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为什么要建都咸阳呢?

阁中论史


咸阳不是西安,是和西安毗邻的一个城市。因为在秦朝兼并六国之前秦国的都城就在咸阳。都城之所以在咸阳,和她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

咸阳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宗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它东邻省会西安,北与甘肃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我国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咸阳风景秀丽,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气候属暖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雨热同季。

咸阳自古素有交通要冲之称。古时,咸阳北有关中通往河西走廊的泾河谷地;南扼渭水漕挽天下;西通陇西;东处泾渭交汇地带。左扶崤函,右控陇蜀,战时兵家必争。渭水于此折向东北,构成关中东西大道的分界线,自古中原和长安来往于川、甘、青、宁、新各地者,均由此处渡渭,咸阳成为西出阳关,北上萧关,东至长安,直抵中原的交通枢纽。

周称程伯国,后改名毕郢,再改岐周。春秋时称渭阳。秦为咸阳。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更名新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改为渭城。晋时设置灵武县。后赵时更名石安县。

前秦时,将汉刘邦的陵邑——长陵邑改为咸阳郡,并辖灵武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武则天因其母杨氏陵墓——顺陵在此,改为赤县。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升为次畿。五代、宋、金皆称咸阳。元初,一度将咸阳并入兴平,不久又恢复咸阳县制。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将咸阳迁到渭水驿,即现在秦都区所在地。明、清均称咸阳,属西安府管辖。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废府设道,咸阳归关中道管辖,不久废道直属陕西省政府。公元一九三七年后,属咸阳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一九四九年五月十八日咸阳县解放,归咸阳行政专员公署。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将咸阳县的城区建为咸阳市,郊区仍归咸阳县管辖,市、县并列。一九五三年咸阳市、咸阳县直属陕西省政府领导。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将咸阳县并入咸阳市。一九六一年一月曾将兴平、周至、彬县划归咸阳市管辖。一九六一年十月复置咸阳专署,四县划出,咸阳市仍归咸阳专署。一九六六年七月改属西安市。一九七一年十月咸阳市复属咸阳地区。一九八四年五月咸阳地区改为省辖市后,原咸阳市易名秦都区。


用户24651673249


战国七雄之一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进入秦朝。沿用作为诸侯国时的都城咸阳作为帝都。

秦国也不是一开始就定都咸阳的。追溯其历史我们发现与周人不同,据记载秦人祖先本居住在东方,与春秋时期的

郯国(故址在今山东临沂市郯城县)同为熊盈族。盈即为,秦人的祖先恶来曾侍奉纣王。值得一提的是恶来有个亲弟弟名叫季胜,其后代建立了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所以秦赵同源

武王灭商纣建立周朝后,纣王的儿子武庚商朝遗民被安置在商丘(宋国国君即是殷商宗室微子启后代)。后武庚纠合熊盈族叛乱,辅佐周成王的周公姬旦东征熊盈十七国,俘虏了包括秦人在内的其中九国人, 恶来被杀死,秦人被西迁。

他们的后代中有一个叫非子的人善于养马,在周孝王时做了“弼马温”一类的官,工作业绩突出被封在秦地作附庸,称为“秦嬴”。后代继续建功立业,帮助讨伐西戎并占有了犬丘之地,后犬戎镐京周幽王秦襄公救驾有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秦正式建国,历史也进入春秋时期。在这之前,秦人的中心城市也数次迁移,从西垂到上文提到过的秦邑犬丘,而后又到(今宝鸡市陇县)、平阳(宝鸡西北),基本在陇东和关中西部。

建国后,于公元前677年迁都于(今宝鸡市凤翔南),这里东临泾水,西依应山,南靠汧水渭水,北枕寻坡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南控汉中、四川,西扼河西走廊。百川纵横,是理想的定都之地,秦穆公据此而成五霸之业。

之后又曾在泾阳(今咸阳市泾阳县)建立陪都,秦献公于383B.C.又迁都于栎【yuè】阳(今西安临潼区),栎阳毗邻旧都丰镐出函谷而达中原,渡黄河而至魏赵,经河套而却戎狄,孝公得商鞅继续变法图强。这其中的规律是随秦国发展强盛都城一路往东,从发端于西垂的蛮夷之帮跃升为中原政治中最强悍的诸侯国。

商鞅主持下,秦在离栎阳不远处营建了咸阳城并于350B.C.迁都于此,咸阳北有九峻山,南临渭水河,遥接终南山脉,地扼东西要道,比栎阳更具优势,当然秦孝公迁都的另一考虑是摆脱栎阳贵族旧势力和保守派对变法的阻力,此后又经一百多年,终于在嬴政时期统一中国。当然始皇帝梦想都咸阳,传万代,永保天下却仅历二代而亡国,中国历史进入新的一页。

正是:

万载皇帝嬴政始 千秋大梦咸阳觉

春秋战国多少事 都付悟空问答中

由于项羽火烧阿房宫及咸阳,汉代都城只能在咸阳的

长安村再建。可以说秦国定都咸阳,也成就了后来包括汉唐在内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当之无愧的世界历史名城,世界十大古都之一。今天西(安)咸(阳)一体化已经提上日程并日益发展,成为西北中心和门户城市。


文字波



谢谢邀请!八百里秦川,物华天宝,地灵人杰,秦朝建都咸阳,是历史的选择。建都咸阳,不仅因为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腹地,是秦朝发祥之地,地望人脉深厚,经济实力雄厚,更因为关中的山川地貌,适宜建都。

关中是炎黄文明发祥之地,宗周之地,文明底蕴深厚,中华民族的神话故事,大部分发生在这里。关中北有渭北高原,南有秦岭山脉,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八百里秦川,南北有两道天然屏障,四周有山关之险,据形胜,厄通衢,龙骧虎踞,进可攻伐,退可防守,在冷兵器时代,关中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封建王朝建都的理想之地。自然生态与人文优势并具,秦川天然形胜。渭水从平原中间流过,两岸一马平川,关中交通便利,气候温润,物产丰富,自给自足,可谓天府之国。

关中气场之大,可谓举世无双。秦人崛起于关中,咸阳本是秦国的国都,秦国在关中根基深厚。以关中的人力物力统一六国,千古一帝高瞻远瞩,依旧视关中为最佳风水宝地,在关中腹地扩建都城,将咸阳建成巍峨如云的帝都,展现出秦帝国阔达的盛景。

清梦压河星,天、地、人竞相生辉,之所以说秦朝建都咸阳是历史的选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统一后的国家,外来威胁主要在于北方,将国家中枢安置在关中,便于应对匈奴的挑战,保持中原的经济发展。



其实,秦始皇定都咸阳,除了关中八百里秦川地势平坦,物产丰富之外,更重要的是古人讲风水,看风脉。咸阳北有莽山,南有渭水。古人把山之北,水之南谓之阳。咸者,都也。意思居地都是阳气氤氲,龙脉强盛,基业稳固,江山万年。所以,定都咸阳对成霸业,灭六国,统天下是有祥瑞之象的,故都于咸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