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影院不把以前的电影再拿出来播放?

吐壕


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老电影大部分人都已经看过了,很难吸引大量的观众去影院观看,这样影响票房收视率,其商家收益减少,自然不愿意推出。

其二,众所周知,目前一部电影上映两三个月以后,就会在各个网络平台看到新片,如爱奇艺、腾讯等等,要想看老电影,直接在家看就可以了,既不花钱,也不浪费时间。


其三,经典电影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多导演有时候宁可选择翻拍,根据个人的理解,加上新的元素。给原电影再加一个“新”字,既有老片的回顾,又有新片的欣喜,如《新龙门客栈》、《新上海滩》等。

其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有些动作、技巧和效果以前达不到的,现在都可以,尤其是3D电影,其效果是老电影无法比得上的,那么,重新拍的效果,一定比过去好。就像《西游记》系列,因为新科技的出现,让电影更完美的呈现出神话带给人的想象空间。

其五,当然,也有将老电影拿出来的播放的,如 内地1998年上映的影片《泰坦尼克号》,又在2012年4月10日登陆中国电影院,但是以3D形式再次亮相大银幕。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因为受《阿凡达》启发,决定用这一高科技手段重新制作当年由凯特-温斯莱特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泰坦尼克号》。因为此片曾轰动一时,两位主角也由此而出名,影片中场面宏大,一座座海上冰山,倘若用3D制作出来,效果一定更震撼,但制作过程也很不容易,整个制作过程耗时约一年至十四个月。

即使如此,此片上映的效果也没有想象中的火爆。


所以,如果不是非常有价值的电影,更难重新到电影院上映。毕竟新电影太多,老电影再经典,已经根入人心,大部分人会去怀念,追忆,却不想再花时间和金钱去电视院观看。


鲸鱼电影


在中国,为什么影院不把以前的电影再拿出来播放,关键在于,这个事不是影院一家说的算的。

影院只是一部电影的播放场所,一部电影要想在影院公开放映,主要涉及到两方面的许可,一是版权方的许可,二是文化主管部门的许可。版权方的许可,无非就是通过一家发行商签下发行合同,这是有年限的。主管部门的许可,就是某部电影获得放映许可证书,我们在公映的电影前都看到一条龙飞过,然后下面蹦出一行字。这就是俗称“龙标”的放映许可证。经典老片子要想合法公开放映,也必须拿到这两个“许可”。如果搞不齐两项许可,电影哪怕再经典,影院也不敢违法放映的。

如果放映版权已经过期,光凭影院是不可能搞定的,因为影院没有发行资质。除非有一家发行公司愿意去做这个事,去重新和经典老片的版权方商谈、获取发行权。但是,发行公司干嘛要干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再者说,一些经典的老片子,甚至已经在网络或卫星频道播放了N次,要是真的需要你掏钱到影院来观看,势必是寥寥无几的。

电影院作为常规的商业性质娱乐场所,盈利必然是首要任务,影院的盈利只要来自票房,也就是靠买票,上座率。

老影片的需求分散,虽然想重温老影片的人总体数量可能不少,但是需求分散在各个时间段,不集中,所以影院的成本高。影院很难看到利润,自然也就没有兴趣。现在的经济大潮中,谁会干亏本的买卖呢!更何况,现在新片如此之多,放着票房更有保证新片不上,去放老片,影院就更不会干了!


咖咖爆米花


不请自来,近些年来,老电影重映已经不是新鲜事了。比如《泰坦尼克号》《大话西游》等经典电影,重映过很多次。

下面,以专业的角度为你解答这个疑问,仔细看哦。

影院的权限问题(根本原因)

先讲这个问题的主体影院,在外行人看来,电影院放映什么电影是由院线决定的,这个观点大错特错。电影的播放版权属于电影出品方,不是影院,如果没有出品方的允许,影院是无法放映影片的。举个栗子,如果某影院想放映《功夫》,就必须得到《功夫》出品方的授权,才可以安排排片。如果没有授权,擅自播放,属于侵权行为,而且期间的票房收入不合法,《功夫》出品方有权要求赔偿。

