後談一下你的個人經歷吧!你能簡單的介紹一下IMA是一個怎樣的專業,以及其課程傳授的知識給你的實習經歷帶來了什麼幫助嗎?

D | 好的。IMA的全稱是Interactive Media Art,中文名叫交互媒體藝術。它強調人機交互,涉及領域很廣泛,從傳媒知識,到網頁設計,到Arduino智能設計,甚至AR和VR。它非常鼓勵創新,學生可以在任何自己喜歡的領域自由探索。我自己是一個喜歡講故事的人,因此我喜歡把和講故事有關的內容融入到我的每個項目中,這使得我的每個項目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比如,之前我做了一個項目,是國內某個鋼鐵產業故事的交互紀錄片,目前它被放在萬象城展出;另外我還做了一個用Photogrammety技術在VR環境還原石庫門場景的項目,一個可伸展的呼吸燈的項目,一個服務於自行車愛好者的代步車項目等等。這些大致就是我在本科期間做的事情。

IMA是一個很有美國特色的專業。它的目的是讓你變得見多識廣,以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培養了一種對創新更加敏感的能力,能夠更快地想到更好的方式來展現一個故事,或呈現一個設計理念,這些能力不論是在做校內項目或者實習的時候,都對我產生了極大的幫助,它們可以讓我更加發散性的去設想一些創新點。

比如在做NBA項目的時候,我們要發問卷,一開始我的同伴們擬定了初稿,雖然內容很易懂,但我覺得不夠有趣,於是我們就商量著加了一些大學生們喜歡的流行梗,這樣這份問卷整體上就變得更受學生們歡迎。另外呢,我感覺NYU Shanghai的GPS課程也對我們的視野提升有極大的幫助,我們在這門課中廣泛地閱讀世界各地各時代哲人的思想,包括一些極端的,如馬克思和利維坦。這讓我們在接觸不同人群時能夠用不那麼狹隘的眼光看待,能夠去從他人的角度瞭解他人的價值,我想這一點的幫助也是極大的。另外呢,我感覺溝通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必須多與人交流,這一點也鍛鍊了我的領導能力,讓我在實習中發揮得更出色。

在NBA實習的上海大學生:中國籃球教練素養嚴重不足

NBA關懷活動照片,聖安東尼奧馬刺球星科懷·倫納德、於嘉老師與小營員們擊掌

很多喜歡籃球的男生都把進入NBA作為自己的夢想。但是,到了讀大學的年齡,從現實考慮也是相當重要的,NBA內部的運營情況究竟符不符合自己的預期?自己到底能不能進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林君超的實習經歷就能為他本人以及很多想進入NBA或NBA China的人提供一個很好的參考。如果一個人是真正對籃球感到熱愛,可能更加現實的方法是在中國幫助促進中國籃球文化的發展,姚明主席的努力有目共睹,相信只要更多對籃球愛好的人出一份力,就總有一天有希望看見我們國家青年人的籃球水準從量變到質變。

在NBA實習的上海大學生:中國籃球教練素養嚴重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