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說他招人不要清北畢業的,事實真是這樣嗎?

馬雲說他招人不要清北畢業的,事實真是這樣嗎?

近日,馬雲在以色列高校發表演講,有學生問馬雲:

“阿里招人有什麼學歷背景要求嗎?”

馬雲說他招人不要清北畢業的,事實真是這樣嗎?

馬雲直接回答道:“沒有,完全沒有。”

然後馬雲說了這麼一句話:

“我們現在甚至更不願招北大清華畢業的學生,因為我們覺得北大清華的學生應該去中小企業,而不是我們這樣的企業。”

馬雲說他招人不要清北畢業的,事實真是這樣嗎?

馬雲說他招人不要清北畢業的,事實真是這樣嗎?

這兩句話也被各大媒體斷章取義成標題,發佈了一系列爆款文章。

而實際上,馬雲在說這句話之前是有背景鋪墊的:

馬雲給哈佛、清華這樣的名校畢業生提了一些建議:“如果你畢業於名校,也請尊重那些差勁一些學校出來的學生;那些像我一樣不是名校畢業的學生,也請尊重自己,只要努力,會有機會的。”

他還表示,我們當然歡迎特拉維夫、清華、哈佛這樣的名校畢業生,但我們更看重的是你的進取精神和學習能力,這就是我們的用人標準,並不取決於你畢業於哪所學校。

結合上下文,馬雲想表達的意思並不是不願意招清北這樣頂尖高校的畢業生,而是希望那些高材生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和周圍的關係,積極融入到工作氛圍中去,讓自己和公司共同發展。

單看那句話,我們會誤以為馬雲招人不重視學歷,只要能幹活就行,一些本就持有“讀書無用論”的人看到馬雲這樣說,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觀點,既然清華北大不重要,學歷也不重要,那麼幹脆初中畢業就直接去培訓學校學敲代碼,學成之後直接去阿里找工作。

馬雲說他不重視學歷,並不是他真的不重視,而是在他心中早已劃好了一條學歷的線,超過這條線了,那就不用在學歷這一塊進行二次篩選了,比如馬雲是杭州師範畢業,那麼你只要是本科畢業就行,並不是說你初中畢業、中專畢業都能順利參加阿里的筆試面試,除非你有某方面對方亟須的才能和資源。

那麼清北這樣的高材生,為什麼會讓馬雲感到這麼棘手呢?

我們都知道,企業HR招員工,從來都不是招最優秀的員工,而是招與公司發展最匹配的員工。

一個員工很優秀,那麼他就一定和公司的發展最匹配嗎?

比如一個清北畢業的高材生,要去阿里應聘一個崗位,我們都知道清北是中國頂尖的高校,阿里又是中國頂尖的互聯網公司,理論上來說,一流人才配一流公司,真是天造地合,然而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

一流人才代表的是一流的視野和一流的能力,他們想要在事業發展上有所作為,不甘於平庸,更不甘於久居人下,他們厭倦重複枯燥的工作節奏,總想在日常工作中有所突破或創新,如果這家公司不能滿足他們的這些要求,他們不會繼續忍受,而是會去投奔新的公司,畢竟他們本身就是人才,在擇業上也掌握著主動權。

而一流公司,往往業務發展和運營已經步入穩定狀態,我們知道企業的生命週期分為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一流公司早已過了創業期和高速發展期,大多都處於穩速發展期和成熟期,對於這樣的公司,內部的體系結構基本已經固化,公司需要的不是一個個精兵悍將,而是一顆顆安穩的螺絲釘。精兵悍將固然好用,但不好管理,一旦悍將帶領精兵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對自己公司的發展將會產生重大影響,再者公司已經不需要再像高速發展期那樣大力拓展業務,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個能安穩幹活的人,所以我們會看到,在一些大企業裡,每個人都像一顆螺絲釘,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幹著自己的那一小塊工作,有些人即使很有能力,也無法升職,這是公司的發展狀況決定的。