电影收益问题

“老电影”顾名思义,就是已经上映过的电影,这意味着很多人都已经看过了。而且想看的话,在各大视频网站都能找得到。那么问题来了,普通观众还会心甘情愿的买票吗?一般来说像《少林足球》这样整体水平一般的电影,很少人愿意掏钱去影院看。只有像《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泰坦尼克号》这样情怀满满的经典片,才会有部分人愿意去影院再刷一次。普通老电影,卖不出票房,影院又是盈利机构,不会做赔本的买卖,所以不会放映老电影。

老电影重映的成本问题

就算是经典电影重映,并不是原原本本的放映老版本,都后期处理过(如《大话西游》)。一般会做修复,至少画面得清晰,有些会做重新剪辑(比较少)。后期处理的费用不低,如果重映票房不理想,就意味着赔本。还有老电影重映,会占一定数量的排片,这样一来新电影的排片会受到打压,一般来说,新片的票房潜力更大,如此一来,损失很大,影院是不可能干赔本买卖的,所以不会放映老电影。

换一种思路,如果放映老电影比放映新片更赚钱的话,影院早就那么做了。影院没那么做,说明这条路根本行不通。




漫影像


以前的电影已经有了大量网络视频和下载资源,电影院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为什么要冒这风险?其次,再放映的版权分账也得重新谈;第三,任何一个院线都不足以覆盖全国,仅仅大城市重映,票房没法保证;第四,即使几大院线联手,如何与正在热映的新片协调排片也是个难题,若放映时间都在上班日白天,能有几个人看到?

从历史上看,我国重映大片最成功的是2007年的《泰坦尼克》,破20亿。且不论影片内容的杀伤力,单是卡梅隆3D制作就有了足够的噱头。后来的如《大话西游》《一代宗师》《功夫》也重映过。

《大话西游》想赚情怀钱怀旧钱,几乎原封未动上映。想想当年大学生看本片时的一脸幼稚,现在成家带孩子,有感动也在心里那一句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假如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愿意对她说我爱你;假如非要给这份爱情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格瓦拉票务当时结论,“《大话西游》的关注度达到6万人次,但最终购票人数仅有3000多人,简言之转化率低,大多数可能会去看片的人发现,自己的住处和上班地点附近的影院都没有排片,这大大影响了他们贡献票房的动力。”最终结果,上映10天票房2500万。

《一代宗师》《功夫》都是3D重映。据说,周星驰将获得《功夫3D》上映后17.5%的收益,而转制3D的花费约为2000万。《一代宗师》经过重新剪辑,分成和转制费没有具体透露,只是王家卫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光转制的费用就足够拍一部新片了。结果《一代宗师》上映一周报收6000万,《功夫》3000万。

结论就是,电影不同于文学和音乐,文学和音乐尽管有火爆的新作品,经典仍然被大量购买,电影基本做不到,因为它就是个很大众的娱乐,不属于曾经知识分子和精英垄断的产物。


消炎药儿


这个说法其实只是在国内比较普遍,比如在美国,院线会分为主流院线和艺术院线(独立院线),艺术院线一般会上映一些小众的独立电影,而不是每天都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


这也能让一部分只想看法国电影,想看小众电影的文艺青年有了很好的去处。基于国内院线还没有分级制度,所以没办法和其他国家一样,院线能有独立话语权,一切的权力掌握在广电总局手里。

关于重映,也不是没有,像《泰坦尼克号》,《东邪西毒》,《2012》等片子,就有重新大范围上映过。


另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国内延长上映日期,也算是一种变相的不断上映,一般情况而言,一部电影的上映排片是呈衰减趋势,毕竟每周都会有一部大片上映,因此一部电影一般能在电影院存活近一个月的排期。

而最近大火的《战狼2》,从7月17号上映,一直到现在还没下映,已经超过7个月,这应该算是重映了好几个月了吧。


从成本角度来看,上映一部电影之前,需要大量的宣发投入,比如街边海报制作,流媒体广告投放,互联网宣传等等。到头来还不知道票房的收入,能不能盈利。一般一部电影的票房,要达到三倍于投入成本,才算回本。

