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造成的自卑感,在成年後如何自我克服?

dimanlanke


你好


能意識到自己的心理模式,感受到內心的自卑感,說明你有比較強的自我覺察能力。


至於克服的問題,因為人是被潛意識控制的動物,就算我們在意識層面想克服,最終還是做不到,如果道理都懂就能做到,也就不需要心理諮詢師了。


比如,你可以說服自己不自卑,每天信心滿滿地迎接新的一天,自卑也就不存在了。可是你暫時還做不到,這就是你來提問的原因。


自卑,是表面的現象。深入一層的意思是說,你對自己的自我評價比較低,對他人的評價比較高。這種思維模式已經持續了比較長的時間,甚至從小伴隨你成長。本質上,是對世界扭曲的反映,並不是真實的世界。但是要糾正很難,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你想一個伴隨你20多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習慣,在短短几十分鐘內就會消失?當然是不太可能的。


方法是有的,一段時間持續的精神分析,通過溝通,諮詢師逐漸地說服潛意識,讓潛意識放鬆,放下過往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模式,這些模式往往是你意識不到的部分。試圖找出形成這些模式的原因,這樣做了之後,不知不覺中,你可能就放下了自卑的習慣,變得願意真實看待自己和他人。



精神分析師青山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自卑感和優越感都是個體本身具有的,當這種自卑感存在的時候,因為渴望獲得優越感,因而會形成前進的動力,只有在自卑感強烈,影響到個體心理健康發展的時候,才需要去重視它。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因為環境的不同,而形成不一樣的人格,在成長的環境中,可能家長缺乏正確的教育,可能會誘發你的自卑感變得強烈。

例如在孩子四到五歲期間,正是人格的形成期,若父母對孩子缺少關愛,不能讓他們獲得足夠的價值感和滿足感,很容易造成孩子形成自卑的性格,這種自卑具有一定的攻擊性,而這個攻擊的對象就是自己。心理學家認為你的幸或者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人的過去並不能夠決定未來,就看你自己如何去感知這個世界。

克服自卑我們可以做幾下幾個方面:

接納真實的自我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對於自己形成一個自我的認識,由於環境的影響,這個自我認識可能形成偏差,也就是自己認為自己不好,認為自己什麼都比不上他人,這就是所說的自卑。但其實每個人都是有優點和缺點的,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想要克服自卑,首先要能夠接納自己,接納自己就是要去了解自己,對於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都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和接受,對於自己的能力要有信心,並且不要因為家庭有多麼貧窮,就覺得卑微。

增加自信心

由於原生家庭造成的自卑,通常是由於小時候缺乏滿足感和價值感造成的,所以長大後會想要通過他人的評價去證明自己的價值,所以會很在意他人對於自己的看法。想要克服自卑,你要增加自己內心缺失的價值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自信心。通過給自己設立小的目標,通過完成小的目標,來獲得一種滿足,從而增加自信心。

自我積極的暗示

不斷的暗示可以讓一個人的想法發生改變,每天通過自我鼓勵的方式,告訴自己是很棒的,列出自己身上存在的優點,通過積極的自我暗示,調動出積極的思維,這樣在看待問題上也會向積極的一面發展。


心理學充電時間


討好是一種被動的交流方式,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主要是不自信!現在你應該建立自信,自信怎麼來?應該鍛鍊獨立自主的能力,小事不求人,大事動員自己的人脈關係和智慧,做好每一件具體的事。

身處社會後,要習慣的接納各種規則,認清事故!不要總對號入座否定自己不行,堅持下去每個人的能力都是從無到有攢出來的,社會上是有規則的不要做井底之蛙,認為心裡想的就是對的!有過從小自卑情節的人心理都很封閉,不願主動了解外界,改掉這個毛病!初出茅廬總會不如意,剛參加工作不要怕吃虧,沒有付出是不會有回報的,認清這個客觀的道理。不要遇事就自我貶低

培養興趣愛好,做一個充實的人!這樣的人精神上是有依託的。不會被輕易的挫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