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曼密碼:八路軍工(1)

八路軍的大炮

在傳統的認識中,八路軍是基本沒有重武器裝備的。在不少電影之中,抗日遊擊隊使用過鬆樹炮,這種木頭打造,火繩引爆,大多數只能一次性使用的玩意兒算不算炮,還真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

然而,1944年盟國記者訪問團在延安拍攝的照片卻顛覆了這一點。從這些照片中可以看到相當數量的炮兵裝備,而且,“土八路”操作其洋槍洋炮來,動作相當正規。

很多跡象顯示,八路軍有一支具有相當戰鬥力的近代化炮兵隊伍。其實,八路軍有炮兵並不新鮮,因為它的前身紅軍就有一支頗為傳奇的炮兵。著名的神炮手趙章成是那個時代紅色炮兵的代表,曾在強渡大渡河的戰鬥中用僅有的幾發炮彈便摧毀了國民黨軍在安順場的防禦工事,其命中率令人瞠目結舌。八路軍炮兵繼承了這種戰鬥作風,根據日軍統計,在1939年擊斃日軍混成第二旅團旅團長阿部規秀的戰鬥中,晉察冀軍區的炮兵幹掉這名中將僅用了5發炮彈,而且節奏鮮明——第一發試射,第二發測距,第三發打近,第四發打遠,第五發正中目標。

盟國記者們拍攝到的這些八路軍炮兵,便是趙章成將軍的徒子徒孫。而且,他們還給趙章成將軍洗清了一個謠言——傳說將軍雖然炮術驚人,但卻是佛教徒,所以每次開炮前,先要向敵軍方向單手揖掌,以作超度。說者言之鑿鑿,聽者居然很多人也相信,因為頗有些老戰士曾見過趙章成在開炮前伸出右手,目視敵軍陣地頻頻頜首,作揖禮狀。根據八路軍炮兵的記錄,這不過是紅色炮兵在缺乏器材的情況下,以拇指與手掌呈直角狀伸直後進行簡易測距的手法而已。

福爾曼密碼:八路軍工(1)

那麼,這支八路軍炮兵究竟是什麼部隊呢?筆者幸運地在北京西郊幹休所採訪到了出身延安炮校的原志願軍炮九師某團參謀長劉雁鳴。根據劉老判斷,這些照片的拍攝對象,便是抗日戰爭中敵後戰場唯一一支團級建制的炮兵部隊——八路軍總部炮兵團。

紅軍在長征途中無處補充炮彈,因此舊有炮兵裝備在征程中基本損失殆盡,據說到達陝北時全軍僅存一門平射炮,還無從獲得炮彈。只是此後經過東征、直羅鎮、榆林橋等幾次戰鬥,從晉軍和閻錫山部隊中繳獲部分火炮,才漸漸恢復元氣。但改編為八路軍後,總部也僅僅編制一個山炮連,其餘各部的迫擊炮分別編入3個師。1937年9月平型關之戰中115師的迫擊炮部隊取得輝煌戰績,令八路軍總部十分鼓舞,隨即以山炮連為基礎組建了總部炮兵團,團長武亭,政委邱創成,當時只有2個連。但隨著繳獲日多,並得到各種渠道的補充,到1938年,該團擴大到6個連,已經頗有戰鬥力。

1939年,該團訓練基本結束,開赴晉東南前線。1940年,總部炮兵連參加了百團大戰,並在攻打榆社、陽泉等戰鬥中立下戰功,而且為各個根據地建設炮兵提供了有力支援。此後,八路軍各軍區陸續成立了自己的炮兵營,總部炮兵團則在1941年返回延安,此後一面輪流派出部分幹部到各個根據地參戰,一面集中精力遂行炮兵訓練工作。1944年11月,該團改編為延安炮校。綜合目前所見盟方記者拍攝八路軍炮兵的照片,大多是改編為延安炮校前夕所攝。

在採訪過程中,劉老回憶這個炮兵團的特點,第一是前期大多數火炮來自繳獲,既包括了日軍的日製火炮,也包括了偽軍的各種進口和國造火炮。後期開始有一些自造火炮和來自各種渠道的進口火炮,總之種類十分駁雜,堪稱萬國炮兵部隊;第二是火炮的口徑普遍偏小,威力不足,和此後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時期的火炮不可同日而語。

福爾曼密碼:八路軍工(1)

炮兵團的成員都是從各部隊抽調精銳組成。在組建初期,由於炮兵團訓練週期長,有些指戰員認為不如在步兵部隊能夠發揮作用,因此鬧情緒。聞訊後,多名高層首長到炮兵團視察做思想工作,講述未來大兵團作戰中炮兵的作用,炮兵是現代戰爭之神的思想,周恩來還親自提出了“好戰士上炮團”的口號。這一切都反映了當時炮兵所受的重視和八路軍上層的遠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