而且,新的电影量在今天与日俱增,看看眼下刚过的国庆档,去掉国外电影,光国内电影的排片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焦灼程度,此时还要上映一部之前的电影,观众可能也不愿意看到。

更何况,别看现在电影琳琅满目,但是大电影制片公司其实两只手就能数完,很多以前经典电影的制片公司,当下还有新电影要发布和宣传排档期,哪有时间估计以前老电影重新上映的问题。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是,你觉得怀念以前诺基亚的某款经典手机,你会拿出来用吗,不会,你只会回忆,这手机真好,真经典。

当然了,如果市场成熟,一定会有很多独立的院线,时不时小范围上映一些曾经经典的影片,这也是一个市场需求,但并不大众。

关注《大聪看电影》,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大聪看电影


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权力再放老片子 比如大话西游 泰坦尼克号。你说我叔在村里弄个投影仪接台笔记本还放赌神系列呢,那个不算。

真正电影院播放的是清晰度极高的胶片,所有的电影不管多么受欢迎,或长或短都有时间限制。

为啥这样做?这是为了保证集中观影的密集度,如果全世界的影片都喜欢拖很长时间来放映,懒惰的人们在心理上就会产生 没事反正有的是时间看今天不如先去ktv的念想。就像北京小伙伴没去过长城 西安小伙伴没去过兵马俑大坑一个感觉,出省玩却不亦乐乎,因为出省难得,本市天天有机会。要是下个月长城就拆了你看北京市民什么样 保管比麦加朝圣还恐怖。

正因如此 大家都知道一部影片是有时间限制的 好片子自然关注度就高,出品方自己就会限制胶片的时限 时间一到就会回收或者采取密钥形式,因为真正喜欢看的人自然而然都在几周内集中观看过了,剩下也许的确有影迷因为工作实在太忙错过了,但那是小概率事件 如果为了他们,一场几百个座就可能只有十几个上座率,对出品方来说就是不划算的。

关于重放,出品方是有可能重放的,比如大闹天宫,葫芦兄弟,新龙门客栈都进行了重制,这是要经过一系列评估和制片方的情怀,像新龙门客栈,我是坚信制片方和徐克压根就没想挣这次钱。但大闹天宫和葫芦兄弟不同,新一代小朋友又长大了,家长决定情怀,会愿意带领子女体验影片的感觉。

就算旧影片重上映能赚钱,大部分出品人都坚信新制作的影片会比重映更赚钱,否则他就不会投资去做,所以为什么这么多影片亏本,也和出品人的头脑发热有关。再者重放要涉及到各方版权,你分钱比例没到位,相关版权人不愿意播放,你就不能重播,这也是一个原因。


风児2


看了一眼几位的回答,有人回答的是胡说八道!根本就不懂!

我可以明确负责任的告诉大家:电影的版权有效期是五十年!也就是说,五十年以上的老片子,可以随便放映!


关键是拿出来没人看!有些电影院曾经尝试过了,效果不好!说是说,做是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就是这个行业的,对此比较了解。


何以值此?因为过去的经典老电影怀念于人们的心中,也熟记于心中。你若让他谈谈可以,但若让他花钱再花费时间去重温,他是不去的,没必要!都已经看过了!


也就如同是你关系很熟悉的儿时娃娃,你想看可以,回味过去时光也可以。但让你花钱花时间去看他,只是想念他,且又是只看他“表演”你都知道熟悉的事,又不互动,你去吗?除非有事求他!不是吗?

另外主要一点是,现在的电影院很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放映设备先进,老片子也无法使用了!


雪中风车


在中国,一部电影要能在影院公开放映,涉及到两方面的许可,一是版权方的许可,二是文化主管部门的许可。

但是只要你钱多,包场你爱看什么看什么。

版权方的许可,无非就是通过一家发行商签下发行合同,这是有年限的。主管部门的许可,就是某部电影获得放映许可证书,我们在公映的电影前都看到一条龙飞过,然后下面蹦出一行字。这就是俗称“龙标”的放映许可证。

