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學會運用加減法則

為人是加法,做事是減法。

做事追求的是精益求精,短平快,省工省料,效率更高。如燒水工具的演變,由原始的六七十年代的鐵製爐罐,到提式的電熱水壺,再到坐式自動式熱水器,越來越輕便,環保,省能。通訊工具也是,從發報機到聽筒電話,再到無線大哥大,再到越來越輕薄且功能多樣豐富的小手機。由此可見,做事是做減法。運用的是算計與技巧,越精於算計,技術越好。科技越發達,人們就越會算計。

為人追求的是精神與覺醒。比如:工廠發工資時,員工拿到工資很高興,卻未必明白為他們發放工資的老闆內心更愉悅,更有神聖感!老闆們深諳並踐行著“財散人聚,財聚人散”的為人之道,因此,越付出越精神!他們看到員工心滿意足的表情,油然而生“我即救世主,救世主即我”這種感覺,不自不覺就把自己當成神或聖了。神仙,聖賢就是這樣生的。

由此可見,做事是在做減法。為人卻是做加法。為人之道在於越付出越擁有。愛出者愛返。處世(做事)技巧在於越算計越會來事,省工省料,高效,產品越發精緻好用。

人生要學會運用加減法則

為人之道在於德。儒家稱之為道德。佛家稱之為覺悟本性或佛性。道家稱道法自然。

做事的訣竅在於術。科學稱之為技術,簡稱科技。科技重在前人經驗的積累與總經。科技的方向是改造世界,改造自然,創造工具資料,滿足並支持人們生活得更懶惰,更安逸,甚至包括更貪生怕死。換言之,科技的過度發展,已然使人更貪婪,更執著,更分裂,簡稱無明。

現代手機就是鮮活的證明,越來越多的人正在不斷加入“行屍走肉”或“低頭族”行列,絕大多數心眼被手機牽牽地綁架了。真不知道該笑還是該哭。

其實科技的基本武器是分析與歸納。可是分析來分析去,只對外在的世界進行了越來周密精細的分析,如分工,分類,分裂,分析領域幾乎涵蓋了全部,卻唯獨缺乏對人性自身進行分析,不知道人性分本性(神性,佛性,德性等)與習性(即獸性,貪性,劣性等)。因此科學就有了永遠的無法彌補的侷限性,也即科學家一再發出的:“人類(科學家)在探索人類宇宙的旅途中,仍然有許多未知的領域”這種無奈的聲明瞭。如果科學家們不將探索領域換個方向,轉向自身或人心,那麼,科技的缺憾將永遠存在。

換言之,讓現代科學加上人心或人性這一核心領域加以探索,才能使人類真正走向覺醒,由內而外地駕馭所謂的外在世界,主宰人類自身命運,獲得終極的幸福。

舉例:縱觀當今世界在商界上取得大成的,無一不是加減人生的高手。比爾蓋茨在大學裡學到一半就主動退學,在做事(學業與事業)上做減法,專注於計算機領域,而在為人(服務)領域即成立慈善基金,救助兒童,減少疾病等方面大量做加法。因而持續成就了富可敵國的巨大財富人生。華人前首富李嘉誠也是如此,在為人方向積極做加法,在做事(包括個人利益方面)做減法,只專注於少數幾個領域或只管理少數幾位高管,日子過得神仙一般。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華為總裁任正非,更是成為中國企業的金字名片,對於加減人生,可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服務第一,技術第二。我們始終用一流的服務,銷售二流的產品。可見,個人的社會影響力方面,為人是根本性因素。技術永遠是第二位的。

人生要學會運用加減法則

在科技領域做點減法,在人文生命領域探索上做點加法,才是世界和平,拯救人類自身命運的平衡法則。

孔子說過: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如果將為人與做事分個主次,輕重的話,毫無疑問,為人是本,做事是末。人生終極幸福是終,科技發展是始。做事先為人,先人後事。

綜合言之,先加後減,加減並用。讓我們加上對道德的關注與重視,對古聖先賢的尊從,或者說對真理與信仰的尊重。減少人類對科技物質的過度依賴,進而減去人性中貪嗔痴的妄心,人類才能從根本上獲得解脫與圓滿幸福。

當然,究竟地說,人即事,事即人。人事本來一體。萬事萬物,人與眾生,人與自然本來圓融無礙,同體共生。科技的侷限說到底是絕大多數人類見性或者思維上的侷限。當人一旦進入見如不見,聞如不聞。或體即用,用即體。或色空不二的境界時,人就是覺悟的佛了。

人生要學會運用加減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