對於清北這樣的高材生,如果他們進入的是一家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的公司,那他們在這家公司將會大有所為,隨著公司的不斷髮展,員工也會越來越多,同時也會新增很多管理崗位, 只要他們足夠努力,機會總是有的。

然而對於那些已經進入成熟期的大公司,無論是公司的業務規模,還是管理結構都已穩定,對於那些清北畢業的高材生來說,想要升職當領導,得等到前任領導離開才行,即使你非常有能力,也得等。

可以這麼說,在處於高速發展期的公司工作,想要升職加薪,只要你足夠努力,總是能達到的。

而在處於成熟期的公司工作,想要升職加薪,足夠努力只是一方面,你還需要等,有些人等不及,所以就離開了。

而最讓馬雲頭疼的,就是這些等不及的高材生。

對於這些高材生來說,他們有清晰的眼光和敏銳的判斷力,因此不會在一個看不到光明發展前景的地方一直等下去,這個時間,長則兩三年,短則幾個月,對於任何一家公司來說,新入職員工僅僅幾個月就離職,這種結果是不能接受的。

而對於那些普通高校的畢業生,對未來發展的期待沒有清北畢業生那麼高,那麼在他們進入阿里工作之後,願意等的時間自然也就比清北畢業生更長,通常來說,願意等的時間和學歷層次呈負相關,也就是學歷層次越高,願意等的時間越短;學歷層次越低,願意等的時間越長。

如果進阿里的是一個初中畢業生,那麼他會很珍惜在阿里工作的機會,願意等待的時間也就更長,當有一天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了核心技能,並且拿到了研究生的文憑,那麼他的等待時間也會開始變短,甚至乾脆離開,奔向一個更加光明的前程。

所以綜合來說,等待時間和個人綜合能力呈負相關,這個綜合能力包括個人的學歷證書、知識技能、資源人脈等,當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很強時,他在擇業方面的主動權也會更多,等待時間也會更短。

對於阿里這樣的大公司,發展到現在,需要的首先是公司運營的穩定,其次才是突破和創新,說的直白點,馬雲需要的是那些能等的住的人,而不是等不住的人,如果你一開始就等不住,那乾脆就別來阿里了,去那些能發揮你才能並能讓你在短期有發展的公司工作吧。

那麼中小企業就真的適合清北畢業生去發展嗎?

我在新疆這邊工作,這麼多年來我們分行只招過一個清華畢業的學生,我也和她聊過幾句。

據她所講,她們一期畢業的同學,大部分都選擇了繼續讀研或出國深造,剩下的一些去了大型國企、行政事業單位、500強企業,去中小型私企的幾乎沒有。

我又問她,你怎麼一畢業就回新疆工作了呢?怎麼不在北京發展或繼續深造呢?

她沒告訴我原因,我也沒再多問,半年後,她從我們銀行離職了。

大多數傳統中小型私企,管理其實並不十分規範,往往是既拿不上高薪,又看不到發展,清北畢業的高材生很難降位去這樣的公司工作。

近些年互聯網行業發展很快,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出,一些公司開出不錯的薪酬和發展規劃,吸引人才加入,這些創業公司也吸引到了清北這樣的高材生加入,給他們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助力公司向前發展。

對於馬雲來說,他當然希望公司的員工個個都是人才,但現實告訴他,越是人才,對未來的期待也就越高,如果你滿足不了清北高材生對未來的期待,那還不如一開始就把話講清楚,然後進行雙向選擇。

清北高材生有他們的煩惱,阿里用人單位也有自己的煩惱,這些都是他們在發展階段必經的路程。

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還是多努力提升自己,少刷頭條多學習,要不連敲門磚都拿不到。

別以為你每天在網上和那些清北高材生談笑風生、說古論今,你就和他們一樣了,網絡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近了,但迴歸到現實,該多遠還是有多遠,還是多學習吧,掌握了過硬的技能和核心能力,才能讓你在擇業市場上更有主動權。

看完點個關注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