经典老片要想合法公开放映,也必须拿到这两个“许可”。如果搞不齐两项许可,电影哪怕再经典,影院也不敢违法放映的。如果放映版权已经过期,光凭影院是不可能搞定的,因为影院没有发行资质。除非有一家发行公司愿意去做这个事,去重新和经典老片的版权方商谈、获取发行权。但是,发行公司干嘛要干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电影票房分成以100元为例。

1.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专项基金----分5%=5元。

2.营业税----分3.3%=3.3元

以上2项支出后,剩余91.7元才由影院(院线)、制片(发行)瓜分。

3.影院(院线)----根据影片强弱势按57%~62%分成,如张冯陈导演或大片则按下限分57%=91.7*57%=52.27。其中院线明面上分成为7%,但院线为扩大市场份额和拉拢影院实际按2%~7%之间分,一般为5%=91.7*5%=4.59元。

以上即影院分47.68元,院线分4.59元,合计52.27元。

4制片(发行)----根据影片强弱势按38%~43%分成,如张冯陈导演或大片则按上限分43%=91.7*43%=39.44。其中发行一般分5%=91.7*5%=4.59元。

以上即制片分34.85元,发行分4.59元,合计39.44元(象华谊自己制片和发行则全拿这部分)。


就这个样,说我装也好,怎么也好,能看就看,不能看拉倒,这里不欢迎你。👎


来自农村的大根


为什么影院不把以前的电影再拿出来播放?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想当然,我们要分析其前后的逻辑关系,毕竟,任何事情都不是说我想做就可以做,我做了就会有效果。

首选,我们先讨论下动机,为什么要把以前的电影拿在电影院再播?

有这种期望的人,多半对老电影有着深厚的感情,或者为了满足某种遗憾。

第二,把以前的电影放到电影院里再播,需要做什么准备?

我们知道,以前的电影是通过胶片拍摄的,一方面现场重新拷贝需要一定的成本,另外一方面,有些电影的画质也已经无法满足时下人们的观影需求,这就需要进行重制和修复,改成数字形式。

第二,电影上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前期的宣发,放映时期的院线排片协定,放映完成后的总结分成,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完成,并且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

那么,假设电影已经修复好了,是不是一定就有权重新上映?并不是。

不说别的,中国每年生产的电影那么多,但真正能够走进院线的也就几百部,剩下的要么调整档期,要么就完全无缘于大银幕,也就是说,荧幕数有限,上映时间也有限,就这么大个坑,新片都十分拥挤,你一个老片凭什么占领一席?

还有就是,这个老片上映后能带来多少票房?记住,搞发行的都是为了赚钱的,一个老片让人折腾一顿上映了结果没人看,发行方赔个底掉,可能吗?

尽管,我们的确看到一些片子重映了,还是有观众基础影响力挺大的那种,但是票房你看看,是不是都不行?很少人愿意玩这基本赔本的买卖。


毒药君


为什么影院不把以前的电影再拿出来播放?

看了一些答案,都很中肯,这里我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其实是单纯排不上场次,电影院不看好,炒冷饭也不一定能多赚钱。

2017年国内一共上映了多少电影呢?据统计有300多部。这个数字是不是很可怕,我们印象里却不这么认为,觉得今年电影也不是很多啊,满打满算也就那几十部吧?

其实不然,几十部电影只是国产电影的冰山一角,是上映之后有电影院愿意给放的。

我说的意思明白吧?电影院出于各种考虑(时间、档位、点映评价、制作方、宣传、导演名气等等),会选择性上映电影。

所以有些你没听说过的电影,其实在全国大大小小的电影院中的某几个中上映过,然后血本无归,投资方凉了。这样的炮灰数不胜数。

你像去年的杜海涛演的电影《爱的帕斯卡》,一共上映1天就下架了,总票房4000块钱,也就是说全国不到100人看了电影,真惨啊……

然而这还不是最惨的,据说去年票房最低的电影只有几百块的票房。动辄几百万成本的投资就这么打水漂了,还给导演留下恶名。

所以老片上映,压根没多少档期啊。就算是《大话西游》重映,票房也没有多高,而同期的大片却收获颇丰,院方愿意排多一点场。

电影这样的娱乐产业,炒冷饭卖情怀意义不大,人们更愿意看到新的东西。大家都挺忙的,也都喜新厌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